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餐车,尤其涉及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
技术介绍
目前,传染病的大肆流行使送餐安全迫在眉睫,经防疫专家建议,较安全的送餐方式是无接触送餐,正在使用的无接触送餐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人们自取餐点,或者使用大型无人驾驶送餐车进行无接触配送,自取餐点不仅费时费力,对于病人来说更是不小的身体负担,而大型无人驾驶送餐车不仅生产成本较高,还只适用于在室外良好交通环境下使用,对于室内无接触送餐的解决方法暂时是一片空白。为了解决现有无接触送餐方式的问题,设计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不仅可以在室内及路况复杂的环境下灵活送餐、自动摆放饮料来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感染,还可以无接触回收饭盒,让使用后的消毒处理更加方便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无接触送餐方式要么费时费力,要么造价较高且无法在室内及路况复杂的环境下使用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室内及路况复杂的环境下灵活送餐,且能自动摆放饮料以及无接触回收饭盒,让使用及消毒处理更加方便安全的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包括有主体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推送机构(2)和放料机构(3),主体机构(1)顶部设有放料机构(3),主体机构(1)内设有推送机构(2),放料机构(3)与推送机构(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包括有主体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推送机构(2)和放料机构(3),主体机构(1)顶部设有放料机构(3),主体机构(1)内设有推送机构(2),放料机构(3)与推送机构(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其特征在于,主体机构(1)包括有车架(11)、万向轮(12)、抽屉(13)、把手(14)和隔板(16),车架(11)底部均匀设有万向轮(12),车架(11)内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抽屉(13),车架(11)右侧设有把手(14),车架(11)顶部中间设有隔板(16),车架(11)顶部中间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一长槽(15),车架(11)顶部左侧开有第一通孔(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染病科无接触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推送机构(2)包括有推送框(21)、挡板(25)、双轴电机(26)、第一转杆(27)、第一移动杆(28)、L形连杆(29)、第一连接杆(210)、顶杆(211)、第二移动杆(212)、第二连接杆(213)、第三连接杆(214)、四脚叉棍(215)、第一固定柱(216)、第一固定杆(217)、第二固定柱(218)、顶块(219)和第一滑块(220),车架(11)顶部中间设有推送框(21),推送框(21)内底壁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长槽(22),第二长槽(22)与第一长槽(15)相连通,推送框(21)内前后两壁均开有第一滑槽(23),推送框(21)靠近第一通孔(17)的一侧开有第二通孔(24),车架(11)右侧设有挡板(25),挡板(25)位于把手(14)左侧,挡板(25)左侧设有双轴电机(26),双轴电机(26)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第一转杆(27),第一转杆(27)底端外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移动杆(28),第一移动杆(28)左端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连接杆(214),第一转杆(27)底端内侧及第三连接杆(214)底端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L形连杆(29),L形连杆(29)中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10),前后两侧第一连接杆(210)顶端之间均连接有顶杆(211),L形连杆(29)左端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移动杆(212),车架(11)内底壁中间设有第一固定柱(216),第一固定柱(216)顶端连接有四脚叉棍(215),四脚叉棍(215)前后两端均与同侧第三连接杆(214)顶端转动式连接,四脚叉棍(215)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杆(217),第一固定杆(217)前后两侧均与车架(11)内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柱(218),第一固定杆(217)前后两端之间均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13),第二连接杆(213)左右两端均与同侧第二移动杆(212)顶端转动式连接,推送框(21)内底壁前后两侧与第一滑槽(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