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15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第一磁性块体和第二磁性块体,第二磁性块体和第一磁性块体相邻排列,第一磁性块体右端面和第二磁性块右端面分别与管体接触或与管体之间的距离小于2mm,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相反,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均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一磁性块体与第二磁性块体之间的缝隙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管体内部将产生一个较强的磁场,能够更有效、更稳定地收集磁性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磁性颗粒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已经发展出很多技术,比如使用微磁性颗粒作为载体进行溶液中的各种反应,并通过分离磁性微球从而将反应产物从溶液中分离,包括免疫测定,提取并分析核酸的方法,分析蛋白质或配体的方法,组合化学等。例如,在广泛用于检测各种早期疾病的或者检测痕量物质的各种免疫测定方法中,就使用了带有抗原或抗体的磁性颗粒技术,这项技术提供了高灵敏度并允许简单的B/F分离操作。B/F分离是指通过从反应容器的反应混合物中清除未反应物质,并重复进行洗涤操作,从而将未反应物质和抗原-抗体反应产物分离的步骤,所述洗涤操作包括供给并清除洗涤溶液。当使用带有抗原或抗体的磁性颗粒时,磁性颗粒和样品被混在一起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然后使用磁力可以快速收集含有所生成的免疫复合物的磁性颗粒,并分离和洗涤未反应抗原或抗体。对于这些方法,提高磁性颗粒的回收率是一个重要问题。虽然微磁性颗粒可以高效率进行各种反应,但微磁性颗粒倾向于悬浮在溶液中,导致回收率降低,磁性颗粒在洗涤、分离等过程中可能会流失,导致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降低。特别是在免疫测定的情况下,要进行多次B/F分离,如果发生磁性颗粒的流失,会极大地影响测量值。目前已有的一种磁性颗粒收集装置见说明书附图1所示,包括多个磁极方向交替排列的磁铁和一个液流方向与磁铁排列方向平行的吸头,交替排列的磁铁在吸头内部产生一个沿液流方向交替变化的磁场,吸头内反应溶液在吸头内沿液流方向来回流动,反应溶液内的磁性颗粒在磁场作用下吸附在吸头壁内,从而达到收集磁性颗粒的目的。然而该方法在吸头内部沿平行于磁铁表面的方向产生的磁场尽管峰值强度较强,可以达到180mT(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但磁场沿液流方向(即吸头的轴线方向)是强弱交替变化的,整体磁场还是较弱,平均磁场只有约90mT,对磁性颗粒的磁力仍然不足,需要降低液流的速度从而增加液流在磁场范围内的作用时间,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磁性颗粒收集效果。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管体内部沿平行于磁性块体端面方向将产生一个较强的磁场,峰值强度可到160mT,且磁场强度沿管体的轴线方向变化很小,平均磁场约150mT。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包括管体、第一磁性块体和第二磁性块体,第二磁性块体和第一磁性块体相邻排列,第一磁性块体右端面和第二磁性块右端面分别与管体接触或与管体之间的距离小于2mm,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相反,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均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一磁性块体与第二磁性块体之间的缝隙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平行。优选地,缝隙的厚度为0-5mm。优选地,第一磁性块体靠近管体一侧开设有第一避空结构,第二磁性块体靠近管体一侧开设有第二避空结构。优选地,第一避空结构为第一倒角结构、第一圆角结构或者第一内凹结构。优选地,第二避空结构为第二倒角结构、第二圆角结构或者第二内凹结构。还包括夹具结构与带动夹具结构移动的移动机构,夹具结构包括磁体安装部,移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设置有导轨的机架和可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块,滑块通过丝杆与驱动机构连接,滑块与磁体安装部连接,磁体安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磁性块体的第一定位腔和用于放置第二磁性块体的第二定位腔。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基于第一磁性块体与第二磁性块体之间的缝隙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平行以及两者与管体均接触或与管体距离均小于2mm,第一磁性块体和第二磁性块体在管体内部沿平行于磁性块体右端面方向将产生一个较强的磁场,峰值强度可到160mT,且磁场沿管体的液流方向变化很小,平均磁场约150mT,使得液流内的磁性颗粒在沿管体流动时可以长时间受到较强的指向磁性块体右端面方向的磁力作用,快速地被吸附到与磁性块体相邻的管体内壁,达到收集磁性颗粒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所提及的现有磁性颗粒收集装置;图2为
技术介绍
所提及的现有磁性颗粒收集装置所达到的磁场强度分布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的三维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的第一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的第二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中第一避空结构、第二避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中第一避空结构、第二避空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中第一避空结构、第二避空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的磁场强度分布图;图10为夹具结构的第一三维示意图;图11为夹具结构的第二三维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如图3、图4、图5所示,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的三维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的第一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的第二俯视图;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包括管体10、第一磁性块体21和第二磁性块体22,第二磁性块体和第一磁性块体相邻排列,第一磁性块体右端面和第二磁性块右端面分别与管体接触或与管体之间的距离小于2mm,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相反,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均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一磁性块体与第二磁性块体之间的缝隙40与管体10的轴线方向平行。其中,如图4所示,缝隙40表示第一磁性块体和第二磁性块体之间的间隔,可理解为一平面;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基于第一磁性块体与第二磁性块体之间的缝隙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平行以及两者与管体距离小于2mm,仅仅利用第一磁性块体和第二磁性块体在管体内部沿平行于磁性块体右端面的方向将产生一个较强的磁场,峰值强度可到160mT,且磁场沿管体的液流方向变化很小,平均磁场约150mT(如图9所示),且磁场强度沿垂直于磁性块体右端面的方向往外逐渐减小,磁性颗粒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并由磁场弱处指向磁场强处,使得液流内的磁性颗粒在沿管体流动时可以长时间受到较强的指向磁性块体右端面方向的磁力作用,快速地被吸附到与磁性块体相邻的管体内壁,达到收集磁性颗粒的效果。其中,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指N极指向S极的方向;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指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第一磁性块体和第二磁性块体,第二磁性块体和第一磁性块体相邻排列,第一磁性块体右端面和第二磁性块右端面分别与管体接触或与管体之间的距离小于2mm,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相反,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均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一磁性块体与第二磁性块体之间的缝隙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第一磁性块体和第二磁性块体,第二磁性块体和第一磁性块体相邻排列,第一磁性块体右端面和第二磁性块右端面分别与管体接触或与管体之间的距离小于2mm,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相反,第一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和第二磁性块体的极化方向均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一磁性块体与第二磁性块体之间的缝隙与管体的轴线方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缝隙的厚度为0-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磁性颗粒的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磁性块体靠近管体一侧开设有第一避空结构,第二磁性块体靠近管体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嵩松胡国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