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81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其包括搅拌桶,搅拌桶下端面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搅拌桶底壁且与搅拌桶底壁转动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外周面同轴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分置搅拌轴两侧设置,搅拌轴设有搅拌叶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搅拌桶内侧壁抵接的粘料刮除器,粘料刮除器沿搅拌桶高度方向延伸,若干搅拌叶片远离搅拌轴的一端与同侧的粘料刮除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清理内壁粘料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搅拌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助剂、染料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纺织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染料的需求量日渐增多,印染助剂可分为印花助剂和染色助剂,实际上,在纺织业印染助剂在生产过程中,印染助剂通常是由两种或两种往上且互不相溶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搅拌制成的,而搅拌工作通常由搅拌装置完成。现有的搅拌装置通常由搅拌桶和搅拌叶片组成,通过旋转的搅拌叶片对制备印染助剂需要的粘合剂、增稠剂、交联剂等进行混合搅拌,从而达到搅拌均匀的目的。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印染助剂自身粘度较高,使得搅拌装置内壁存在粘料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将内壁的粘料及时清除,随着粘料的不断增加便容易形成大块粘壁层,大块粘壁层干固后脱落便会造成印染助剂成品的质量,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内壁粘料的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下端面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搅拌桶底壁且与搅拌桶底壁转动连接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周面同轴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片,若干所述搅拌叶片分置搅拌轴两侧设置,所述搅拌轴设有搅拌叶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搅拌桶内侧壁抵接的粘料刮除器,所述粘料刮除器沿搅拌桶高度方向延伸,若干所述搅拌叶片远离搅拌轴的一端与同侧的粘料刮除器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粘料刮除器固定在同侧的搅拌叶片的端部,并使粘料刮除器与搅拌桶内侧壁抵接,当需要对搅拌桶内侧壁的粘料进行刮除时,可通过启动搅拌电机而驱使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的同时并带动粘料刮除器对粘结在搅拌桶内侧壁的粘料进行刮除清理,从而实现了粘料的自动化清理,从而便于该搅拌装置对内壁粘料进行清理,同时通过将粘料刮除器沿搅拌桶高度方向延伸,再结合粘料刮除器的旋转式清理,从而有利于提高粘料刮除器的覆盖面积,便于提高粘料刮除器的清理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粘料刮除器包括开口朝向搅拌桶内壁的第一外壳、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且开口朝向搅拌桶内壁设置的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第二外壳内底壁的刷毛,所述刷毛伸出第二外壳外且与搅拌桶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外壳上端面设置有垂直贯穿第一外壳顶壁且与第一外壳顶壁转动连接的转轴,当所述刷毛转动至第一外壳内时,所述第二外壳封闭第一外壳的开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刷毛固定在第二外壳的底壁上,同时将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转动连接,当需要对搅拌桶内侧壁的粘料进行清理时,只需将第二外壳的开口朝向搅拌桶侧壁,并使刷毛抵接搅拌桶侧壁,便可对搅拌桶内侧壁进行清理,当搅拌桶进行搅拌工作时,由于刷毛暴露在外部容易污染印染助剂,进而可通过转动第二外壳而将刷毛藏于第一外壳内部,以此同时,第二外壳封闭第一外壳的开口,从而减少刷毛暴露在外的情况,有利于降低刷毛对印染助剂的污染。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外壳顶壁沿第一外壳高度方向贯穿有两个分别位于转轴两侧的第一通孔,所述转轴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外壳顶壁沿第二外壳高度方向贯穿有两个分别位于转轴两侧的第二通孔,当所述第二外壳封闭第一外壳开口时,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有设置在第一外壳上端面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管内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连接管下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外壳的上端面开设两个第一通孔,同时在第二外壳开设第二通孔,当第二外壳封闭第一外壳的开口时,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一通孔正对,并通过与第一通孔连通的连接管螺纹连接螺栓,从而可通过转动螺栓将螺栓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从而有利于第二外壳位置的固定,从而降低第二外壳在转轴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发生转动的概率,有利于刷毛对搅拌桶内侧壁的正常的抵接;同时,通过使转轴有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隔相等,从而使两个第二外壳上的第二通孔在转动一百八十度后互换位置,即当第二外壳封闭第一外壳时,仍可通过螺栓穿过第二通孔