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09992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吡喹酮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兽用吡喹酮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吡喹酮注射液,包含以下重量份成分:吡喹酮60~100份;聚氧乙烯蓖麻油25~35份;茶皂素20~25份;丙二醇200~250份;注射用水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添加聚氧乙烯蓖麻油和茶皂素两种乳化剂,提高了吡喹酮注射剂分散性和扩展性,茶皂素不但绿色环保,对动物体无伤害,还能对吡喹酮药效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使得吡喹酮注射液具有抗菌效果,对血吸虫、绦虫、多头蚴病等均有明显疗效,具有疗效高,疗程短,成本低,无不良临床反应等优点,通过添加一定量聚己内酯,大大提高了吡喹酮的生物利用率和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延长了吡喹酮有效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吡喹酮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吡喹酮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兽用吡喹酮制剂

技术介绍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感染所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流行于全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在大规模彻底灭螺和血吸虫病疫苗临床应用实现之前,抗血吸虫药物仍是防治血吸虫病的主要手段。吡喹酮为广谱抗血吸虫和抗绦虫药,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吸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陪引。吡喹酮是目前防治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5-羟色胺样作用引起虫体活动兴奋,同时影响Ca2+的通透性引起虫体肌肉挛缩和皮层受损,继而导致虫体表面抗原决定簇暴露,宿主的免疫效应得以发挥,促使虫体死亡。家畜作为主要的保虫宿主和传染源,在血吸虫病的流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采用吡喹酮治疗病畜,最大限度消灭病畜体内的虫体,减少或杜绝病原对环境的污染是控制血吸虫病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批准使用兽用吡喹酮制剂有片剂和粉剂两种剂型,但由于吡喹酮具有低溶解度、高渗透性、内服首过效应明显和生物利用度低的特点,影响了其临床效应的发挥。因此,提高吡喹酮生物利用度和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的新制剂开发成为防治血吸虫病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吡喹酮片剂和粉剂低溶解度、高渗透性、内服首过效应明显和生物利用度低,影响了其临床效应的发挥。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吡喹酮注射液,所述注射液包含以下重量份成分:>进一步的,所述吡喹酮注射液还包含3~10重量份的聚己内酯。进一步的,所述注射液还包含1~5重量份的二叔丁基羟基甲苯。进一步的,所述注射液还包含0.5~1.5重量份的止痛剂。进一步的,所述止痛剂为利多卡因。进一步的,所述注射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成分组成:上述吡喹酮注射液制备方法,每1000mL吡喹酮注射液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取吡喹酮,加入聚氧乙烯蓖麻油和丙二醇,60~80℃下搅拌1~2h,得到混合油相;B、取注射用水,加热至60~80℃,分别加入茶皂素、聚己内酯、二叔丁基羟基甲苯和利多卡因,搅拌溶解后混合,得到混合水相;C、将混合油相加入到混合水相中,在高速剪切机搅拌下,高速剪切8~12min,得到初乳;D、将初乳在高压均质机中进行多次均质,得到乳剂,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分装,封口,灭菌,即得。进一步的,上述吡喹酮注射液制备方法,其中C步骤中所述高速剪切机搅拌速率为16000~18000r/min。进一步的,上述吡喹酮注射液制备方法,其中D步骤中所述高压均质机的压力设定为60~65MPa,温度设定为75~85℃。进一步的,上述吡喹酮注射液制备方法,其中D步骤中所述均质次数为3~6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吡喹酮注射液,通过添加聚氧乙烯蓖麻油和茶皂素两种乳化剂,提高了吡喹酮注射剂分散性和扩展性,茶皂素不但绿色环保,对动物体无伤害,还能对吡喹酮药效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使得吡喹酮注射液具有抗菌效果,对血吸虫、绦虫、多头蚴病等均有明显疗效,尤其是对治疗山羊牛吸虫病,具有疗效高,疗程短,成本低,无不良临床反应等优点,通过添加一定量聚己内酯,大大提高了吡喹酮的生物利用率和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延长了吡喹酮有效治疗时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吡喹酮注射液,所述注射液包含以下重量份成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聚氧乙烯蓖麻油是由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缩合而得,又名乳化剂EL,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在本专利技术中既是一种乳化剂,起到乳化的作用,又能使吡喹酮更好的分散溶解在混合溶剂中,起到扩散剂的作用。