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晶棋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89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所述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佩戴于人体口鼻部;耳带固定环,至少设为四个,均匀设置于口罩本体外侧的边缘部;耳带,依次穿过所述耳带固定环、首尾相接成为一个封闭环体;吸附层,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与所述口罩本体相贴合;防水气逃逸层,横向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结构新颖、设计巧妙,不仅可以防雾霾、细菌、病毒,同时能防止运动窒息、防止眼镜镜片雾化且佩戴方便,受到人们欢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罩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雾霾天气时常出现,同时夹杂着各种细菌、病毒,严重影响人类身体的健康。目前针对雾霾、细菌及病毒,人们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在佩戴口罩时,由于口罩罩体贴着人体口鼻部,造成呼吸不畅;当佩戴者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造成口罩紧贴在口鼻部,呼吸困难,严重时能造成佩戴者晕厥甚至窒息死亡。人们为了减轻口罩造成呼吸不畅的问题,常常用手指将口罩向外拽,这样容易破坏了口罩的结构,减弱口罩的防护功能,同时增加了手指与口罩之间接触的次数,极大地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播几率。另外,现有的口罩佩戴时,由于口鼻部呼出的气体非常容易从口罩上部与脸部的缝隙排出,这对于佩戴眼镜的用户来说,呼出的气体携带有水分、热量,导致镜片雾化,给用户带来视觉盲区,十分不便。特别是在运动、驾驶时,视觉盲区的问题尤为突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现有口罩佩戴方式单一,长时间佩戴,口罩耳带容易勒疼耳朵、或头部、颈部,以至于人们在长时间佩戴时耳朵、头部、颈部的局部位置产生血液流通不畅、麻木、勒疼的症状,让人们产生厌恶感,进而影响工作、生活。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r>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佩戴于人体口鼻部;耳带固定环,至少设为四个,均匀设置于口罩本体外侧的边缘部;耳带,依次穿过所述耳带固定环、首尾相接成为一个封闭环体;吸附层,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与所述口罩本体相贴合;防水气逃逸层,横向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顶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吸附层通过子母扣固定于口罩本体内侧;相应地,在口罩本体上设有相应的孔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防水气逃逸层为一种水气吸附层,所述防水气逃逸层与口罩本体顶部的边缘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气逃逸层优选采用海绵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子母扣包括子扣、母扣,所述子扣与母扣采用嵌入式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吸附层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口罩本体内侧。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吸附层优选为餐巾纸或餐巾布。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口罩本体具有三层结构,其中间层为熔喷布层、中间层两侧均为无纺布层。所述熔喷布层、无纺布层的层数可设置为双层,能够提高产品的强度。同时,可以通过优化口罩本体的材料及厚度,以提高产品的强度。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口罩本体靠近口鼻部的一侧具有一中空腔体,避免在吸气时与口鼻部贴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第一口罩本体、第二口罩本体,所述第一口罩本体、第二口罩本体通过缝制成为一体;佩戴时将第一口罩本体与第二口罩本体打开,在靠近口鼻部的位置形成一个中空腔体。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口罩本体与第二口罩本体之间接触的位置、设有竖向的加强条;所述加强条可以通过点焊机焊接形成,或通过多条缝合线缝制而成;同样在第一口罩本体与第二口罩本体的水平方向上,也设置有加强条。所述的加强条用于提高口罩的强度,在佩戴时在口罩内部形成结构稳定的中空腔体。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耳带固定环通过缝制或焊接方式固定。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耳带固定环为圆环或半圆环,其采用金属、塑料或纤维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耳带固定环固定于子母扣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还包括鼻梁调节条,固定于口罩本体外侧。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口罩本体的形状与人体口鼻部相适应。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耳带为弹力耳带。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通过在口罩本体内部形成的中空腔体,能防止口罩本体与口鼻部接触,能够防止运动窒息;通过在口罩外侧设置耳带固定环及耳带,便于人们通过挂耳式,或一侧挂颈部、另一侧挂头部的方式佩戴,佩戴方式切换方便,尤其在防疫等污染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在口罩内侧设置吸附层,能有效吸附呼出气体中的水分;通过在口罩本体内侧设置防水气逃逸层,能有效防止口鼻部呼出的气体从口罩本体与脸部的缝隙排出,避免镜片雾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结构新颖、设计巧妙,不仅可以防雾霾、细菌、病毒,同时能防止运动窒息、防止眼镜镜片雾化且佩戴方便,受到人们欢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采用不同佩戴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中,去掉耳带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耳带固定环为半圆环且设置于子母扣上;图5为图4中耳带固定环为半圆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子母扣时,子母扣、口罩本体、吸附层的位置关系图;图8为图7中子母扣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中,设置竖向的加强条、横向的加强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口罩本体、11-第一口罩本体、12-第二口罩本体、13-加强条、2-耳带固定环、3-耳带、4-吸附层、5-防水气逃逸层、6-子母扣、61-子扣、62-母扣、7-鼻梁调节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8,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耳带固定环2、耳带3、吸附层4、防水气逃逸层5,所述口罩本体1佩戴于人体口鼻部,耳带固定环设为四个,均匀设置于口罩本体1外侧的边缘部,所述耳带3依次穿过四个耳带固定环2、首尾相接成为一个封闭环体,所述吸附层4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1内侧,与所述口罩本体1相贴合,所述防水气逃逸层5横向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包括:/n口罩本体,佩戴于人体口鼻部;其特征在于,/n耳带固定环,至少设为四个,均匀设置于口罩本体外侧的边缘部;/n耳带,依次穿过所述耳带固定环、首尾相接成为一个封闭环体;/n吸附层,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与所述口罩本体相贴合;/n防水气逃逸层,横向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包括:
口罩本体,佩戴于人体口鼻部;其特征在于,
耳带固定环,至少设为四个,均匀设置于口罩本体外侧的边缘部;
耳带,依次穿过所述耳带固定环、首尾相接成为一个封闭环体;
吸附层,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内侧,与所述口罩本体相贴合;
防水气逃逸层,横向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通过子母扣固定于口罩本体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口罩本体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优选为餐巾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止运动窒息、眼镜雾化、便于佩戴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气逃逸层为一种水气吸附层,所述防水气逃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祥红杨晶棋何敬和栗泽宏杨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杨晶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