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洁明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683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包括外壳、加工瓶、进氧管、出氧管以及供氧机构,所述加工瓶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加工瓶的外壁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工瓶内装有用于加湿的净水;所述出氧管一端与加工瓶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病人床位使用位置处;其中,所述供氧机构由蠕动泵构成,包括驱动器、转子、输氧软管以及支撑底座;所述转子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个挤压轮,所述输氧软管设置在转子与支撑底座之间,所述输氧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氧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工瓶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进氧管的另一端与供氧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间歇式的供氧方式,以适合不同病症的患者,并且能节约成本,并简化了结构,确保净水不被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氧气供给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氧气供给是医院治疗和抢救过程中常用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给病人提供浓度相对较大的氧气,有效地减轻病人呼吸困难的问题。在供氧过程中,由于制备储存的氧气温度偏低且干燥,若直接提供给病人使用,会容易导致病人呼吸道不适,甚至对病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氧气从储存设备出来后需要经过加温加湿装置,达到符合人体呼吸的温度和湿度后才能供给病人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加温加湿装置一般是通过抽氧泵将待加工的氧气抽进加温加湿瓶中,然后再通过出氧管将处理后的氧气持续供给到病人处使用。但是,供氧过程中,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还需要在氧气供给方式上进行改进,尤其是针对病人在意识清晰,病况不重的情况下,应当采取间歇式供氧的方式,减少供氧量,让病人获取适量的氧气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间隙式供氧的加温加湿装置。此外,现有的氧气加温加湿装置的电加热元件直接设置于瓶内,与净水直接接触,一方面造成瓶内结构复杂,线缆较多,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净水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该装置能实现间歇式的供氧方式,以适合不同病症的患者,并且能节约成本;同时还简化了结构,避免净水受到污染。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加工瓶、进氧管、出氧管以及供氧机构,所述加工瓶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加工瓶的外壁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工瓶内装有用于加湿的净水;所述出氧管一端与加工瓶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病人床位使用位置处;其中,所述供氧机构由蠕动泵构成,包括驱动器、转子、输氧软管以及支撑底座;所述转子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个挤压轮,所述输氧软管设置在转子与支撑底座之间,所述输氧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氧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工瓶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进氧管的另一端与供氧设备连接。上述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通过驱动器驱动转子转动,在转子转动时,转子圆周面上的挤压轮通过对输氧软管的挤压,实现在将供氧设备的氧气供给到加工瓶中,同时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在加工瓶中经过加温加湿的氧气通过出氧管供给到病人处;另外,当转子的圆周面转动到与输氧软管接触时,对输氧软管没有挤压作用,此时暂停向输氧软管提供压力,加工瓶中的氧气缺乏动力,实现氧气的暂停供应;当转子上的挤压轮重新挤压输氧软管时,继续提供氧气,实现氧气在加温加湿后的间歇式供给。同时,通过加工瓶外壁的加热组件对瓶内的净水进行加热,无需在瓶内设置加热元件以及线缆等部件,简化结构,同时确保瓶内净水不受污染。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外壳的一侧设有避让孔;所述驱动器设置在外壳内,所述转子设置在外壳外且通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驱动器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底座设置在外壳外且与所述转子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圆弧形的支撑面,且该支撑面内凹设置;所述输氧软管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优选地,所述输氧软管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硬管,所述连接硬管竖向延伸设置。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位置固定板,该位置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转子的上方;所述位置固定板上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连接硬管的连接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输氧软管一端的连接硬管与进氧管连接,输氧软管另一端的连接硬管通过中间过渡管与所述加工瓶的进气管连接。优选地,所述挤压轮有三个,且等间距设置在转子的圆周面上。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加工瓶通过所述安装孔放置在外壳内腔中;所述加工瓶的顶部裸露在外壳外,所述加工瓶上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均设置在加工瓶的顶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加工瓶的外壁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保护垫以及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与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加热板呈圆筒状设置套设在保护垫上,所述加热板构成所述加热组件。