茶皂素又名茶皂甙,是由茶树种子(茶籽、茶叶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类醣甙化合物,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另外,茶皂素有强溶血作用,并具有杀虫、杀菌等生物活性,同时相关研究表明,茶皂素还具有杀灭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作用,杀灭效果显著,而且茶皂素无毒,能够进行生物降解。另外,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一定量的茶皂素可以明显增强吡喹酮药效,使得吡喹酮生物利用率大大提升。优选的,所述吡喹酮注射液还包含3~10重量份的聚己内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聚己内醋具有生物降解性、药物透过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原料易得等优点,本专利技术将其用作生物降解性控释载体,可以达到缓释药物的作用,增加吡喹酮的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优选的,所述注射液还包含1~5重量份的二叔丁基羟基甲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延长本配方溶液的药效,且二叔丁基羟基甲苯本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氧化剂,故本配方溶液优选还包含包含1~5重量份的二叔丁基羟基甲苯。优选的,所述注射液还包含0.5~1.5重量份的止痛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避免引起家畜的不适,故本注射液优选还包含0.5~1.5重量份的止痛剂。优选的,所述止痛剂为利多卡因。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注射液为了配置方便,只是优选止痛剂为利多卡因。优选的,所述注射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成分组成:上述吡喹酮注射液制备方法,每1000mL吡喹酮注射液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取吡喹酮,加入聚氧乙烯蓖麻油和丙二醇,60~80℃下搅拌1~2h,得到混合油相;B、取注射用水,加热至60~80℃,分别加入茶皂素、聚己内酯、二叔丁基羟基甲苯和利多卡因,搅拌溶解后混合,得到混合水相;C、将混合油相加入到混合水相中,在高速剪切机搅拌下,高速剪切8~12min,得到初乳;D、将初乳在高压均质机中进行多次均质,得到乳剂,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分装,封口,灭菌,即得。优选的,上述吡喹酮注射液制备方法,其中C步骤中所述高速剪切机搅拌速率为16000~18000r/min。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保证C步骤中制得的初乳满足需要,且混合油相加入到混合水相混合均匀,本步骤优选在高速剪切机搅拌速率为16000~18000r/min下进行两者混合。优选的,上述吡喹酮注射液制备方法,其中D步骤中所述高压均质机的压力设定为60~65MPa,温度设定为75~85℃。优选的,上述吡喹酮注射液制备方法,其中D步骤中所述均质次数为3~6次。实施例1吡喹酮注射液制备1000mL吡喹酮注射液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取100g吡喹酮,加入35g聚氧乙烯蓖麻油和250g丙二醇,75℃下搅拌1h,得到混合油相;B、取注射用水,加热至65℃,加入25g茶皂素,搅拌溶解后混合,得到混合水相;C、将混合油相加入到混合水相中,在转速为1600r/min的高速剪切机搅拌下,高速剪切12min,得到初乳;D、将初乳在高压均质机中进行均质,均质压力为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吡喹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包含以下重量份成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吡喹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包含以下重量份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喹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还包含3~10重量份的聚己内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喹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还包含1~5重量份的二叔丁基羟基甲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吡喹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还包含0.5~1.5重量份的止痛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吡喹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止痛剂为利多卡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吡喹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成分组成:





7.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吡喹酮注射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000mL吡喹酮注射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取吡喹酮,加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应东杨光友房春林万洁宋定州黄秀君郭桔显文建国何敏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