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甜叶菊脱叶装置,包括壳体,其中壳体顶部左侧倾斜设置有进料口,且靠近于进料口处的壳体内左侧跨设有脱叶滚筒,其中脱叶滚筒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棒,其所述脱叶滚筒底部设置有开口朝右设置的弧形引导板,所述脱叶滚筒右下方设置有搅动机构,位于搅动机构右侧的壳体内上下并列设置有两组支撑板,其中下方支撑板右端与壳体右侧板固定连接,且上方支撑板右端与壳体右侧壁之间构有落料开口,所述壳体右侧板上设置有位于上下两组支撑板之间的出料口,所述壳体右侧壁底部还设置有进出口,其中进出口处并列设置有多组滑轨,且滑轨上设置有位于导向部正下方的装料车,所述装料车底部设置有位于滑轨上的滑轮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甜叶菊脱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甜叶菊脱叶装置。
技术介绍
甜叶菊又叫甜菊叶、糖草、甜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干,是天然的甘甜植物,甜叶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普遍作为甜味料的使用。甜菊叶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的功能饮品,具有芬芳、清凉的味道。甜叶菊叶子比蔗糖的甜度高30倍,提取的甜叶菊素甜度比蔗糖高300倍,热量却很低(其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其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铁、磷、钙、钾、钠、镁、锌、芸香苷、维生素C、维生素A等约53种成分组成。由于热量低、易溶于水或酒精,也具耐热性,可谓无热量之代糖产品。目前我国种植甜叶菊的农户普遍采用人工脱叶和机械脱叶两种方式对甜叶菊植株进行脱叶,如公开号为CN208657934U的一种甜叶菊脱叶机,其虽然能很好的对甜叶菊进行脱叶,并解决了以往脱叶易于大量产生碎叶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必然还是会产生较多的碎叶,假如该部分碎叶不进行去除,而是直接与好的叶片一起进行加工,无疑会影响品质,其中现有去除的方式都是通过独立的筛选设备进行筛选,这一则需要将脱叶机所产生的叶片一同取出再运输至筛选设备处进行筛选,导致过程繁琐且也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甜叶菊脱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甜叶菊脱叶装置,包括壳体,其中壳体顶部左侧倾斜设置有进料口,且靠近于进料口处的壳体内左侧跨设有脱叶滚筒,其中脱叶滚筒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棒,所述脱叶滚筒底部设置有开口朝右设置的弧形引导板,该引导板的其中一端与壳体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且引导板的另一端向下弯折有弧形导向部,所述脱叶滚筒右下方设置有位于导向部上方的搅动机构,其中搅动机构包括搅动滚筒及位于搅动滚筒上的U型橡胶环,且位于搅动机构右侧的壳体内上下并列设置有两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端高于其右端,其中下方支撑板右端与壳体右侧板固定连接,且上方支撑板右端与壳体右侧壁之间构有落料开口,所述支撑板左端均向上弯折有弧形弯折部,其中壳体右侧板上设置有位于上下两组支撑板之间的出料口,所述壳体右侧壁底部还设置有进出口,其中进出口处并列设置有多组滑轨,且滑轨上设置有位于导向部正下方的装料车,所述装料车底部设置有位于滑轨上的滑轮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脱叶滚筒的转动轴末端及搅动滚筒的转动轴末端均设置有位于壳体外侧的皮带轮,其中两组皮带轮均通过皮带与壳体外侧的驱动电机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料车上设置有把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轨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且滑轨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侧的地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一侧竖直设置有透明塑料材质的观察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能对甜叶菊起到脱叶功能的同时,还能有效的筛选出脱叶中的碎叶,以起到对其进行筛选的功能,从而提升所得产品的品质,以此方便产品后续加工工作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工作强度及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剖视图。图中:1、壳体,2、进料口,3、脱叶滚筒,4、橡胶棒,5、引导板,6、导向部,7、搅动机构,71、搅动滚筒,72、橡胶环,8、支撑板,9、落料开口,10、弯折部,11、出料口,12、进出口,13、滑轨,14、装料车,15、滑轮组,16、转动轴,17、皮带轮,18、皮带,19、驱动电机,20、把手,21、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甜叶菊脱叶装置,包括壳体1,其中壳体1顶部左侧倾斜设置有进料口2,且靠近于进料口2处的壳体1内左侧跨设有脱叶滚筒3,在脱叶滚筒3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棒4,该脱叶滚筒3中位于壳体1外侧的转动轴16末端设置有皮带轮17,而皮带轮17通过皮带18与位于壳体1外侧的驱动电机19相连,通过驱动电机19驱动带动皮带18、皮带轮17、转动轴16及脱叶滚筒3旋转,而将甜叶菊由进料口2伸入壳体1内部与脱叶滚筒3的顶部及其左侧上半部接触,使得脱叶滚筒3上的橡胶棒4将甜叶菊杆身上的叶片击打扯落,从而实现甜叶菊的脱叶工作。