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用智能送粉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1238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用送粉系统、方法及控制方法;零件缸正面连接有送粉缸,送粉缸为同心排布;送粉缸为多个直径大小不一的送粉缸组合而成;不同直径的送粉缸均连接有液压缸;中心位置的送粉缸连接的液压缸直径最小,向外随送粉缸直径的增大,与之相连的液压缸直径也依次增加。零件缸固定在下壳体下端,下壳体上端焊接有上壳体,上壳体上固定有激光器,上壳体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滤镜角度调整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不同直径送粉缸进行送粉的方式,使得金属粉末的准备量与3D打印实际金属粉末用量匹配,减少金属粉末的浪费,降低3D打印的成本,对3D打印的发展与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用智能送粉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用送粉系统、方法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选区激光熔化成型技术是当前金属3D打印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首先利用专业软件建立需要打印的零件的三维模型并进行扫描切片分层,得到数据之后,使用高能激光束对获得的轮廓数据逐层选择性的熔化金属粉末凝固成型,在零件缸中逐层铺所需要的金属粉末,制造出三维实体零件,3D打印可以满足少量个性化的需求。当前用于金属粉末3D打印的送粉缸只有一个直径尺寸,在应用的过程中打印很小尺寸的零件也需要将整个送粉缸铺满金属粉末,使得金属粉末的准备量很多,而实际用到的粉末较少。导致打印零件时成本较高,同时造成金属粉末的浪费。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金属粉末3D打印的送粉缸直径尺寸单一,导致打印零件时成本较高,同时造成金属粉末的浪费。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如何改进现有的送粉缸的结构,使送粉缸中金属粉末的准备量与打印零件的尺寸匹配,减少金属粉末的浪费,降低打印零件的成本。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解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用送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用送粉系统设置有:/n零件缸;/n零件缸正面连接有送粉缸,送粉缸为同心排布;/n零件缸固定在下壳体下端,下壳体上端焊接有上壳体,上壳体上固定有激光器;/n上壳体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滤镜角度调整架,滤镜角度调整架端部通过转轴固定有滤镜;/n转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滤镜角度调整架上;/n下壳体右端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通过铰链与控制按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用送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用送粉系统设置有:
零件缸;
零件缸正面连接有送粉缸,送粉缸为同心排布;
零件缸固定在下壳体下端,下壳体上端焊接有上壳体,上壳体上固定有激光器;
上壳体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滤镜角度调整架,滤镜角度调整架端部通过转轴固定有滤镜;
转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滤镜角度调整架上;
下壳体右端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通过铰链与控制按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送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直径的送粉缸均连接有液压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送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粉缸为多个直径大小不一的送粉缸组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送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通过合页固定有密封门,密封门上粘贴有橡胶密封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送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伸缩外筒,伸缩外筒内部套接有伸缩内杆;
伸缩外筒通过螺纹孔旋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伸缩内杆硬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送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端部焊接有拧柄,拧柄上开有防滑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送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用送粉系统还包括:
温度采集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通过在零件缸固定有温度传感器,用以采集激光照射到金属粉,产生的温度;
图像采集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通过在上壳体内部固定有摄像头,对3D打印的过程中进行采集;
液压缸位移采集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通过在送粉缸中的液压缸中固定有位移传感器,用以采集液压缸移动的距离;
金属粉料称重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通过在壳体外侧固定有金属称重模块,实现对金属粉料的称重;
显示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通过在控制按板上固定有显示屏,用以显示相应的内容;
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液压缸位移采集模块、金属粉料称重、显示模块、无线通信传输模块、远程终端、三维建模模块、扫描切片分层模块、激光熔化成型模块和液压缸控制模块连接,协调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用送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传输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通过在控制按板内部固定有无线信号传输器,用以实现信号的传输;远程终端,与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义胡小会徐峰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