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热量传递的食品原料蒸制系统及其循环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抑制热量传递的食品原料蒸制系统及其循环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使用的加工设备也在不断的大型化系统化,在快速消费食品市场中占据最大分量的是桶面,桶面的基本原料就是各类面制原料,传统的油炸方式从健康、营养考虑具有很多弊端,而另一种健康、营养流失小的蒸制方式将是未来主流。但现有技术中的,大型蒸制设备使用时,存在以下弊端:1.根据蒸制设备的原理,无法避免地产生大量热量,并将设备内很大范围内的温度提高,具体的蒸制设备在使用时能够将室温提高2倍以上,达到50摄氏度以上,工作人员无法在蒸制设备附近作业(上下料),此为行业共存的弊端。2.常规的散热方式,例如:空调、通风散热,虽然会带来一定效果,但成本过高,空调、通风设备的成本都可能会超过蒸制设备本身的成本,另外,还会带来大量的电力负荷,远远超过了食品加工企业的正常运行负荷;另一方面的,在空调、通风大功率散热下,蒸制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热量传递的食品原料蒸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总装部件,能够密闭以将内、外分隔开并容纳食品原料;/n蒸制部件,将总装部件内产生热量以使食品原料蒸制熟化;/n分隔部件,将总装部件所在平面以上空间、总装部件水所在平面以下空间分别密闭并上下分隔开;/n所述总装部件所在平面以上空间为传热有利部分;/n所述总装部件所在平面以下空间为传热不利部分;/n所述传热有利部分相对于蒸制部件的热量传递来说是有利的;/n所述传热不利部分相对于蒸制部件的热量传递来说是不利的;/n循环部件,将总装部件内的食品原料沿预定循环轨迹移动;所述食品原料通过沿预定循环轨迹的移动,以与蒸制部件产生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抑制热量传递的食品原料蒸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总装部件,能够密闭以将内、外分隔开并容纳食品原料;
蒸制部件,将总装部件内产生热量以使食品原料蒸制熟化;
分隔部件,将总装部件所在平面以上空间、总装部件水所在平面以下空间分别密闭并上下分隔开;
所述总装部件所在平面以上空间为传热有利部分;
所述总装部件所在平面以下空间为传热不利部分;
所述传热有利部分相对于蒸制部件的热量传递来说是有利的;
所述传热不利部分相对于蒸制部件的热量传递来说是不利的;
循环部件,将总装部件内的食品原料沿预定循环轨迹移动;所述食品原料通过沿预定循环轨迹的移动,以与蒸制部件产生的热量接触并形成热交换;且在食品原料达到热交换时间A后沿预定循环轨迹继续移动,以使食品原料从传热有利部分进入至传热不利部分;且食品原料沿预定循环轨迹移动时,传热有利部分与传热不利部分之间自由连通,食品原料进行热交换时,传热有利部分与传热不利部分之间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热量传递的食品原料蒸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包括:
隔板、
沿隔板边缘向上延伸并形成一个密闭且具备传热有利部分的第一车间、
沿隔板边缘向下延伸并形成一个密闭且具备传热不利部分的第二车间;
所述隔板具有承载力A,总装部件具备压重量B,承载力A和压重量B之间满足条件:A>B;
所述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的材质与隔板保持一致,且第一车间、第二车间之间具有能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热量传递的食品原料蒸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部件呈箱状,总装部件通过安装立于隔板上端所在平面,且总装部件的底面贯穿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和入口相对应,所述总装部件及其所在的传热有利部分仅通过通口、入口以与分隔部件以下的传热不利部分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热量传递的食品原料蒸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制部件包括:电热件和蒸汽件,电热件间隔设置于总装部件内壁,蒸汽件设置于总装部件外,且蒸汽件通过气体扩散件向总装部件输出蒸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抑制热量传递的食品原料蒸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扩散件位于总装部件的底面,气体扩散件包括:
中空的矩形框、
设置于矩形框内侧边缘的压风板、
以及设置于矩形框内的涡轮;
矩形框具有相对的进口和出口,所述涡轮可转动地连接于矩形框内,且矩形框内还具有设置在进口的导风板,导风板自进口向出口倾斜,所述涡轮位于导风板的一侧,所述压风板固定连接矩形框的出口,且压风板的倾斜方向与导向板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抑制热量传递的食品原料蒸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扩散件外还设有风机,风机可通过管道与气体扩散件的进口连通,且风机通过气体扩散件向总装部件内输出高速气流。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麦尔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