的方式对第二外壳进行固定,从而有利于第二外壳封闭第一外时位置的稳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外壳内周侧环绕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靠近第一外壳开口设置,所述密封圈背离第一外壳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外壳外周侧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降低印染助剂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缝隙渗透进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形成的空腔内,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轴远离第二外壳的一端固定有轴线与转轴轴线重合的转盘,所述转盘径向横截面的直径大于转轴径向横截面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操作者可将手掌抵住转盘,并通过转动转盘驱使转轴转动,从而为操作者提供施力点,便于操作者进行第二外壳的转动操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外壳外侧壁设置有两块搅拌板,所述搅拌板沿第一外壳长度方向延伸,两块所述搅拌板位于第一外壳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搅拌板沿搅拌桶高度方向延伸,从而对印染助剂进行纵向搅拌,有利于提高该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轴远离搅拌桶底壁的一端外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圈固定有若干条水平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轴承的一端与所述搅拌桶内周面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固定杆为转轴提供多组水平方向的预紧力,有利于减少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中晃动的情况,有利于转轴的稳定地进行高速旋转。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盘外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大操作者手部与转盘的摩擦,有利于降低操作过程中手部打滑的概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粘料刮除器固定在同侧的搅拌叶片的一端,并使粘料刮除器与搅拌桶内侧壁抵接,从而可通过搅拌电机在驱使搅拌叶片转动的同时,也驱使粘料刮除器对搅拌桶内侧壁进行清理,通过该自动化清理方式便于该搅拌装置对内壁粘料进行清理;2.通过将第二外壳转动连接于第一外壳内壁,并使刷毛设置在第二外壳的底壁上,进行进而可通过转动第二外壳来改变刷毛的位置,从而有利于该粘料刮除器清理状态以及收纳状态的灵活切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粘料刮除器的零部件的爆炸图。图中,1、搅拌桶;11、固定杆;12、排料管;121、旋盖;13、支脚;2、封盖;21、把手;22、搭扣;3、搅拌电机;31、搅拌轴;32、轴承;33、搅拌叶片;4、粘料刮除器;41、第一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1)下端面设置有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搅拌桶(1)底壁且与搅拌桶(1)底壁转动连接的搅拌轴(31),所述搅拌轴(31)外周面同轴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片(33),若干所述搅拌叶片(33)分置搅拌轴(31)两侧设置,所述搅拌轴(31)设有搅拌叶片(3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搅拌桶(1)内侧壁抵接的粘料刮除器(4),所述粘料刮除器(4)沿搅拌桶(1)高度方向延伸,若干所述搅拌叶片(33)远离搅拌轴(31)的一端与同侧的粘料刮除器(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1)下端面设置有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搅拌桶(1)底壁且与搅拌桶(1)底壁转动连接的搅拌轴(31),所述搅拌轴(31)外周面同轴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片(33),若干所述搅拌叶片(33)分置搅拌轴(31)两侧设置,所述搅拌轴(31)设有搅拌叶片(3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搅拌桶(1)内侧壁抵接的粘料刮除器(4),所述粘料刮除器(4)沿搅拌桶(1)高度方向延伸,若干所述搅拌叶片(33)远离搅拌轴(31)的一端与同侧的粘料刮除器(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料刮除器(4)包括开口朝向搅拌桶(1)内壁的第一外壳(41)、位于所述第一外壳(41)内部且开口朝向搅拌桶(1)内壁设置的第二外壳(42)以及设置在第二外壳(42)内底壁的刷毛(43),所述刷毛(43)伸出第二外壳(42)外且与搅拌桶(1)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外壳(42)上端面设置有垂直贯穿第一外壳(41)顶壁且与第一外壳(41)顶壁转动连接的转轴(421),当所述刷毛(43)转动至第一外壳(41)内时,所述第二外壳(42)封闭第一外壳(41)的开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印染助剂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41)顶壁沿第一外壳(41)高度方向贯穿有两个分别位于转轴(421)两侧的第一通孔(414),所述转轴(421)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414)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外壳(42)顶壁沿第二外壳(42)高度方向贯穿有两个分别位于转轴(421)两侧的第二通孔(424),当所述第二外壳(42)封闭第一外壳(41)开口时,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枫何嘉玉张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明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