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属于不锈钢加工技术领域,本方案通过负压式布轮对不锈钢板进行精抛光,借助打磨时摩擦产生的热量并传递至溶液室内,同时使改向转球逆时针旋转至与外延导管连通,促使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逸出,依次穿过透气膜、出气孔、外延导管、改向转球、分流孔和进气孔后,进入至空气室内并随着二氧化碳的持续流动,可以迫使二氧化碳回流至溶液室内,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流动,借助流动时的压强较小,从而在布轮上侧形成负压,借助大气压的作用,将精抛光时产生的金属碎屑上吸至布轮内,减少抛光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金属碎屑的重复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加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
技术介绍
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蚀性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不锈钢”一词不仅仅是单纯指一种不锈钢,而是表示一百多种工业不锈钢,所开发的每种不锈钢都在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性能,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弄清用途,然后再确定正确的钢种,和建筑构造应用领域有关的钢种通常只有六种,它们都含有17~22%的铬,较好的钢种还含有镍,添加钼可进一步改善大气腐蚀性,特别是耐含氯化物大气的腐蚀。不锈钢因其较高的耐蚀性及装饰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疗用具、食品工业用具、餐具、厨房用具等方面得到普及与推广,不锈钢用具应耐蚀、外观光亮和清洁卫生,用具表面不应附有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因此对生产这类用具的表面处理提出要求,就是要彻底清除表面的有害物质,不锈钢抛光所需要的材料一般有:“抛光蜡,麻轮,尼龙轮,布轮,风轮,线布轮”等等。目前在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精抛光时用到布轮最多,但在实际使用布轮对不锈钢表面进行抛光过程中,容易出现碎屑乱飞的现象,尤其在精抛光时,由于摩擦产生的金属碎屑粒径较小,因此其弥散的范围更加广,一方面容易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不易对金属碎屑进行收集,降低了对不锈钢金属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本方案通过负压式布轮对不锈钢板进行精抛光,借助打磨时摩擦产生的热量并传递至溶液室内,同时促使改向转球内的氯化铵粉末分解,从而使改向转球逆时针旋转至与外延导管连通,促使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逸出,依次穿过透气膜、出气孔、外延导管、改向转球、分流孔和进气孔后,进入至空气室内并随着二氧化碳的持续流动,可以迫使二氧化碳穿过第一气路单向阀和回流通孔后回流至溶液室内,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流动,借助流动时的压强较小,从而在布轮上侧形成负压,借助大气压的作用,将精抛光时产生的金属碎屑上吸至布轮内,减少抛光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金属碎屑的重复利用率。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打磨的不锈钢板放置在工作台上并将其固定,并采用砂轮对不锈钢表面先进行粗磨;S2、将负压式布轮安装在抛光机上,并在粗磨后的不锈钢板局部表面洒上还原性铁粉,还原性铁粉面积与负压式布轮的面积大致相同即可;S3、立即采用负压式布轮对覆盖有还原性铁粉区域的不锈钢板进行打磨,完成对不锈钢板的精抛光;S4、精抛光完毕后,将红粉、水和硝酸以1:2:80混合组成的抛光液均匀覆盖在不锈钢板表面,将不锈钢板抛光成镜面板,使用清水冲洗再进行烘干即可。进一步的,所述S2中的负压式布轮包括布轮,所述布轮上端固定连接有流动负压圆盘,所述流动负压圆盘内开凿有内置圆柱腔,所述流动负压圆盘外端固定连接有外置环形橡胶框,所述外置环形橡胶框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对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外置环形橡胶框内分隔成左侧的溶液式和右侧的空气室,所述空气室与内置圆柱腔之间开凿有多个均匀分部的进气孔,所述溶液室与内置圆柱腔之间开凿有出气孔,所述溶液室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水溶液,所述溶液式内壁固定连接有透气膜,所述透气膜位于出气孔外侧,所述内置圆柱腔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出气孔外侧的外延导管,所述外延导管外侧设有与内置圆柱腔内壁转动连接的改向转球,所述分隔板外端开凿有回流通孔,所述分隔板外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回流通孔外侧且位于空气室内的第一气路单向阀,所述内置圆柱腔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对均位于改向转球右侧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分流孔,所述流动负压圆盘底端开凿有多个环形分布且与内置圆柱腔相连通的下吸附孔,通过负压式布轮对不锈钢板进行精抛光,借助打磨时摩擦产生的热量并传递至溶液室内,同时促使改向转球内的氯化铵粉末分解,从而使改向转球逆时针旋转至与外延导管连通,促使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逸出,依次穿过透气膜、出气孔、外延导管、改向转球、分流孔和进气孔后,进入至空气室内并随着二氧化碳的持续流动,可以迫使二氧化碳穿过第一气路单向阀和回流通孔后回流至溶液室内,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流动,借助流动时的压强较小,从而在布轮上侧形成负压,借助大气压的作用,将精抛光时产生的金属碎屑上吸至布轮内,减少抛光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金属碎屑的重复利用率。