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78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式脱硫塔,包括塔体、设在塔体底部的储水区、与塔体连接的进气部分、设在塔体的内壁上的集气锥管、设在集气锥管的顶面上的立梁、设在立梁上并位于集气锥管的正上方的拦截罩、设在塔体内并位于拦截罩的正上方的喷淋脱硫部分和设在塔体的顶面上的排气管。自下而上的方向上,集气锥管的截面积趋于减小,循环部分与塔体的连接处位于集气锥管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对烧结机尾气进行脱硫处理,处理效果好,不易发生堵塞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式脱硫塔
本技术涉及烧结机尾气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湿式脱硫塔。
技术介绍
烧结机适用于大型黑色冶金烧结厂的烧结作业,它是抽风烧结过程中的主体设备,可将不同成份,不同粒度的精矿粉,富矿粉烧结成块,并部分消除矿石中所含的硫,磷等有害杂质。烧结机尾气的温度高,粉尘量大,并且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大,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到大气中。一般的处理流程包括干法除尘、脱硫、脱硝和除白四个部分,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现,脱硫塔中经常因为粉尘过多和石膏析出而发生堵塞,尤其是脱硫塔的溶液循环流动,导致堵塞的发生地点多且不确定,维修难度大,维修时间长,对正常生产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式脱硫塔,该脱硫塔能够对烧结机尾气进行降温、除尘和脱硫,运行更加稳定。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湿式脱硫塔,包括:塔体,其底部设有储水区;进气部分,与塔体连接,其一端插入到储水区内;集气锥管,设在塔体的内壁上,自下而上的方向上,其截面积趋于减小;立梁,设在集气锥管的顶面上;拦截罩,设在立梁上并位于集气锥管的正上方;喷淋脱硫部分,设在塔体并位于拦截罩的正上方;以及排气管,设在塔体的顶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烧结机尾气通过进气部分进入到塔体内的储水区中并与储水区内的水接触,该过程中,烧结机尾气中的粉尘留在水中,该过程中水温上升,烧结机尾气的温度下降。经过降温和除尘的烧结机尾气向上流动,在喷淋脱硫部分内完成脱硫,从喷淋脱硫部分中掉下来的溶液落到拦截罩上后流到集气锥管上,然后由循环部分送回到喷淋脱硫部分中,不会与储水区内的水接触,二者相互独立。这样既能够去除高炉尾气中的粉尘,又能够避免高温出现的石膏析出,使本装置能够稳定运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部分包括设在塔体的底面上的支架、平行设在支架上的多根进气管、间隔设在进气管上的导管和导气管;所述导管的自由端插入到塔体内的储水区中;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从塔体伸出;所述导气管顺序与进气管从塔体伸出的一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烧结机尾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到每一根导管上,然后在分别进入每一根导气管内,导气管的数量多,能够有效增加烧结机尾气与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导管的直径趋于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加快导管内烧结机尾气的流动速度,使其能够射入到储水区的深处,增加其与水的接触时间,提高除尘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拦截罩为圆锥形,自下而上的方向上,所述拦截罩的截面积趋于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在拦截罩上的液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流动到下方的集气锥管上,不会出现滞留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拦截罩的最大直径为塔体内径的60%-8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拦截找与塔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使经过降温和水浴除尘的烧结机尾气能够快速向上流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脱硫部分包括设在塔体内的填料层、设在塔体内其位于填料层上方的喷淋层、溶液池、与溶液池连接的循环泵和与溶液池连通的回液管;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喷淋层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液管与塔体连通,所述回液管与塔体的连通处位于集气锥管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泵带动脱硫使用的溶液在喷淋层、溶液池和集气锥管上循环流动,完成对烧结机尾气的脱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