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抓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162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轴承抓取装置,包括:一横向移动机构;一第一双头气缸,所述第一双头气缸安装在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上并由所述横向移动机构驱动进行移动;一轴承抓取机构,所述轴承抓取机构与所述第一双头气缸中的活塞杆连接,由所述第一双头气缸驱动上下移动,在所述轴承抓取机构中配置有若干轴承抓取手,若干轴承抓取手对轴承进行抓取与释放;其中每两个轴承抓取手抓取一个轴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一次抓取多个轴承并平稳的放入工位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抓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抓取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生产制造业追求高效率且安全的生产模式,并由此创造企业的利益,然而,在现有制造业中,轴承上料作业是采用人工手动作业,需要人工对轴承进行上料,不仅费时而没有效率,且可能因人为因素致使产品良率降低,并且浪费人力。为此,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393162A公开了一种轴承自动上料机的轴承抓取组件,该轴承自动上料机的轴承抓取组件包括通过加强筋垂直固定在轴承抓取组件连接板下端面的轴承抓取组件安装板,轴承抓取组件安装板上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夹爪滑道开口,轴承抓取组件安装板上位于夹爪滑道开口上下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对第四X向直线导轨,每对第四X向直线导轨的滑块上均固定有导向连接块,每个导向连接块上均通过弹簧装有两根第二定位螺栓。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能够替代工人对轴承进行上料,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良率,节省了劳动力。但是该专利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轴承抓取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轴承抓取装置,包括:一横向移动机构;一第一双头气缸,所述第一双头气缸安装在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上并由所述横向移动机构驱动进行移动;一轴承抓取机构,所述轴承抓取机构与所述第一双头气缸中的活塞杆连接,由所述第一双头气缸驱动上下移动,在所述轴承抓取机构中配置有若干轴承抓取手,若干轴承抓取手对轴承进行抓取与释放;其中每两个轴承抓取手抓取一个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空腔;一安装在所述框架的空腔内的滚珠丝杆螺母机构,所述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两端轴设在所述框架上;一固定在所述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中的螺母上的移动框,所述移动框在所述空腔内移动;所述双头气缸安装在所述移动框上;一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一端驱动连接,驱动所述丝杆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的空腔内还设置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移动框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杆对所述移动框起导向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抓取机构包括: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双头气缸中的活塞杆连接;一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通过若干支撑螺栓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在所述支撑台上以阵列方式开设有若干抓取孔;一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的第二双头气缸;两根长活塞杆,两根长活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双头气缸中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双头气缸驱动两根长活塞杆沿所述支撑台的长度方向进行直线运动;若干根手杆,其中每两根手杆为一组,若干组手杆沿所述支撑台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组手杆中的两根手杆的内端相互铰接在一起并所述长活塞杆铰接,所述长活塞杆同步驱动每组手杆中的两根手杆同步运动;每组手杆中的两根手杆的外端分别与一空心杆中间位置铰接,通过两根手杆的运动带动两根空心杆沿所述支撑台的宽度方向来回运动;在每一空心杆上铰接有一轴承抓取手,所述轴承抓取手穿过所述抓取孔并延伸至所述支撑台的下方,在所述轴承抓取手的下端设置有抓手;每一空心杆与所述长活塞杆平行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抓取手的上端通过一圆柱轴承与所述空心杆连接,以便调节所述轴承抓取手下端的抓手朝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上沿所述支撑台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纵向滑槽,两根长活塞杆采用滑动方式配置在所述纵向滑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对应每一空心杆的两端、在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上沿所述支撑台的宽度方向各开设有一条横向滑槽,在每一空心杆的两端各铰接有一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采用滑动方式配置在所述横向滑槽内。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一次抓取多个轴承并平稳的放入工位上。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横向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承抓取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两根手杆、两个空心杆及两个轴承抓取手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4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一种轴承抓取装置,包括:一横向移动机构100、一第一双头气缸200和一轴承抓取机构300。第一双头气缸200安装在横向移动机构100上并由横向移动机构100驱动进行移动。轴承抓取机构300与第一双头气缸200中的活塞杆21连接,由第一双头气缸200驱动上下移动。在轴承抓取机构300中配置有若干轴承抓取手414,本具体实施方式一共有12个轴承抓取手414,这12个轴承抓取手可以一次对六个轴承500进行抓取与释放;其中每两个轴承抓取手414抓取一个轴承500。参见图2,图中所示的横向移动机构100包括一框架170,在框架170内设置有空腔171。横向移动机构100中的滚珠丝杆螺母机构和支承杆130安装在框架170的空腔171内,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120两端轴设在框架170上,支撑杆130的两端固定在框架170上。横向移动机构100中的移动框150固定在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中的螺母140上,这样滚珠丝杆螺母机构就能够驱动移动框150在空腔171内移动,移动框150与支撑杆130滑动配合,支撑杆130对移动框150起导向作用。在框架150的一端安装有一电机180,电机180与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120一端驱动连接,驱动丝杆120转动。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到空腔171内,在框架120上采用螺丝钉110安装有挡板160。第一双头气缸200通过一气缸支架190安装在框架170上,第一双头气缸200中活塞杆210下端通过上下螺母230与轴承抓取机构300中的支撑板310中间位置连接。在支撑板310的四个角上分别安装有四根支撑螺栓320。参见图3至图5,图中所示的轴承抓取机构还包括一支撑台418,在支撑台418的四个角各自开设有一螺纹孔411,将四根支撑螺栓320旋入这四个螺纹孔411中,即可使的支撑台418通过这四个支撑螺栓与支撑板310连接并位于支撑板310的下方。在支撑台418上以阵列方式开设有12个抓取孔423,这12个抓取孔423分成两行,每行为六个抓取孔423,每排为两个抓取孔423。另外在支撑台418的上表面上沿支撑台418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横向移动机构;/n一第一双头气缸,所述第一双头气缸安装在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上并由所述横向移动机构驱动进行移动;/n一轴承抓取机构,所述轴承抓取机构与所述第一双头气缸中的活塞杆连接,由所述第一双头气缸驱动上下移动,在所述轴承抓取机构中配置有若干轴承抓取手,若干轴承抓取手对轴承进行抓取与释放;其中每两个轴承抓取手抓取一个轴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横向移动机构;
一第一双头气缸,所述第一双头气缸安装在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上并由所述横向移动机构驱动进行移动;
一轴承抓取机构,所述轴承抓取机构与所述第一双头气缸中的活塞杆连接,由所述第一双头气缸驱动上下移动,在所述轴承抓取机构中配置有若干轴承抓取手,若干轴承抓取手对轴承进行抓取与释放;其中每两个轴承抓取手抓取一个轴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
一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空腔;
一安装在所述框架的空腔内的滚珠丝杆螺母机构,所述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两端轴设在所述框架上;
一固定在所述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中的螺母上的移动框,所述移动框在所述空腔内移动;所述双头气缸安装在所述移动框上;
一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滚珠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一端驱动连接,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的空腔内还设置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移动框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杆对所述移动框起导向作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抓取机构包括:
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双头气缸中的活塞杆连接;
一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通过若干支撑螺栓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在所述支撑台上以阵列方式开设有若干抓取孔;
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越张秀刘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德中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