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42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包括加热桶本体、设置在加热桶上端开口处的密封盖、设置在加热桶本体一侧上端的进料管、设置在加热桶本体另一侧下端的出料管以及设置在加热桶下端的加热泵,所述加热泵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加热桶本体内的导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通过进料管将待加工的海鲜制品引入加热桶本体,通过加热泵加热并通过导热片对热量进行传输,从而便于对加热桶本体内的海鲜制品进行加热熬煮,并通过出料管将熬煮完成的海鲜成品进入到下一加工工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海鲜制品的加工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鲜制品相关
,具体为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
技术介绍
海鲜是指海洋生物贝类中,能够为人类食用且味道鲜美的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文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在海鲜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高温加工对其进行消毒杀菌。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海鲜成品用熬煮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对海鲜制品进行杀菌消毒,从而降低了海鲜制品的生产效率,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海鲜成品用熬煮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海鲜成品用熬煮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对海鲜制品进行杀菌消毒,从而降低了海鲜制品的生产效率,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海鲜成品用熬煮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包括加热桶本体、设置在加热桶上端开口处的密封盖、设置在加热桶本体一侧上端的进料管、设置在加热桶本体另一侧下端的出料管以及设置在加热桶下端的加热泵,加热泵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加热桶本体内的导热片,加热泵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与供电设备,进料管和出料管分别通过连接法兰外接与加工设备,从而便于通过进料管将待加工的海鲜制品引入加热桶本体,通过加热泵加热并通过导热片对热量进行传输,从而便于对加热桶本体内的海鲜制品进行加热熬煮,并通过出料管将熬煮完成的海鲜成品进入到下一加工工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海鲜制品的加工生产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加热桶本体上端开口处外周的第一连接翼边、固定设置在密封盖下端开口处的第二连接翼边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翼边和第二连接翼边上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固定螺栓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连接,从而便于将第一连接翼边和第二连接翼边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密封盖对加热桶本体的开口端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加热桶本体的加工精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至少设置为三组,且相邻每组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相等,便于通过密封盖对加热桶本体进行全方位的固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密封盖与加热桶本体之间相连接的气密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分别设置为“U”型,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开口端分别向远离于第一连接翼边和第二连接翼边相连接的一端设置,且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对镜像设置,便于通过固定螺栓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每个的第二固定块内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进而便于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杆之间相互适配的作用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连接,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精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另外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密封盖上的排气阀以及固定设置在加热桶本体下端四周的固定支脚,进而便于通过排气阀将加热桶本体内多余的废气进行排放,并通过固定支脚对加热桶本体进行支撑,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加热桶本体对海鲜制品进行加工的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包括加热桶本体、设置在加热桶上端开口处的密封盖、设置在加热桶本体一侧上端的进料管、设置在加热桶本体另一侧下端的出料管以及设置在加热桶下端的加热泵,所述加热泵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加热桶本体内的导热片,所述加热泵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与供电设备,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分别通过连接法兰外接与加工设备,从而便于通过进料管将待加工的海鲜制品引入加热桶本体,通过加热泵加热并通过导热片对热量进行传输,从而便于对加热桶本体内的海鲜制品进行加热熬煮,并通过出料管将熬煮完成的海鲜成品进入到下一加工工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海鲜制品的加工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整体结构的半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中的图2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桶本体、11-第一连接翼边、111-第一固定块、2-密封盖、21-第二连接翼边、211-第二固定块、3-固定螺栓、4-固定杆、5-进料管、6-出料管、7-加热泵、8-导热片、9-固定支脚、10-排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包括加热桶本体1、设置在加热桶上端开口处的密封盖2、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一侧上端的进料管5、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另一侧下端的出料管6以及设置在加热桶下端的加热泵7,加热泵7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内的导热片8,加热泵7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与供电设备,进料管5和出料管6分别通过连接法兰外接与加工设备,从而便于通过进料管5将待加工的海鲜制品引入加热桶本体1,通过加热泵7加热并通过导热片8对热量进行传输,从而便于对加热桶本体1内的海鲜制品进行加热熬煮,并通过出料管6将熬煮完成的海鲜成品进入到下一加工工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海鲜制品的加工生产效率;请参照图1、图2和图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上端开口处外周的第一连接翼边11、固定设置在密封盖2下端开口处的第二连接翼边2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翼边11和第二连接翼边21上的第一固定块111和第二固定块211,第一固定块111和第二固定块21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3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固定螺栓3将第一固定块111和第二固定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桶本体(1)、设置在加热桶上端开口处的密封盖(2)、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一侧上端的进料管(5)、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另一侧下端的出料管(6)以及设置在加热桶下端的加热泵(7),所述加热泵(7)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内的导热片(8),所述加热泵(7)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与供电设备,所述进料管(5)和出料管(6)分别通过连接法兰外接与加工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桶本体(1)、设置在加热桶上端开口处的密封盖(2)、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一侧上端的进料管(5)、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另一侧下端的出料管(6)以及设置在加热桶下端的加热泵(7),所述加热泵(7)电性连接与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内的导热片(8),所述加热泵(7)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与供电设备,所述进料管(5)和出料管(6)分别通过连接法兰外接与加工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加热桶本体(1)上端开口处外周的第一连接翼边(11)、固定设置在密封盖(2)下端开口处的第二连接翼边(2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翼边(11)和第二连接翼边(21)上的第一固定块(111)和第二固定块(211),所述第一固定块(111)和第二固定块(21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汤类海鲜成品加工用熬煮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揖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东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