在集气锥管的第一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的另一端固定在和塔体内壁或者底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梁能够将集气锥管的重量和部分负荷转移到塔体上,降低集气锥管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拦截罩和塔体内壁连接的第二加强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梁能够将拦截罩的部分重量和部分负荷转移到塔体上,降低拦截罩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的概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烧结机尾气通过进气部分进入到塔体内的储水区中并与储水区内的水接触,该过程中,烧结机尾气中的粉尘留在水中,该过程中水温上升,烧结机尾气的温度下降。经过降温和除尘的烧结机尾气向上流动,在喷淋脱硫部分内完成脱硫,从喷淋脱硫部分中掉下来的溶液落到拦截罩上后流到集气锥管上,然后由循环部分送回到喷淋脱硫部分中,不会与储水区内的水接触,二者相互独立。这样既能够去除高炉尾气中的粉尘,又能够避免高温出现的石膏析出,使本装置能够稳定运行。2.进入到塔体内的烧结机尾气能够通过多根导管均匀的流入到储水区内的水中,完成除尘和降温。烧结机尾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大,除尘和降温的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塔体,2、进气部分,3、喷淋脱硫部分,11、集气锥管,12、立梁,13、拦截罩,14、排气管,21、支架,22、进气管,23、导管,24、导气管,31、填料层,32、喷淋层,33、溶液池,34、循环泵,35、回液管,41、第一加强梁,42、第二加强梁,111、储水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湿式脱硫塔,主要由塔体1、进气部分2和喷淋脱硫部分3等组成,塔体1是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塔,进气部分2和喷淋脱硫部分3等安装在塔体1内,循环部分4位于塔体1外,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与塔体1连接。进气部分2与塔体1连接,用于将烧结机尾气导入到塔体1内;喷淋脱硫部分3用于将脱硫使用的溶液喷洒到塔体1内,使之与烧结机尾气充分接触;循环部分4的作用是带动溶液在塔体1内循环流动,将烧结机尾气中的硫转移到塔体1外。塔体1内还安装有一个集气锥管11,集气锥管11固定在塔体1的内壁上,与塔体1底面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自下而上的方向上,集气锥管11的截面积趋于减小。集气锥管11的顶面上垂直固定有多根立梁12,立梁12上安装有一个拦截罩13,拦截罩13的最大直径大于集气锥管11最上端的内径。拦截罩13的作用是截住从喷淋脱硫部分3掉落下来的溶液,避免其进入到集气锥管11下方的空间中。塔体1位于集气锥管11下方的部分就是储水区111,该区域内存放有大量的清水,用于对进气部分2送入的烧结机尾气进行水浴除尘和降温。塔体1的顶面上还安装有一根排气管14,经过水浴除尘、降温和脱硫的烧结机尾气最终从排气管14排出。生产过程中,烧结机尾气通过进气部分2进入到塔体1内部,然后与储水区111内的水接触,二者接触时发生热量交换,烧结机尾气的温度降低,储水区111内的水温升高,同时烧结机尾气中的粉尘会留在水中。烧结机尾气穿过储水区111后与集气锥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n塔体(1),其底部设有储水区(111);/n进气部分(2),与塔体(1)连接,其一端插入到储水区(111)中;/n集气锥管(11),设在塔体(1)的内壁上,自下而上的方向上,其截面积趋于减小;/n立梁(12),设在集气锥管(11)的顶面上;/n拦截罩(13),设在立梁(12)上并位于集气锥管(11)的正上方;/n喷淋脱硫部分(3),设在塔体(1)并位于拦截罩(13)的正上方;以及/n排气管(14),设在塔体(1)的顶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体(1),其底部设有储水区(111);
进气部分(2),与塔体(1)连接,其一端插入到储水区(111)中;
集气锥管(11),设在塔体(1)的内壁上,自下而上的方向上,其截面积趋于减小;
立梁(12),设在集气锥管(11)的顶面上;
拦截罩(13),设在立梁(12)上并位于集气锥管(11)的正上方;
喷淋脱硫部分(3),设在塔体(1)并位于拦截罩(13)的正上方;以及
排气管(14),设在塔体(1)的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分(2)包括设在塔体(1)的底面上的支架(21)、平行设在支架(21)上的多根进气管(22)、间隔设在进气管(22)上的导管(23)和导气管(24);
所述导管(23)的自由端插入到塔体(1)内的储水区(111)中;
所述进气管(22)的一端从塔体(1)伸出;
所述导气管(24)顺序与进气管(22)从塔体(1)伸出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导管(23)的直径趋于减小。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文朝武晓凯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宏森熔炼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