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228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弹簧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包括卷簧,将钢丝胚料按照调试后的弹簧外径、总圈数、螺旋角长度、旋向,绕卷成圆柱形的螺旋弹簧;第一次回火;磨簧;立定处理,对经过第一回火消除弹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产生的稳定形状进行开距,使弹簧之间的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是弹簧开距后形成弧形弹簧,通过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使开距后的弹簧自然弯曲成弧形;第二次回火;喷丸,队第二次回火后的弹簧使用丸粒轰击工件表面并植入残余压应力;探伤;分选;检验测试;表面处理,通过该弹簧街工工艺能够是成型后的弧形弹簧的自然弯曲角度大于45°,并且通过定位处理能够提高弧形弹簧的成型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簧制作工艺
,具体为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现有的弧形弹簧制作工艺在弹簧制造成型以后的的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对于自由角度过大的在卷簧的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弹簧的成型尺寸会发生变换,使弧形弹簧的成型合格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序:S1:卷簧,将钢丝胚料按照调试后的弹簧外径、总圈数、螺旋角长度、旋向,绕卷成圆柱形的螺旋弹簧;S2:第一次回火;S3:磨簧;S4:立定处理,对经过第一回火消除弹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产生的稳定形状进行开距,使弹簧之间的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是弹簧开距后形成弧形弹簧,通过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使开距后的弹簧自然弯曲成弧形;S5:第二次回火;S6:喷丸,队第二次回火后的弹簧使用丸粒轰击工件表面并植入残余压应力;S7:探伤;S8:分选;S9:检验测试;S10:表面处理。优选的,所述S1卷簧之前进行选材,选取原材料表面硬度在50~55HRC之间,使用温度在-40℃~200℃之间,原材料表面有害缺陷不超过40微米。优选的,所述S2第一次回火温度在320℃~350℃之间,回火时长25~40分钟。优选的,所述S5第二次回火温度在240℃~320℃之间,回火时长20~30分钟。优选的,所述S6喷丸公差范围规定为0~+30%,正公差的最小值不应低于0.08mm,弹簧经喷丸后表面的覆盖率应大于等于90%,喷丸硬度在37.0~62.5HRC之间,喷丸粒度常在6~50目之间选用。优选的,所述S8分选的步骤包括弹簧弧度分选,半径分选,角度和垂直度分选,表面缺陷分选。优选的,所述S10表面处理包括有磷化处理和静电喷涂,所述S9检验测试包括对弹簧负荷检测和使用寿命检测。优选的,所述S7探伤指无损探伤包括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法探伤和涡流探伤。优选的,所述成型后的弧形弹簧自由弯曲角度大于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该弹簧街工工艺能够是成型后的弧形弹簧的自然弯曲角度大于45°,并且通过定位处理能够提高弧形弹簧的成型成功率,通过对第一次回火和第二次回火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区间试验检测,最终确定弧形弹簧加工的第一次回火和第二次回火的最佳温度和时间,能够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应力消除,通过喷丸能够再次对弹簧表面的应力进行清楚,提高弹簧的成型合格率和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序:S1:卷簧,将钢丝胚料按照调试后的弹簧外径、总圈数、螺旋角长度、旋向,绕卷成圆柱形的螺旋弹簧;S2:第一次回火;S3:磨簧;S4:立定处理,对经过第一回火消除弹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产生的稳定形状进行开距,使弹簧之间的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是弹簧开距后形成弧形弹簧,通过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使开距后的弹簧自然弯曲成弧形;S5:第二次回火;S6:喷丸,队第二次回火后的弹簧使用丸粒轰击工件表面并植入残余压应力;S7:探伤;S8:分选;S9:检验测试;S10:表面处理。所述S1卷簧之前进行选材,选取原材料表面硬度在50~55HRC之间,使用温度在-40℃~200℃之间,原材料表面有害缺陷不超过40微米。所述S2第一次回火温度在320℃~350℃之间,回火时长25~40分钟。所述S5第二次回火温度在240℃~320℃之间,回火时长20~30分钟。