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及具有其的呼吸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855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及具有其的呼吸机。该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空间和供氧气与空气进行混合形成富氧气体的第二安装空间的安装壳;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涡轮风机组件,进气端连通第二安装空间设置,涡轮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机、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散热器,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将涡轮风机支撑于第一安装空间内,散热器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座,散热器的第二端延伸出第一安装空间至外部空间。应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呼吸机中的涡轮风机无法有效散热,持续工作后温度升高,影响使用寿命以及机器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及具有其的呼吸机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及具有其的呼吸机。
技术介绍
呼吸机是医院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对于需要进行辅助呼吸的病人而言,呼吸机的使用必不可少。随着涡轮和阀门技术的发展,电动电控型呼吸机越来越普及并受到使用者的喜爱。电动电控呼吸机中,一般用涡轮进行气体的增压并将一定压力的气体直接输送给病人,或者将增压后的气体作为吸气阀的低压气源使用。带涡轮的呼吸机产品中,由于涡轮的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散热困难的问题,即是在涡轮的长期运行中,由于内部高速电机的发热和能量转换与消耗,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涡轮产生的热量将直接影响涡轮及其呼吸机的使用寿命,并给呼吸机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及具有其的呼吸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呼吸机中的涡轮风机无法有效散热,持续工作后温度升高,影响使用寿命以及机器性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空间和供氧气与空气进行混合形成富氧气体的第二安装空间;涡轮风机组件,涡轮风机组件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连通第二安装空间设置,出气端穿出第一安装空间,其中,涡轮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机、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散热器,第一固定座连接于涡轮风机的第一端,第二固定座连接于涡轮风机的第二端,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将涡轮风机支撑于第一安装空间内,散热器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座,散热器的第二端延伸出第一安装空间至外部空间。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半夹座和第二半夹座,第一半夹座与第二半夹座将涡轮风机的散热端夹持固定,且第一半夹座与散热端之间的固定接触面以及第二半夹座与散热端之间的固定接触面均涂抹导热硅脂或者添加其他导热材料。进一步地,该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外置散热风扇,散热器包括导热连接板和散热翅片,导热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半夹座,导热连接板的第二端延伸出第一安装空间后与散热翅片连接,外置散热风扇对散热翅片吹风强制散热,且导热连接板的第一端与第一半夹座之间的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或者添加其他导热材料。进一步地,该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气体混合流道组件,气体混合流道组件安装于第二安装空间内,气体混合流道组件形成迷宫式气流通道,迷宫式气流通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出气口与进气端相连通,且安装壳开有氧气输入口,氧气输入口与迷宫式气流通道相连通;消音棉组件,消音棉组件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中,消音棉组件包裹涡轮风机组件和气体混合流道组件,且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柔性接触在消音棉组件上。进一步地,消音棉组件包括消音棉底板、消音棉顶板和多块消音棉侧板,消音棉底板贴附于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的底壁,多块消音棉侧板围合设置在消音棉底板上,且多块消音棉侧板贴附于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的侧壁,消音棉顶板盖设在多块消音棉侧板上。进一步地,气体混合流道组件包括通道支撑架和多块通道隔板,通道支撑架包括上横板、下横板和多块竖隔板,上横板与下横板相对设置,多块竖隔板间隔设置于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多块通道隔板一一对应地贴附安装于多块竖隔板,相邻两块通道隔板形成流道,每个通道隔板设有一个流道连通缺口,相邻两个流道连通缺口相错设置,消音棉底板贴靠于下横板且消音棉底板的板面与多块通道隔板的底端密封相连,消音棉顶板贴靠于上横板且消音棉顶板的板面与多块通道隔板的顶端密封相连,各消音棉侧板与消音棉底板、消音棉顶板以及多块通道隔板的侧端分别密封相连。进一步地,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二级混合降噪腔壳,二级混合降噪腔壳连接在安装壳的外壁上,且二级混合降噪腔壳的内腔与出气端相连通。进一步地,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过滤盒,过滤盒设有连接卡扣,安装壳设有与连接卡扣配合的扣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吸机。该呼吸机包括机芯和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该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芯内,且该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为前述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应用该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装配在呼吸机中使用,在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进行工作时,氧气和空气在第二安装空间中进行第一级混合形成富氧气体,然后富氧气体从出气口流向进气端,在涡轮风机组件的抽送作用下富氧气体从出气端输出,通过在涡轮风机组件上增设了散热器,从而将涡轮风机组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快速地传递至外部环境中散失掉,对涡轮风机组件实现快速散热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的第一视角装配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的第二视角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中涡轮风机组件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中气体混合流道组件的第一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中气体混合流道组件的第二分解图。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0、安装壳;11、第一安装空间;110、氧气输入口;12、第二安装空间;13、扣孔;14、盖板;15、密封圈;20、涡轮风机组件;202、出气端;21、涡轮风机;22、第一固定座;221、第一半夹座;222、第二半夹座;23、第二固定座;24、散热器;241、导热连接板;242、散热翅片;30、气体混合流道组件;31、迷宫式气流通道;32、通道支撑架;321、上横板;322、下横板;323、竖隔板;33、通道隔板;331、流道连通缺口;40、消音棉组件;41、消音棉底板;42、消音棉顶板;43、消音棉侧板;50、二级混合降噪腔壳;60、过滤盒;61、连接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壳(10),所述安装壳(10)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空间(11)和供氧气与空气进行混合形成富氧气体的第二安装空间(12);/n涡轮风机组件(20),所述涡轮风机组件(20)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202),所述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设置,所述出气端(202)穿出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其中,所述涡轮风机组件(20)包括涡轮风机(21)、第一固定座(22)、第二固定座(23)和散热器(24),所述第一固定座(22)连接于所述涡轮风机(2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座(23)连接于所述涡轮风机(21)的第二端,第一固定座(22)与第二固定座(23)将涡轮风机(21)支撑于第一安装空间(11)内,所述散热器(24)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2),所述散热器(24)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至外部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10),所述安装壳(10)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空间(11)和供氧气与空气进行混合形成富氧气体的第二安装空间(12);
涡轮风机组件(20),所述涡轮风机组件(20)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202),所述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设置,所述出气端(202)穿出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其中,所述涡轮风机组件(20)包括涡轮风机(21)、第一固定座(22)、第二固定座(23)和散热器(24),所述第一固定座(22)连接于所述涡轮风机(2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座(23)连接于所述涡轮风机(21)的第二端,第一固定座(22)与第二固定座(23)将涡轮风机(21)支撑于第一安装空间(11)内,所述散热器(24)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2),所述散热器(24)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至外部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2)包括第一半夹座(221)和第二半夹座(222),所述第一半夹座(221)与所述第二半夹座(222)将所述涡轮风机(21)的散热端夹持固定,且所述第一半夹座(221)与散热端之间的固定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二半夹座(222)与散热端之间的固定接触面均涂抹导热硅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外置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24)包括导热连接板(241)和散热翅片(242),所述导热连接板(24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夹座(221),所述导热连接板(241)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后与所述散热翅片(242)连接,所述外置散热风扇对所述散热翅片(242)吹风强制散热,且所述导热连接板(24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夹座(221)之间的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
气体混合流道组件(30),所述气体混合流道组件(3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内,所述气体混合流道组件(30)形成迷宫式气流通道(31),所述迷宫式气流通道(31)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部环境相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气端相连通,且所述安装壳(10)开有氧气输入口(110),所述氧气输入口(110)与所述迷宫式气流通道(31)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风机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消音棉组件(40),所述消音棉组件(4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瑞柳唐潮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