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噪音的碳纤维纳米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分析化学、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分析化学
碳纤维微电极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分析化学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足够的重视及广泛的应用。碳纤维微电极的制作一直采用环氧树脂胶封的方法,由该方法制得的电极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环氧树脂在溶液中渗漏现象,造成检测过程中大的噪音信号出现,不但降低了检测灵敏度,而且可能会污染所测定的对象。此外受环氧树脂限制,这种电极不宜在有机溶剂体系中进行检测及修饰等操作。对于碳纤维纳米电极的制备,Ewing等人采用火焰蚀刻法,制得电极尖端直径约400nm左右。Wightman,Schulte等采用化学蚀刻法,尖端直径约500nm左右。张学记等采用离子束蚀刻的方法制得的电极尖端直径可小至几十纳米,但该法在一般化学实验室难以制备,且有成本高,耗时长(蚀刻一根电极约需20h)的缺点,难以推广使用。针对以上制作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的碳纤维纳米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克服环氧树脂胶封电极的弊端,采用火焰熔融的方法将碳纤维密封于拉尖的玻璃毛细管内制得了低噪音的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噪音的碳纤维纳米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洁净的玻璃毛细管一端拉制成内径约为20μm的尖端;b:用银粉导电胶将经丙酮、乙醇、水超声清洗过的直径为8μm左右的碳纤维与铜丝连接在一起,从另一端穿过a步骤所 得的玻璃毛细管并使碳纤维露出尖端1cm;c:将b步骤的毛细管尖端置于750-850℃的火焰上灼烧约0.5s,玻璃毛细管熔融将碳纤维密封于其中,毛细管另一端用环氧树脂密封制得低噪音的碳纤维微电极;d:将c步骤制得的微电极在350℃左右 火焰上蚀刻1min,制得尖端直径为100-300nm的纳米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华,庞代文,王宗礼,程介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