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用复合颗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23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用复合颗粒,包括混合有石油降解菌的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和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所述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与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之间设置有缓释肥料层,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包覆在所述缓释肥料层表面。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和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结合,可将其内的石油降解菌群分时段释放,从而延长降解菌群的生长持续时间,进而提高土壤处理时间,减少颗粒的播撒次数,降低人力成本;通过在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外部设置生物发酵外包层、在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表面设置缓释肥料层,可在石油污泥处理过程中,增加土壤肥力,以便于在污泥处理完成后进行农业作物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用复合颗粒
本技术涉及土壤污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用复合颗粒。
技术介绍
石油开采和炼化行业生产过程中,石油与土壤接触后会产生大量的含有污泥,由于没有良好的监管和治理体制,含油污泥通常只能采用填埋或堆置的方式处理,无法加以利用且不能再次用于农业种植。而堆置的含油污泥,油气挥发会造成空气污染,并且在与地表水接触后,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因此需要对含油污泥进行净化处理。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其通过采用石油降解菌与土壤混合,分解污泥和土壤中的石油,进而实现土壤的净化,恢复土壤的功能。而现有的土壤修复剂均为即时型,即播撒后至污染土壤后直接起作用,通过内部的石油降解菌群与石油接触分解,由于污泥内部的菌群生长环境较差,导致菌群的生长时间较短,对污泥的处理需要反复播撒修复剂,造成了大量的人力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用复合颗粒,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可通过缓释型技术,在修复剂播撒后,延长菌群的生长和石油分解时间,从而减少修复剂的播撒次数,降低人力成本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用复合颗粒,包括混合有石油降解菌的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和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所述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与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之间设置有缓释肥料层,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包覆在所述缓释肥料层表面,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表面包覆由生物发酵外包层;其中,所述缓释肥料层内具有由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向所述内活性炭层透气的孔隙。作为优选,所述缓释肥料层为缓溶性氮肥。作为优选,所述生物发酵外包层为农作物秸秆的堆肥发酵料。作为优选,所述生物发酵外包层与所述缓释肥料层厚度比为3:1。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和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结合,可将其内的石油降解菌群分时段释放,从而延长降解菌群的生长持续时间,进而提高土壤处理时间,减少颗粒的播撒次数,降低人力成本;2、通过在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外部设置生物发酵外包层、在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表面设置缓释肥料层,可在石油污泥处理过程中,增加土壤肥力,以便于在污泥处理完成后进行农业作物种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2、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3、缓释肥料层;4、生物发酵外包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用复合颗粒,包括混合有石油降解菌的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和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与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之间设置有缓释肥料层3,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包覆在缓释肥料层3表面,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表面包覆由生物发酵外包层4;其中,缓释肥料层3内具有由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向内活性炭层透气的孔隙,缓释肥料层3为缓溶性氮肥,设置孔隙可保证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上的石油降解菌的生长环境,防止菌群缺氧失活,从而保证在缓释肥料层3分解后的活性。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与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均采用生物质炭作为基体;该生物质炭由稻草、小麦和玉米秸秆的碳化物混合而成;生物发酵外包层4为农作物秸秆的堆肥发酵料,也可采用猪粪发酵有机肥代替,猪粪发酵有机肥由猪粪、生物质炭、改性茶叶粉渣和黏土粉混合而成,生物发酵外包层4具有较大的孔隙,可满足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内石油降解菌的生长环境和养料需要;生物发酵外包层4与缓释肥料层3厚度比为3:1,生物发酵外包层4厚度较大,可在颗粒进入污泥内部的前期,对石油降解菌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石油降解菌的生长速度;石油降解菌为分枝杆菌CSC-6和铜绿假单胞菌W-3的混合菌,分枝杆菌CSC-6的保藏编号是CCTCCNo:M2017726;铜绿假单胞菌W-3的保藏编号是CCTCCNO:M2010048,两者的混合比例为5:1。采用上述结构,将复合颗粒播撒至粉碎后的含油污泥内部,由于生物发酵外包层4表面孔隙较大,可直接与污泥接触,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内的石油降解菌可通过生物发酵外包层4直接进入土壤内生长分解,同时缓释肥料层3缓慢分解,并在分解完成后释放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内部的石油降解菌,从而在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内的石油降解菌失活后继续分解土壤内部的石油残余,从而延长含油污泥的分解时间。通过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和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结合,可将其内的石油降解菌群分时段释放,从而延长降解菌群的生长持续时间,进而提高土壤处理时间,减少颗粒的播撒次数,降低人力成本;通过在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外部设置生物发酵外包层4、在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表面设置缓释肥料层3,可在石油污泥处理过程中,增加土壤肥力,以便于在污泥处理完成后进行农业作物种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用复合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有石油降解菌的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和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所述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与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之间设置有缓释肥料层(3),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包覆在所述缓释肥料层(3)表面,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表面包覆由生物发酵外包层(4);/n其中,所述缓释肥料层(3)内具有由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向所述内活性炭层透气的孔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用复合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有石油降解菌的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和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所述内活性炭石油降解基层(1)与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之间设置有缓释肥料层(3),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包覆在所述缓释肥料层(3)表面,所述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表面包覆由生物发酵外包层(4);
其中,所述缓释肥料层(3)内具有由外活性炭石油降解层(2)向所述内活性炭层透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涛包小军赵彬彬王宁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