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167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移动装置,多个千斤顶,每一组移动装置包括轨道、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液压装置,所述轨道布置在大型设备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第一支座置于轨道上,且第一支座的前端插入大型设备与轨道之间,第二支座置于轨道上,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两端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千斤顶连接第二支座和轨道。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千斤顶将第二支座固定,液压油缸的伸长将第一支座推动,继而推动大型设置沿轨道逐渐移出,克服了现场没有起吊点起吊设备的难题,是在狭小的空间内、短距离搬移重物安装就位的有效工具,具有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能连续运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
技术介绍
某矿制冷机房冷水机组拆除,冷水机组外形尺寸6109×2781×3594mm,整机重量达27.8t,现场冷水机组上方无起吊梁,机组前方也无固定生根点,无法利用手拉葫芦进行拖拽,故整体将冷水机组拆除移出制冷机房难度极大。如申请号:201720383999.1,一种冷水机组运输结构及冷水机组,在每个所述的L形吊装板上开设有吊装孔,在所述冷凝器管板/蒸发器管板上也开设有吊装孔,在吊装机组时,吊钩通过吊链与每个吊装孔连接,直接吊起机组;但对于没有吊装机组时,该方式将无法施展;诸如此类,对于较大的设备或机组,通常采用在机组上设有吊装孔,通过吊装机组进行挪移,但往往受场地限制时,空间不足以使用吊装工具时,传统的方式,也有采用枕木加滚杠等方式,但人工操作,安全性低,故目前没有合适的工具对于大型中午进行整体拆除和挪移。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无法使用吊装机组时,无法满足大型设备整体移位的需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移动装置,多个千斤顶,每一组移动装置包括轨道、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液压装置,所述轨道布置在大型设备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第一支座置于轨道上,且第一支座的前端插入大型设备与轨道之间,第二支座置于轨道上,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两端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液压油缸伸长时,千斤顶连接第二支座和轨道。本专利技术通过千斤顶将第二支座固定,液压油缸的伸长将第一支座推动,继而推动大型设置沿轨道逐渐移出,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场没有起吊点起吊设备的难题,在狭小的空间内依然可以应用,是短距离搬移重物安装就位的一种有效工具,具有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能连续运动等优点,所以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相较传统的运重物时使用的枕木加滚杠等方式,更加安全、省工、省时、节省成本的效果,其操作简单,只需少量操作工即可使用操作,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准确地将重物如超大型设备,推移至指定安装位置。优选的,所述轨道为工字钢,至少两个轨道平行布置在大型设备与地面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支座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水平板的前端为楔形,L型结构的竖直板的后端具有用于连接液压油缸的第一连接支座。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支座为两个平板间隔设置而成,平板上具有连接孔,液压油缸的伸缩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孔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座包括两个立板、横板、具有用于连接液压油缸的第二连接支座,两个立板底部具有卡接在轨道上的槽口,两个立板平行间隔设置,横板连接在两个立板之间,第二连接支座固定在靠近第一支座的立板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支座为两个平板间隔设置而成,平板上具有连接孔,液压油缸的固定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孔连接。优选的,所述液压装置还包括液压泵站,液压泵站与液压油缸连接。优选的,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分体式千斤顶。大型设备挪移方法,使用上述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至少四个千斤顶将大型设备顶起大于轨道的高度,然后将至少两根轨道布置在大型设备下方,对千斤顶进行泄压,将大型设备置于轨道上;步骤二:在大型设备后方上,将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布置在轨道,并将液压油缸连接在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之间,并将千斤顶布置在第二支座与轨道之间;步骤三:操作千斤顶,将第二支座固定在轨道上;步骤四:操作液压油缸,利用液压油缸将大型设备向前移位;步骤五:当液压油缸顶至最大位置,满行程后,同时对千斤顶和液压油缸泄压,泄压时,液压油缸及第二支座同时自动前移;步骤六:再次对千斤顶打压,将第二支座固定在轨道上,然后对液压油缸打压,再次将大型设备向前推动,循环操作,直至将大型设备移出。本专利技术中的挪移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选用大型吊车进行配合,节省了机械台班,节约成本,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施工成本,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千斤顶将第二支座固定,液压油缸的伸长将第一支座推动,继而推动大型设置沿轨道逐渐移出,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场没有起吊点起吊设备的难题,在狭小的空间内依然可以应用,是短距离搬移重物安装就位的一种有效工具,具有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能连续运动等优点,所以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相较传统的运重物时使用的枕木加滚杠等方式,更加安全、省工、省时、节省成本的效果,其操作简单,只需少量操作工即可使用操作,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准确地将重物如超大型设备,推移至指定安装位置;(2)本专利技术中的挪移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选用大型吊车进行配合,节省了机械台班,节约成本,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施工成本,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移动装置的爆炸图;图5是第一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轨道;2、第一支座;21、L型结构;22、第一连接支座;3、第二支座;31、立板;32、横板;33、第二连接支座;4、液压装置;41、液压油缸;42、液压泵站;5、千斤顶;6、大型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包括两组移动装置,四个千斤顶5,其中在挪移过程中,每个移动装置配置一个千斤顶5,每一组移动装置包括轨道1、第一支座2、第二支座3、液压装置4,所述轨道1布置在大型设备6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第一支座2置于轨道1上,且第一支座2的前端插入大型设备6与轨道1之间,第二支座3置于轨道1上,液压装置4包括液压油缸41,液压油缸41的两端与第一支座2和第二支座3连接,液压油缸41伸长时,千斤顶5连接第二支座3和轨道1。所述轨道1为工字钢,两个轨道1平行布置在大型设备6与地面之间,轨道1选用38kg/m,长度大于大型设备6的长度。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支座2包括L型结构21,L型结构21的水平板的前端为楔形,便于插入大型设备6与轨道1之间,L型结构21的竖直板的后端具有用于连接液压油缸41的第一连接支座22,所述第一连接支座22为两个平板间隔设置而成,平板上具有连接孔,液压油缸41的伸缩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移动装置,多个千斤顶,每一组移动装置包括轨道、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液压装置,所述轨道布置在大型设备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第一支座置于轨道上,且第一支座的前端插入大型设备与轨道之间,第二支座置于轨道上,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两端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液压油缸伸长时,千斤顶连接第二支座和轨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移动装置,多个千斤顶,每一组移动装置包括轨道、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液压装置,所述轨道布置在大型设备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第一支座置于轨道上,且第一支座的前端插入大型设备与轨道之间,第二支座置于轨道上,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两端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液压油缸伸长时,千斤顶连接第二支座和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工字钢,至少两个轨道平行布置在大型设备与地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水平板的前端为楔形,L型结构的竖直板的后端具有用于连接液压油缸的第一连接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座为两个平板间隔设置而成,平板上具有连接孔,液压油缸的伸缩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设备顶升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包括两个立板、横板、具有用于连接液压油缸的第二连接支座,两个立板底部具有卡接在轨道上的槽口,两个立板平行间隔设置,横板连接在两个立板之间,第二连接支座固定在靠近第一支座的立板上。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如超段元辉何维斌杨友来金勇许利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