优选地,所述加热板的外壁设有隔热棉,该隔热棉呈圆筒设置,且套设在加热板的外壁上。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出氧管的外壁设有保温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采用蠕动泵的方式实现氧气供应,设计新颖巧妙,并且成本低,安装方便,便于拆装更换。2、通过在转子上的挤压轮对输氧软管的挤压,在完成氧气供应的同时实现间歇式供氧,结构简单,便于对现有技术中的加温加湿装置进行改进,并且效果好。3、本技术在对氧气进行加温加湿的同时实现间歇式供氧,有利于对病人进行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并且促进代谢,有利于应用到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当中。4、本技术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更换不同数量挤压轮的转子,从而改变供氧间歇时间,以达到最佳供氧效果,并且相较于持续式的供氧能节省氧气,有利于降低供氧成本。5、本技术的加热组件设置在加工瓶的外壁上,瓶内没有加热元件以及与之连接的线缆,使得加工瓶的结构更加简单;在使用时,可以将整个加工瓶放入外壳内,即可接受加热,用完可以直接取走,更换其他的加工瓶,使用更加方便。6、本技术中由于加工瓶内没有加热元件,净水没有与加热元件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加热元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污垢污染净水。附图说明图1-图3为本技术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立体图,图3为省去外壳的立体图。图4为外壳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的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包括外壳1、加工瓶8、进氧管2、出氧管10以及供氧机构,所述加工瓶8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加工瓶8的外壁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工瓶8内装有用于加湿的净水;所述出氧管10一端与加工瓶8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病人床位使用位置处;其中,所述供氧机构由蠕动泵构成,包括驱动器15、转子5、输氧软管14以及支撑底座4;所述转子5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个挤压轮6,所述输氧软管14设置在转子5与支撑底座4之间,所述输氧软管14的一端与所述进氧管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工瓶8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进氧管2的另一端与供氧设备连接。参见图4,其中,外壳1的一侧设有避让孔12;所述驱动器15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转子5设置在外壳1外且通过所述避让孔12与所述驱动器15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底座4设置在外壳1外且与所述转子5对应设置。通过将转子5以及支撑底座4设置在外壳1外,以便输氧软管14与进氧管2以及加工瓶8的拆装和更换,并且以便检修。参见图1-图3,所述支撑底座4上设有圆弧形的支撑面16,且该支撑面16内凹设置;所述输氧软管14设置在所述支撑面16上。通过设置这样的支撑底座4,便于通过转子5和支撑底座4将输氧软管14夹紧,以便实现挤压供氧。参见图1-图3,所述输氧软管14的两端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加工瓶、进氧管、出氧管以及供氧机构,所述加工瓶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加工瓶的外壁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工瓶内装有用于加湿的净水;所述出氧管一端与加工瓶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病人床位使用位置处;其中,所述供氧机构由蠕动泵构成,包括驱动器、转子、输氧软管以及支撑底座;所述转子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个挤压轮,所述输氧软管设置在转子与支撑底座之间,所述输氧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氧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工瓶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进氧管的另一端与供氧设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加工瓶、进氧管、出氧管以及供氧机构,所述加工瓶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加工瓶的外壁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工瓶内装有用于加湿的净水;所述出氧管一端与加工瓶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病人床位使用位置处;其中,所述供氧机构由蠕动泵构成,包括驱动器、转子、输氧软管以及支撑底座;所述转子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个挤压轮,所述输氧软管设置在转子与支撑底座之间,所述输氧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氧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工瓶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进氧管的另一端与供氧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的一侧设有避让孔;所述驱动器设置在外壳内,所述转子设置在外壳外且通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驱动器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底座设置在外壳外且与所述转子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圆弧形的支撑面,且该支撑面内凹设置;所述输氧软管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软管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硬管,所述连接硬管竖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氧气加温加湿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洁明钟冕陈泳愉黄文清陈润钿岑宝兴谭燕黄菊珊
申请(专利权)人:黄洁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