所述S6喷丸公差范围规定为0~+30%,正公差的最小值不应低于0.08mm,弹簧经喷丸后表面的覆盖率应大于等于90%,喷丸硬度在37.0~62.5HRC之间,喷丸粒度常在6~50目之间选用。所述S8分选的步骤包括弹簧弧度分选,半径分选,角度和垂直度分选,表面缺陷分选。所述S10表面处理包括有磷化处理和静电喷涂,所述S9检验测试包括对弹簧负荷检测和使用寿命检测。所述S7探伤指无损探伤包括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法探伤和涡流探伤。所述成型后的弧形弹簧自由弯曲角度大于45°。通过设置的通过该弹簧街工工艺能够是成型后的弧形弹簧的自然弯曲角度大于45°,并且通过定位处理能够提高弧形弹簧的成型成功率,通过对第一次回火和第二次回火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区间试验检测,最终确定弧形弹簧加工的第一次回火和第二次回火的最佳温度和时间,能够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应力消除,通过喷丸能够再次对弹簧表面的应力进行清楚,提高弹簧的成型合格率和使用寿命。实施例1:选用硅锰钢丝作为原材料,原材料表面有害缺陷不超过40微米,通过自动卷簧机将钢丝胚料按照调试后的弹簧外径、总圈数、螺旋角长度、旋向,绕卷成圆柱形的螺旋弹簧,卷簧后进行第一次回火,温度在320℃~330℃之间,回火时长25~30分钟,消除金属在冷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稳定形状,第一次回火后对弹簧进行磨削面、端头厚度、自由高度、垂直度进行研磨,磨面不小于3/4圈,断头厚度不小于1/4钢丝直径,磨簧后对弹簧进行立定处理,对经过第一回火消除弹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产生的稳定形状进行开距,使弹簧之间的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是弹簧开距后形成弧形弹簧,通过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使开距后的弹簧自然弯曲成弧形,接着进行第二次回火,温度在240℃~280℃之间,回火时长20~30分钟,下一步弹簧喷丸,喷丸公差范围规定为0~+30%,正公差的最小值不应低于0.08mm,弹簧经喷丸后表面的覆盖率应大于等于90%,喷丸硬度在37.0~62.5HRC之间,喷丸粒度常在6~50目之间选用,喷丸后经过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法探伤和涡流探伤对弹簧进行无损探伤,探伤后对弹簧进行弧度分选,半径分选,角度和垂直度分选,表面缺陷分选,探伤后对弹簧进行弹簧负荷检测和使用寿命检测,最后对弹簧的表面进行磷化处理和静电喷涂。实施例2:选用硅锰钢丝作为原材料,原材料表面有害缺陷不超过40微米,通过自动卷簧机将钢丝胚料按照调试后的弹簧外径、总圈数、螺旋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nS1:卷簧,将钢丝胚料按照调试后的弹簧外径、总圈数、螺旋角长度、旋向,绕卷成圆柱形的螺旋弹簧;/nS2:第一次回火;/nS3:磨簧;/nS4:立定处理,对经过第一回火消除弹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产生的稳定形状进行开距,使弹簧之间的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是弹簧开距后形成弧形弹簧,通过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使开距后的弹簧自然弯曲成弧形;/nS5:第二次回火;/nS6:喷丸,队第二次回火后的弹簧使用丸粒轰击工件表面并植入残余压应力;/nS7:探伤;/nS8:分选;/nS9:检验测试;/nS10:表面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S1:卷簧,将钢丝胚料按照调试后的弹簧外径、总圈数、螺旋角长度、旋向,绕卷成圆柱形的螺旋弹簧;
S2:第一次回火;
S3:磨簧;
S4:立定处理,对经过第一回火消除弹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产生的稳定形状进行开距,使弹簧之间的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是弹簧开距后形成弧形弹簧,通过开距距离依次减小进行开距,使开距后的弹簧自然弯曲成弧形;
S5:第二次回火;
S6:喷丸,队第二次回火后的弹簧使用丸粒轰击工件表面并植入残余压应力;
S7:探伤;
S8:分选;
S9:检验测试;
S10:表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卷簧之前进行选材,选取原材料表面硬度在50~55HRC之间,使用温度在-40℃~200℃之间,原材料表面有害缺陷不超过4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弹簧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第一次回火温度在320℃~350℃之间,回火时长25~40分钟。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隆
申请(专利权)人:永嘉县三和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