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雾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85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气雾化机,涉及氧的制备技术领域。氧气雾化机包括机身、空气压缩机、控制板和分子筛组件;分子筛组件包括上盖、第一分子吸附筛罐、第二分子筛吸附罐、氧气罐和下盖,上盖设有上盖进气口和上盖出气口;上盖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机身内部连接有报警室,报警室内设置有报警装置;空气压缩机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机身设置有出气孔,控制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上盖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通过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出气孔连通;出气孔固定连接有雾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较低,设置有报警装置,可以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发现,及时通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气雾化机
本技术涉及氧的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氧气雾化机。
技术介绍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悬液,再随呼吸吸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的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速氧气流通过毛细管口并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相邻的管口吸出,所吸出的药液又被毛细管口高速的氧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成气雾状喷出,随患者呼吸进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公开号为CN208667092U的中国技术“一种采用氧气雾化的制氧机”提供了一种采用氧气雾化的制氧机,包括:分流式制氧分子筛与控制电路板,所述分流式制氧分子筛包括氧气罐、分子筛组件、三通电磁阀、第一通气管路、第二通气管路。通过上述方式,此技术采用氧气雾化的制氧机,采用制氧机本身产生的氧气作为雾化气源,采集氧气罐内的气源含氧量高达80%,气体通过分子筛吸附过滤后,气体洁净、无杂质,利于雾化药液吸收。此技术采用分子筛制氧,第一通气管路和第二通气管路分别提供氧气和雾化后的氧气。但此技术没有设置报警装置,监测分子筛内的压力,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公开号为CN206482936U的中国技术“呼吸内科用便携式吸氧雾化器”提供了呼吸内科用便携式吸氧雾化器,包括箱体和间隔立板,间隔立板将箱体密封间隔为两个腔体,其中为氧气腔,贯穿氧气腔的顶壁密封连接有吸氧管和吸氧罩,箱体的壁上设有充氧嘴和放气嘴,氧气腔内设有气囊和行程开关,行程开关连接有报警器,气囊还连接有充气管,间隔立板另一侧的腔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间隔横板和下间隔横板,上间隔横板上设有雾化器,贯穿箱体设有加药嘴,雾化器与吸氧管之间连接有雾化管,贯穿箱体上还设有排液嘴和集液管,集液管连接至吸氧罩,位于下间隔横板下方的箱体内设有蓄电池、充气泵和充电座;本技术整体结构体积小,便于携带,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可以来回移动,使用方便。该技术设置有报警器,但成本较高,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带有报警装置的氧气雾化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氧气雾化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为空心方体形,所述机身内部下方右侧固定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机身内部左侧固定设置有分子筛组件,所述分子筛组件包括上盖、第一分子筛吸附罐、第二分子筛吸附罐、氧气罐和下盖,所述上盖设有上盖进气口和上盖出气口,所述上盖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机身内部前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机身内部前侧壁右上部固定连接有报警室,所述报警室为方体形,所述报警室内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扬声器,所述报警室上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出音孔,所述报警装置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机身前侧壁右上部设置有出气孔,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上盖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通过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出气孔连通;所述出气孔固定连接有雾化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后侧壁右上部设置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靠近机身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与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呈螺旋上升状设置于散热风扇上方。进一步地,空气压缩机正下方的机身下端面设置有散热口。进一步地,所述机身上端面中心处设置有操作面板。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后侧壁上部中心处向机身内部延伸出凹槽,所述凹槽纵截面为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只设置一路管路通向雾化装置,不设置氧气管路,成本更低;2.本技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监测空气压缩机的温度,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分子筛组件的压力,还设置有报警装置,可以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发现,及时通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3.本技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在空气进入空气压缩机之前对空气进行过滤;4.本技术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上方设置有螺旋上升的第一管路,散热风扇同时对空气压缩机和第一管路内的空气进行降温,提升效率;5.本技术机身后侧壁上部中心处向机身内部延伸出凹槽,方便操作人员提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视立体图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隐藏一部分零件后的前视立体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后视立体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隐藏一部分零件后的后视立体图之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隐藏一部分零件后的后视立体图之二示意图;其中,1为机身;2为空气压缩机;3为分子筛组件;4为上盖进气口;5为上盖出气口;6为第一管路;7为控制板;8为报警室;9为出气孔;10为第二管路;11为第三管路;12为空气过滤器;13为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为氧气雾化机。包括机身1,机身1为空心方体形,机身1内部下方右侧固定设置有空气压缩机2,机身1内部左侧固定设置有分子筛组件3,分子筛组件3包括上盖、第一分子筛吸附罐、第二分子筛吸附罐、氧气罐和下盖,第一分子筛吸附罐、第二分子筛吸附罐中设置有分子筛,上盖设有四通阀、上盖进气口4和上盖出气口5,上盖进气口4与空气压缩机2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6相连通,机身1内部前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板7,控制板7为PCB控制板,四通阀与上盖进气口4连通,四通阀分别与第一分子筛吸附罐、第二分子筛吸附罐连通。上盖还连接有氮气消音筒,四通阀与氮气消音筒连通,四通阀与控制板7电连接。机身1内部前侧壁右上部固定连接有报警室,报警室为方体形,报警室内设置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包括报警控制板和扬声器,报警室上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出音孔,报警控制板与控制板7电连接。空气压缩机2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板7电连接;机身1前侧壁右上部设置有出气孔9,控制板7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上盖出气口5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通过第二管路10和第三管路11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出气孔9连通;本技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监测空气压缩机2的温度,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分子筛组件3的压力,还设置有报警装置,系统检测到内部故障后会以语音提示用户,关机联系售后。出气孔9固定连接有雾化装置,雾化装置为雾化面罩套装标准件,雾化面罩包括雾化杯,雾化杯里有一个隔片,压缩的氧气经过雾化杯打在隔片上从而将雾化杯的液体雾化。机身1后侧壁右上部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靠近机身1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空气过滤器12,空气过滤器12与空气压缩机2的进气口连通。空气过滤器12为高效空气过滤器12。空气过滤器12在空气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氧气雾化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为空心方体形,所述机身内部下方右侧固定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机身内部左侧固定设置有分子筛组件,所述分子筛组件包括上盖、第一分子筛吸附罐、第二分子筛吸附罐、氧气罐和下盖,所述上盖设有上盖进气口和上盖出气口,所述上盖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机身内部前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板,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身内部前侧壁右上部固定连接有报警室,所述报警室为方体形,所述报警室内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扬声器,所述报警室上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出音孔,所述报警装置与控制板电连接;/n所述空气压缩机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板电连接;/n所述机身前侧壁右上部设置有出气孔,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上盖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通过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出气孔连通;/n所述出气孔固定连接有雾化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氧气雾化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为空心方体形,所述机身内部下方右侧固定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机身内部左侧固定设置有分子筛组件,所述分子筛组件包括上盖、第一分子筛吸附罐、第二分子筛吸附罐、氧气罐和下盖,所述上盖设有上盖进气口和上盖出气口,所述上盖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机身内部前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身内部前侧壁右上部固定连接有报警室,所述报警室为方体形,所述报警室内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扬声器,所述报警室上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出音孔,所述报警装置与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空气压缩机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机身前侧壁右上部设置有出气孔,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上盖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通过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出气孔连通;
所述出气孔固定连接有雾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李周全张春叶振宇秦文荣张亚飞周祺
申请(专利权)人:脉象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