如图2所示,在脱叶滚筒3底部设置有开口朝右设置的弧形引导板5,该引导板5的其中一端与壳体1左侧内壁固定连接,而引导板5的另一端向下弯折有弧形导向部6,当脱叶滚筒3将甜叶菊杆身上的叶片击打扯落后其最终会掉落在引导板5上并沿其弧形面向下流动,接着沿导向部6的弧形面流下,而引导板5与导向部6之间的连接处弯曲幅度根据要求设置,防止掉落叶片会淤积在导向部6及引导板5上不能顺利的流下。如图2所示,右侧的壳体1内上下并列设置有两组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左端高于其右端,其中下方支撑板8右端与壳体1右侧板固定连接,且上方支撑板8右端与壳体1右侧壁之间构有落料开口9,而壳体1右侧板上设置有位于上下两组支撑板8之间的出料口11,那么当脱叶滚筒3对甜叶菊杆身上的叶片进行脱叶时,扯落的叶片会向右扬起,其中大片完整的叶片因重量重受重力影响在支撑板8左侧会自由落下,而重量轻的碎叶则会继续向右漂移至支撑板8顶部并落下,其中落至支撑板8上的碎叶会沿支撑板8斜面向右流下,并且上支撑板8上的碎叶会通过落料开口9落下至下方支撑板8上,人们通过打开出料口11上的开关门可将淤积在下方支撑板8右侧的碎叶取出,使得脱叶后所的完整叶片与碎叶分离,从而提升后续产品质量。同时由于在支撑板8左端均向上弯折有弧形弯折部10,使得掉落在支撑板8上的碎叶不易于从其左端流下,而是会被弯折部10阻挡使其流向支撑板8右端并最终由出料口11处取出。如图2所示,在脱叶滚筒3右下方设置有位于导向部6上方的搅动机构7,其中搅动机构7包括搅动滚筒71及位于搅动滚筒71上的U型橡胶环72,本实施例中脱叶滚筒71的转动轴16末端末端均设置有位于壳体1外侧的皮带轮17,并且皮带轮17通过皮带18与壳体1外侧的驱动电机19相连,通过一组驱动电机19同时驱动脱叶滚筒3及搅动机构7中的搅动滚筒71进行转动,从而降低对驱动设备数量的需求以节约成本,同时当脱叶滚筒3上的橡胶棒4将甜叶菊杆身上的叶片击打扯落后掉下时,顺时针旋转的搅动滚筒71通过橡胶环72将下落过程中的叶片搅起使其飘散在壳体1内,使得夹杂在大片叶片中的碎屑与完整叶片分离,而分离后的叶片因重量轻而飘流至支撑板8上掉落下,质量较重的完整叶片则向下掉落在导向部6右端上流下并最终流至壳体1底部。本实施例中壳体1右侧壁底部还设置有进出口12,其中进出口12处并列设置有多组滑轨13,如图2所示,滑轨13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且滑轨13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侧的地面上,同时在滑轨13上设置有位于导向部6正下方的装料车14,而装料车14底部设置有位于滑轨13上的滑轮组15,并且装料车14上设置有把手20。那么在使用时装料车14通过滑轮组15在滑轨13上进行移动,使得其滑入壳体1内用于装取从导向部6上落下的甜叶菊叶片,同时通过把手20移动装料车14使得其底部滑轮组15在滑轨13上向右移动,使得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甜叶菊脱叶装置,包括壳体,其中壳体顶部左侧倾斜设置有进料口,且靠近于进料口处的壳体内左侧跨设有脱叶滚筒,其中脱叶滚筒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叶滚筒底部设置有开口朝右设置的弧形引导板,该引导板的其中一端与壳体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且引导板的另一端向下弯折有弧形导向部,所述脱叶滚筒右下方设置有位于导向部上方的搅动机构,其中搅动机构包括搅动滚筒及位于搅动滚筒上的U型橡胶环,且位于搅动机构右侧的壳体内上下并列设置有两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端高于其右端,其中下方支撑板右端与壳体右侧板固定连接,且上方支撑板右端与壳体右侧壁之间构有落料开口,所述支撑板左端均向上弯折有弧形弯折部,其中壳体右侧板上设置有位于上下两组支撑板之间的出料口,所述壳体右侧壁底部还设置有进出口,其中进出口处并列设置有多组滑轨,且滑轨上设置有位于导向部正下方的装料车,所述装料车底部设置有位于滑轨上的滑轮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甜叶菊脱叶装置,包括壳体,其中壳体顶部左侧倾斜设置有进料口,且靠近于进料口处的壳体内左侧跨设有脱叶滚筒,其中脱叶滚筒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叶滚筒底部设置有开口朝右设置的弧形引导板,该引导板的其中一端与壳体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且引导板的另一端向下弯折有弧形导向部,所述脱叶滚筒右下方设置有位于导向部上方的搅动机构,其中搅动机构包括搅动滚筒及位于搅动滚筒上的U型橡胶环,且位于搅动机构右侧的壳体内上下并列设置有两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端高于其右端,其中下方支撑板右端与壳体右侧板固定连接,且上方支撑板右端与壳体右侧壁之间构有落料开口,所述支撑板左端均向上弯折有弧形弯折部,其中壳体右侧板上设置有位于上下两组支撑板之间的出料口,所述壳体右侧壁底部还设置有进出口,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维祥,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赣县区赣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