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44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包括条幅布本体,条幅布本体包括牛津布、疏水布、网格纱、吸墨布,条幅布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成型;S2牛津布混纺;S3布料粘接成型;S4布料熟成、定型、轧光;S5晒制;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是利用设置在牛津布之间的吸墨布的层状结构,使墨水更容易朝着吸墨布移动,附着在牛津布上,从而使条幅布拥有更好的显色能力,二是通过疏水布的工艺结构,保证条幅布的防潮能力,并且能避免墨水集中,能保护内部结构,从而使颜料稳定附着在条幅布上;三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牛津布的纺织结构进行限制,能保证其附着能力优秀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密度用于激光成像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布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条幅布是应用最广泛也在需求量上是最大的布类耗材之一,主要用于户内外条幅,旗帜,幔帘,布景画面等。通常又叫做“广告布”条幅布普遍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基材,材料柔软,重量轻,易悬挂,细密度好。如今的条幅布广告多样,不仅有墨水印刷,也有图案彩印、彩色胶水粘附等方式,因此要求条幅布具备良好的胶水附着力和颜料吸附能力,以及面对激光投影具备较好的成像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包括条幅布本体,所述条幅布本体包括牛津布、疏水布、网格纱、吸墨布,所述条幅布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成型;取聚酰胺纤维等比分成两份,一份制成200D空变丝,另一份制成160D空变丝;S2牛津布混纺;将S1中的200D空变丝作为经线,160D空变丝作为纬线混合纺织成牛津布料;S3布料粘接成型;将牛津布、疏水布、网格纱、吸墨布堆叠成型,利用粘胶初步粘接;S4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将初步粘接的复合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得到表面和背面平整的条幅布本体;S5晒制;将得到的条幅布放置在阳光下且无风的环境中晒制3~6h,得到成型的条幅布本体。优选的,在S3布料粘接成型前,首先对织造的牛津布进行漂洗,再对要粘接的每层布料的上下表面进行上浆处理。优选的,牛津布的纺丝温度在220~225℃,冷却温度20~25℃,拉伸倍数为5~6,经线紧度为35~40%,纬线紧度为45~55%。优选的,所述牛津布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层布、第二层布和第三层布,所述第一层布的厚度为0.2~0.5cm,所述第二层布的厚度为1~1.8cm,所述第三层布的厚度为0.6~1cm。优选的,所述吸墨布设置在所述第二层布和第三层布之间,所述吸墨布的厚度为0.8~1.2cm。优选的,所述疏水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层布顶部的表层布、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布和所述第二层布之间的背侧布,所述表层布的厚度为0.4~0.6cm,所述背侧布的厚度为0.8~1.2cm。优选的,所述网格纱设置在所述表层布顶部,所述网格纱的纺线的线密度为8~12tex,所述网格纱的厚度为0.4~0.6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是利用设置在牛津布之间的吸墨布的层状结构,使墨水更容易朝着吸墨布移动,附着在牛津布上,从而使条幅布拥有更好的显色能力,二是通过疏水布的工艺结构,保证条幅布的防潮能力,并且能避免墨水集中,能保护内部结构,从而使颜料稳定附着在条幅布上;三是本专利技术对牛津布的纺织结构进行限制,能保证其附着能力优秀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密度用于激光成像显示。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的加工方法,相较于原本单一的牛津混纺布料,具备良好的颜料附着能力、防潮能力和激光成像显示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条幅布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条幅布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3为着色能力测试表。图中:1牛津混纺布,11第一层布,12第二层布,13第三层布,2疏水布,21表层布,22背侧布,3网格纱,4吸墨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包括条幅布本体,条幅布本体包括牛津布1、疏水布2、网格纱3、吸墨布4,条幅布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成型;取聚酰胺纤维等比分成两份,一份制成200D空变丝,另一份制成160D空变丝;S2牛津布混纺;将S1中的200D空变丝作为经线,160D空变丝作为纬线混合纺织成牛津布料;S3布料粘接成型;将牛津布1、疏水布2、网格纱、吸墨布4堆叠成型,利用粘胶初步粘接;S4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将初步粘接的复合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得到表面和背面平整的条幅布本体;S5晒制;将得到的条幅布放置在阳光下且无风的环境中晒制3~6h,得到成型的条幅布本体。