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77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包括基层、阻燃层和内衬层,所述基层由所述聚丙烯丝线编织而成,所述内衬层编织于所述基层的内侧,所述阻燃层涂覆于所述基层的外层。通过将无纺布设置成三层,基层所使用到的聚丙烯丝线表面设有隔热层,能够隔绝大量的热量,保证在使用该无纺布时,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温度高而影响内部的温度,保证使用者能够处于人体可短期接受的温度下,同时在基层的内侧设置内衬层,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人体皮肤和内衬层接触时更舒适,位于基层外侧的阻燃层,采用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制成阻燃液喷涂而成,本身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都具备良好的阻燃性。备良好的阻燃性。备良好的阻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
,具体是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0003]而目前市场上的无纺布采用的聚丙烯原料制成,发生火灾时,能够很快被引燃,不具备良好的阻燃效果,导致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包括基层、阻燃层和内衬层,所述基层由所述聚丙烯丝线编织而成,所述内衬层编织于所述基层的内侧,所述阻燃层涂覆于所述基层的外层。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丙烯丝线的表面均涂覆有隔热层。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燃层的厚度设置为0.3

0.4mm。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层的厚度设置为0.15

0.2mm。
[0010]一种阻燃无纺布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A、制备阻燃液:所述阻燃液包括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三者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三氧化二锑2

3份,氢氧化镁5

8份,磷酸三苯酯溶剂15

20份;
[0012]B、制备基层:隔热层为气凝胶,通过将聚丙烯丝线浸泡在气凝胶内处理,并将包覆有隔热层的聚丙烯丝线编织成基层;
[0013]C、喷涂:将所述步骤B中制备的基层外侧表面喷涂所述步骤A中的阻燃液;
[0014]D、烘干:对所述步骤C中喷涂阻燃液处理后的基层进行烘干处理;
[0015]E、加工无纺布:在基层的内侧表面编织内衬层,制成阻燃无纺布。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A中,氢氧化镁采用纳米级的氢氧化镁微粒。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C和步骤D反复操作三次,所述步骤C中每次喷涂的厚度为0.05

0.12mm,所述步骤D中三次的烘干温度分别为60

80℃、80

90℃、90

95℃。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层的编织方式采取十字交叉编织法。不容易变形和松散。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该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将无纺布设置成三层,基层所使用到的聚丙烯丝线表面设有隔热层,能够隔绝大量的热量,保证在使用该无纺布时,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温度高而影响内部的温度,保证使用者能够处于人体可短期接受的温度下,同时在基层的内侧设置内衬层,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人体皮肤和内衬层接触时更舒适,位于基层外侧的阻燃层,采用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制成阻燃液喷涂而成,本身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都具备良好的阻燃性,三氧化二锑在燃烧初期会熔化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能够有效对基层进行保护,氢氧化镁本身的抑烟能力强,硬度也偏低,磷酸三苯酯溶剂可以用作柔性剂,制成阻燃液喷涂后,使得无纺布外层的不会偏硬,使用无纺布的舒适性更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阻燃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阻燃无纺布中基层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一种阻燃无纺布加工工艺的流程图。
[0024]图中:1、基层;2、阻燃层;3、内衬层;11、聚丙烯丝线;12、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

图2,本申请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中,无纺布包括基层1、阻燃层2和内衬层3,基层1由聚丙烯丝线11采用十字交叉编织法编织而成,内衬层3编织于基层1的内侧,阻燃层2涂覆于所述基层1的外层。
[0026]优选的,聚丙烯丝线11的表面均涂覆有隔热层12。
[0027]优选的,阻燃层2的厚度设置为0.3

0.4mm,隔热层12的厚度设置为0.15

0.2mm。
[0028]实施例一
[0029]本申请一种阻燃无纺布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0]A、制备阻燃液:所述阻燃液包括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其中氢氧化镁采用纳米级微粒,三者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三氧化二锑2份,氢氧化镁5份,磷酸三苯酯溶剂15份;
[0031]B、制备基层1:隔热层12为气凝胶,通过将聚丙烯丝线11浸泡在气凝胶内处理,并将包覆有隔热层12的聚丙烯丝线11编织成基层1;
[0032]C、喷涂和烘干:将所述步骤B中制备的基层1外侧表面喷涂所述步骤A中的阻燃液,并进行烘干,喷涂和烘干反复进行三次,每次喷涂阻燃液的厚度为0.05

0.12mm,三次的烘干稳稳地分别为60

80℃、80

90℃、90

95℃;
[0033]D、加工无纺布:在基层1的内侧表面编织内衬层3,制成阻燃无纺布。
[0034]实施例二
[0035]本申请一种阻燃无纺布加工工艺,和实施例一中不同的在于:在步骤A中,制备阻燃液所需要的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三氧化二锑2份,氢氧化镁6份,磷酸三苯酯溶剂16份,其余和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同。
[0036]实施例三
[0037]本申请一种阻燃无纺布加工工艺,和实施例一中不同的在于:在步骤A中,制备阻燃液所需要的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三氧化二锑2份,氢氧化镁7份,磷酸三苯酯溶剂16份,其余和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同。
[0038]实施例四
[0039]本申请一种阻燃无纺布加工工艺,和实施例一中不同的在于:在步骤A中,制备阻燃液所需要的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三氧化二锑2份,氢氧化镁8份,磷酸三苯酯溶剂19份,其余和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同。
[0040]实施例五
[0041]本申请一种阻燃无纺布加工工艺,和实施例一中不同的在于:在步骤A中,制备阻燃液所需要的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三氧化二锑3份,氢氧化镁5份,磷酸三苯酯溶剂15份,其余和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同。
[0042]实施例六
[0043]本申请一种阻燃无纺布加工工艺,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无纺布,包括基层(1)、阻燃层(2)和内衬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由所述聚丙烯丝线(11)编织而成,所述内衬层(3)编织于所述基层(1)的内侧,所述阻燃层(2)涂覆于所述基层(1)的外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丝线(11)的表面均涂覆有隔热层(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2)的厚度设置为0.3

0.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无纺布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2)的厚度设置为0.15

0.2mm。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阻燃无纺布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阻燃液:所述阻燃液包括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磷酸三苯酯溶剂,三者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三氧化二锑2

3份,氢氧化镁5

8份,磷酸三苯酯溶剂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拓扑数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