进一步的,所述改向转球包括球形包框,所述球形包框上下两端均开凿有承接通孔,所述,所述柱形封闭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球形包框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记忆合金弹簧,所述活塞板远离记忆合金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活塞板与球形包框右侧内壁之间填充有氯化铵粉末,当打磨完毕后,借助温度的缓缓降低,可以促使分解得到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重新合成氯化铵粉末,并在记忆合金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促使活塞板和配重块向上复位,从而促使其改向转球重心上升,从而促使改向转球顺时针转动90°,直至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相抵,技术人员再按压外置环形橡胶框右半边,促使二氧化碳向外流动,部分的二氧化碳直接从进气孔、和下吸附孔中排出,从而对布轮内吸附的金属碎屑排出并收集,另一部分的二氧化碳从第一气路单向阀和回流通孔内进入溶液室内并被二氧化碳水溶液再次吸收,一方面实现对金属碎屑的收集,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重复利用。进一步的,所述流动负压圆盘底端嵌设安装有位于布轮和流动负压圆盘之间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下吸附孔下侧,所述过滤网由400-不锈钢材质制成,通过设置过滤网可以减少在使用的过程中金属碎屑进入至内置圆柱腔内的可能性,同时由于过滤网由400-不锈钢制成,因此具有磁性性,借助还原性铁粉一方面可以在打磨时,促使还原性铁粉与空气反应并产生热量,从而提高改向转球转动的速度,另一方面,借助还原性铁粉与空气反应的产物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可以促使四氧化三铁粉末被吸附至过滤网上,并促使过滤网被磁化,以此可以在打磨具有铁磁性的不锈钢时,提高对金属碎屑的吸附效率,同时也能借助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磁性金属碎屑的积累,可以缩小过滤网的网孔孔径,进一步提高过滤网的过滤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外置环形橡胶框上下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桨,借助转动柱和搅拌桨,可以在二氧化碳流动时,带动其转动,从而提高二氧化碳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逸出的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外延导管靠近改向转球的一端设置成与改向转球相匹配的弧面,所述外延导管与改向转球之间充分接触,所述外延导管与改向转球相互接触处均设有抛光层,通过将外延导管外端设置成与改向转球相匹配,可以减少在使用的过程中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待打磨的不锈钢板放置在工作台上并将其固定,并采用砂轮对不锈钢表面先进行粗磨;/nS2、将负压式布轮安装在抛光机上,并在粗磨后的不锈钢板局部表面洒上还原性铁粉,还原性铁粉面积与负压式布轮的面积大致相同即可;/nS3、立即采用负压式布轮对覆盖有还原性铁粉区域的不锈钢板进行打磨,完成对不锈钢板的精抛光;/nS4、精抛光完毕后,将红粉、水和硝酸以1:2:80混合组成的抛光液均匀覆盖在不锈钢板表面,将不锈钢板抛光成镜面板,使用清水冲洗再进行烘干即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打磨的不锈钢板放置在工作台上并将其固定,并采用砂轮对不锈钢表面先进行粗磨;
S2、将负压式布轮安装在抛光机上,并在粗磨后的不锈钢板局部表面洒上还原性铁粉,还原性铁粉面积与负压式布轮的面积大致相同即可;
S3、立即采用负压式布轮对覆盖有还原性铁粉区域的不锈钢板进行打磨,完成对不锈钢板的精抛光;
S4、精抛光完毕后,将红粉、水和硝酸以1:2:80混合组成的抛光液均匀覆盖在不锈钢板表面,将不锈钢板抛光成镜面板,使用清水冲洗再进行烘干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负压式布轮包括布轮(1),所述布轮(1)上端固定连接有流动负压圆盘(2),所述流动负压圆盘(2)内开凿有内置圆柱腔(3),所述流动负压圆盘(2)外端固定连接有外置环形橡胶框(4),所述外置环形橡胶框(4)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对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将外置环形橡胶框(4)内分隔成左侧的溶液式和右侧的空气室,所述空气室与内置圆柱腔(3)之间开凿有多个均匀分部的进气孔(6),所述溶液室与内置圆柱腔(3)之间开凿有出气孔(7),所述溶液室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水溶液(8),所述溶液式内壁固定连接有透气膜(9),所述透气膜(9)位于出气孔(7)外侧,所述内置圆柱腔(3)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出气孔(7)外侧的外延导管(10),所述外延导管(10)外侧设有与内置圆柱腔(3)内壁转动连接的改向转球(11),所述分隔板(5)外端开凿有回流通孔(12),所述分隔板(5)外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回流通孔(12)外侧且位于空气室内的第一气路单向阀(13),所述内置圆柱腔(3)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对均位于改向转球(11)右侧的分流板(14),所述分流板(14)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分流孔(15),所述流动负压圆盘(2)底端开凿有多个环形分布且与内置圆柱腔(3)相连通的下吸附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向转球(11)包括球形包框(17),所述球形包框(17)上下两端均开凿有承接通孔(18),所述(17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左右分布的柱形封闭管(20),所述柱形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璋,
申请(专利权)人:林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