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
技术介绍
除了居家隔离外,口罩作为传统的防病装置变得非常紧缺,目前,被公众认可的具有预防效果的口罩包括医用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N95口罩、医用KN95口罩等,这些口罩的材质大多都是由防水层、过滤层、亲肤层构成,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病效果,但依然存在着如下的缺陷:1、在口罩佩戴的时候,由于口罩腔内空间有限导致呼吸困难,长时间佩戴会引起肺部不适甚至会产生肺部损害,因此,一般的口罩都需要佩戴2-4小时取下,更不能佩戴口罩剧烈运动2、之所以产生憋气,是由于现有的口罩呼吸空间狭小,透气性差,人体呼出的废气积留在口罩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缓慢,导致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量大幅下降;而由于现有技术的缺陷,呼吸和吸气共用一个口罩内腔,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无法满足气体分流交换的需要,致使呼出的二氧化碳被重新吸入肺内,时间长了引发极度不适;3、由于人呼吸出的空气中包含有大量的水分,现有的口罩仅靠内层亲肤层防水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其特征为:包括不透气的口罩本体,所述的口罩本体的前端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过渡气腔、及与过渡气腔前端连接的气腔A,所述的过渡气腔的前部和/或气腔A的后部的两侧还连接有气腔B,所述的气腔A的前端及气腔B的外侧端均设有可更换的滤片,在气腔A的内壁表面还设有第一单向气门,所述的第一单向气门位于气腔A的滤片与气腔B的内侧端之间;在气腔B内壁表面还设有第二单向气门,所述的第二单向气门位于气腔B的外侧端与内侧端之间;所述的第一单向气门或第二单向气门的其中之一用于限定气体向口罩本体外流动,另一个用于限定气体向口罩本体内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其特征为:包括不透气的口罩本体,所述的口罩本体的前端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过渡气腔、及与过渡气腔前端连接的气腔A,所述的过渡气腔的前部和/或气腔A的后部的两侧还连接有气腔B,所述的气腔A的前端及气腔B的外侧端均设有可更换的滤片,在气腔A的内壁表面还设有第一单向气门,所述的第一单向气门位于气腔A的滤片与气腔B的内侧端之间;在气腔B内壁表面还设有第二单向气门,所述的第二单向气门位于气腔B的外侧端与内侧端之间;所述的第一单向气门或第二单向气门的其中之一用于限定气体向口罩本体外流动,另一个用于限定气体向口罩本体内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第一单向气门用以限定气体向口罩本体内流动,包括固定连接于气腔A的内壁表面上端的固定板A、通过铰接轴A铰接于固定板A下端的活动板A、以及固定连接于固定板A外端面的限位板A,所述的限位板A的下端向下延伸、并在活动板A的外端面与固定板A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时与活动板A的外端面相抵,所述的固定板A与活动板A的形状尺寸与气腔A相配;所述的第二单向气门用以限定气体向口罩本体外流动,且第二单向气门的形状结构及安装方式与第一单向气门相同,包括固定板B、铰接轴B、活动板B、限位板B,所述的第二单向气门与第一单向气门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的限位板B固定连接于固定板B的内侧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滤片包括设于气腔A内的第一滤片、及设于气腔B内的第二滤片,所述的第一滤片与第二滤片的形状、结构及安装方式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科传染性疾病防憋气面罩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第一滤片的边缘设有用以挤压密封的橡胶圈,在橡胶圈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部件,所述的过滤部件包括设于两端的固定网,在两端的固定网之间且从外到内依次设有防水层、医用口罩过滤层、医用无纺布层;所述的气腔A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凹槽,所述的橡胶圈的内端面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的环形凸起可与环形凹槽挤压密封,在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市北区蓝天心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