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逸民专利>正文

穿透套筒及具备该穿透套筒的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682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透套筒及具备该穿透套筒的扳手,该穿透套筒包括:一个多角部将一个小直径部和一个大直径部连在一起,依穿透套筒的中心轴方向,一个通过小直径部的圆孔连接一个从多角部延伸至大直径部的角孔,相对缩减大直径部的长度与穿透套筒的总长度。一种扳手包括:一组凹部连接一组凸部构成的一个驱动槽;以及,前述的穿透套筒,该组凹部数量是角的整数倍,该组凸部接触相应的边,使多角部与驱动槽维持卡掣关系,达到穿透套筒随着齿轮同步动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透套筒及具备该穿透套筒的扳手
本技术涉及手工具的
,特别是一种穿透套筒,以及一种具备该穿透套筒的扳手。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第M286747号专利案揭露一个穿透套筒,所述的穿透套筒两端之间分成三个区域:一个短圆柱部、一个六角部与一个长圆柱部。该短圆柱部可拆卸地结合一把棘轮扳手,致使六角部进入棘轮扳手中。该六角部有一个圆的凸缘,该凸缘直径等于或略大于六角部的对角距离,并与棘轮扳手维持抵制作用,支撑长圆柱部完全露出棘轮扳手外面。但是,该长圆柱部的长度与棘轮扳手的厚度(或高度)的总和,大于某些维修场所预留的空隙,对棘轮扳手的维修作业造成阻碍。换句话说,该长圆柱部限制棘轮扳手适用在较大空隙的维修场所。该穿透套筒的内部构造,是长圆柱部过长的原因之一。从切开的角度来看,该穿透套筒轴心处形成相连的一个圆孔与一个六角孔,所述的圆孔通过短圆柱部和六角部,所述的六角孔贯穿长圆柱部。因为国际规格制订六角孔的深度范围,所以长圆柱部的长度难以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新的穿透套筒,主要目的在于:采用内部结构的改良,缩减穿透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透套筒(10),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个小直径部(20)、一个多角部(30)与一个大直径部(40),该多角部(30)将小直径部(20)和大直径部(40)连在一起,界定小直径部(20)的自由端为穿透套筒(10)的第一端(12),该大直径部(40)的自由端视为穿透套筒(10)的第二端(14);/n一条虚拟的中心轴(16)通过穿透套筒(10)的第一端(12)与第二端(14);以及/n依中心轴(16)方向,一个通过小直径部(20)的圆孔(52)连接一个从多角部(30)延伸至大直径部(40)的角孔(54),相对缩减大直径部(40)的长度以及穿透套筒(10)的总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透套筒(1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小直径部(20)、一个多角部(30)与一个大直径部(40),该多角部(30)将小直径部(20)和大直径部(40)连在一起,界定小直径部(20)的自由端为穿透套筒(10)的第一端(12),该大直径部(40)的自由端视为穿透套筒(10)的第二端(14);
一条虚拟的中心轴(16)通过穿透套筒(10)的第一端(12)与第二端(14);以及
依中心轴(16)方向,一个通过小直径部(20)的圆孔(52)连接一个从多角部(30)延伸至大直径部(40)的角孔(54),相对缩减大直径部(40)的长度以及穿透套筒(10)的总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透套筒(10),其特征在于,该多角部(30)外侧有多个相连的边(32)与角(34);该角孔(54)由多个相连的凹曲面(56)和凸曲面(58)组成;
该角(34)与凹曲面(56)的数量比为1:1,该角(34)的一个中心点(342)对着凹曲面(56)的一个顶点(562),以致边(32)的一个中心点(322)对着凸曲面(58)的一个顶点(58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透套筒(10),其特征在于,该多角部(30)外侧有多个相连的边(32)与角(34);该角孔(54)由多个相连的凹曲面(56)和驱动面(581)组成;
该角(34)与凹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逸民
申请(专利权)人:李逸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