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全向跳跃能力的球形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54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全向跳跃能力的球形机器人,涉及机器人领域,能够连续起跳,落地后无需调整机器人位姿。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壳内壁设置第一转台电机,第一转台电机连接内壳的外表面。内壳的内壁设置第二转台电机,第二转台电机固定连接限位平台,限位平台顶面设置限位孔,支撑腿穿过限位孔且沿径向设置凸台,凸台和限位平台之间放置储能弹簧。支撑腿侧表面上的齿和锁定齿轮副啮合,锁定齿轮副的主齿轮和储能电机连接,副齿轮安装在齿轮固定板上,储能电机输出轴穿过齿轮固定板,并和单向轴承连接。齿轮固定板上还安装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固定连接限位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简单的机械结构满足机器人全向跳跃的需求,拓展了球形跳跃机器人的运动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全向跳跃能力的球形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全向跳跃能力的球形机器人。
技术介绍
跳跃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在翻越障碍、跨越沟壑等实际应用场景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实际设计应用中,对于需要跳跃时间间隔的跳跃机器人,在完成一次跳跃之后,如何使自身恢复到可以再次起跳的姿态位置十分重要。对于需要依靠特定结构实现跳跃的机器人,其特定结构首先作用于地表,从而产生作用于机器人自身的反作用力,用于跳跃。现有技术中的跳跃机器人,落地后的位姿不一定适宜再次起跳,因此需要先恢复起跳姿态,再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起跳,从而使得跳跃不连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全向跳跃能力的球形机器人,通过二维转台的设计使得机器人具有全向跳跃能力,落地后无需调整机器人位姿即可进行二次起跳,提高了跳跃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全向跳跃能力的球形机器人,包括:外壳、内壳、第一转台电机、第二转台电机、限位平台、储能弹簧、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全向跳跃能力的球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壳(3)、第一转台电机(2)、第二转台电机(4)、限位平台(5)、储能弹簧(6)、支撑腿(7)、锁定齿轮(8)、储能电机(9)、单向轴承(10)、齿轮固定板(12)、复位弹簧(13);/n外壳(1)和内壳(2)为两个同心设置球形壳体,外壳(1)内壁设置第一转台电机(2),第一转台电机(2)的转台连接内壳(2)的外表面;/n内壳(2)的内壁设置第二转台电机(4),第二转台电机(4)的转台固定连接限位平台(5),限位平台(5)内部中空,顶面设置限位孔,支撑腿(7)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孔,支撑腿(7)的另一端设置凸台,所述凸台和限位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全向跳跃能力的球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壳(3)、第一转台电机(2)、第二转台电机(4)、限位平台(5)、储能弹簧(6)、支撑腿(7)、锁定齿轮(8)、储能电机(9)、单向轴承(10)、齿轮固定板(12)、复位弹簧(13);
外壳(1)和内壳(2)为两个同心设置球形壳体,外壳(1)内壁设置第一转台电机(2),第一转台电机(2)的转台连接内壳(2)的外表面;
内壳(2)的内壁设置第二转台电机(4),第二转台电机(4)的转台固定连接限位平台(5),限位平台(5)内部中空,顶面设置限位孔,支撑腿(7)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孔,支撑腿(7)的另一端设置凸台,所述凸台和限位平台(5)的内壁之间放置储能弹簧(6);
支撑腿(7)一侧边设置齿,并且和锁定齿轮副(8)啮合,锁定齿轮副(8)的主齿轮和储能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副齿轮安装在齿轮固定板(12)上,储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洋洋韩少杰张子建左堃罡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