在S3布料粘接成型前,首先对织造的牛津布1进行漂洗,再对要粘接的每层布料的上下表面进行上浆处理。牛津布1的纺丝温度在220~225℃,冷却温度20~25℃,拉伸倍数为5~6,经线紧度为35~40%,纬线紧度为45~55%。牛津布1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层布11、第二层布12和第三层布13,第一层布11的厚度为0.2~0.5cm,第二层布12的厚度为1~1.8cm,第三层布13的厚度为0.6~1cm。吸墨布4设置在第二层布12和第三层布13之间,吸墨布4的厚度为0.8~1.2cm。疏水布2包括设置在第三层布13顶部的表层布21、设置在第一层布11和第二层布12之间的背侧布22,表层布21的厚度为0.4~0.6cm,背侧布22的厚度为0.8~1.2cm。网格纱3设置在表层布21顶部,网格纱3的纺线的线密度为8~12tex,网格纱3的厚度为0.4~0.6cm。实施例一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包括条幅布本体,条幅布本体包括牛津布1、疏水布2、网格纱3、吸墨布4,条幅布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成型;取聚酰胺纤维等比分成两份,一份制成200D空变丝,另一份制成160D空变丝;S2牛津布混纺;将S1中的200D空变丝作为经线,160D空变丝作为纬线混合纺织成牛津布料;S3布料粘接成型;将牛津布1、疏水布2、网格纱、吸墨布4堆叠成型,利用粘胶初步粘接;S4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将初步粘接的复合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得到表面和背面平整的条幅布本体;S5晒制;将得到的条幅布放置在阳光下且无风的环境中晒制5h,得到成型的条幅布本体。在本实施例中,在S3布料粘接成型前,首先对织造的牛津布1进行漂洗,再对要粘接的每层布料的上下表面进行上浆处理。牛津布1的纺丝温度在220℃,冷却温度23℃,拉伸倍数为6,经线紧度为380%,纬线紧度为50%。在本实施例中,牛津布1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层布11、第二层布12和第三层布13,第一层布11的厚度为0.2cm,第二层布12的厚度为1cm,第三层布13的厚度为0.6cm。吸墨布4设置在第二层布12和第三层布13之间,吸墨布4的厚度为1.2cm。疏水布2包括设置在第三层布13顶部的表层布21、设置在第一层布11和第二层布12之间的背侧布22,表层布21的厚度为0.4cm,背侧布22的厚度为0.8cm。网格纱3设置在表层布21顶部,网格纱3的纺线的线密度为8tex,网格纱3的厚度为0.4cm。由以上步骤得到的条幅布为样品一。实施例二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包括条幅布本体,条幅布本体包括牛津布1、疏水布2、网格纱3、吸墨布4,条幅布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成型;取聚酰胺纤维等比分成两份,一份制成200D空变丝,另一份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条幅布本体,所述条幅布本体包括牛津布(1)、疏水布(2)、网格纱(3)、吸墨布(4),所述条幅布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原料成型;取聚酰胺纤维等比分成两份,一份制成200D空变丝,另一份制成160D空变丝;/nS2牛津布混纺;将S1中的200D空变丝作为经线,160D空变丝作为纬线混合纺织成牛津布料;/nS3布料粘接成型;将牛津布(1)、疏水布(2)、网格纱(3)、吸墨布(4)堆叠成型,利用粘胶初步粘接;/nS4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将初步粘接的复合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得到表面和背面平整的条幅布本体;/nS5晒制;将得到的条幅布放置在阳光下且无风的环境中晒制3~6h,得到成型的条幅布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条幅布本体,所述条幅布本体包括牛津布(1)、疏水布(2)、网格纱(3)、吸墨布(4),所述条幅布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成型;取聚酰胺纤维等比分成两份,一份制成200D空变丝,另一份制成160D空变丝;
S2牛津布混纺;将S1中的200D空变丝作为经线,160D空变丝作为纬线混合纺织成牛津布料;
S3布料粘接成型;将牛津布(1)、疏水布(2)、网格纱(3)、吸墨布(4)堆叠成型,利用粘胶初步粘接;
S4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将初步粘接的复合布料熟成、定型、轧光,得到表面和背面平整的条幅布本体;
S5晒制;将得到的条幅布放置在阳光下且无风的环境中晒制3~6h,得到成型的条幅布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布料粘接成型前,首先对织造的牛津布(1)进行漂洗,再对要粘接的每层布料的上下表面进行上浆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条幅布制备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牛津布(1)的纺丝温度在220~225℃,冷却温度20~25℃,拉伸倍数为5~6,经线紧度为35~40%,纬线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拓扑数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