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单元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98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单元组件。该功率单元组件包括: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包括:功率结构,所述功率结构具有多个引脚;多个层叠设置的母排,至少一个所述引脚以只穿设一层所述母排的形式与被穿设的所述母排连接,且该至少一个所述引脚与其它的所述母排错开且电气绝缘。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功率单元组件,通过将引脚以只穿设一层母排的形式与被穿设的母排连接,且该引脚与其它的母排错开,可以减少其它母排上的打孔数量,简化母排的生产制造工序,并且有利于保证引脚与其它母排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单元组件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功率单元组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变频器中,功率结构安装在基板上,且适于与驱动电路板以及多层母排相连接,功率结构的引脚同时穿设多层正负母排,引脚与多层母排同时接连,相邻的母排之间容易产生短路,而影响变频器的正常使用。且现有的变频器功率单元组件,功率结构的引脚通过过孔同时穿越多层母线,无法使用传统焊接工艺(如波峰焊等),因为过孔在金属母排内部,散热面积大,使用传统焊接工艺时,焊点处因为母排面积大热量迅速损失,很难达到焊接所需温度。因此只能使用如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等点焊接技术,把焊接能量集中在很小范围内,达到焊接目的,这种工艺非常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功率单元组件,可以避免引脚与其它母排产生电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功率单元组件包括: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包括:功率结构,所述功率结构具有多个引脚;多个层叠设置的母排,至少一个所述引脚以只穿设一层所述母排的形式与被穿设的所述母排连接,且该至少一个所述引脚与其它的所述母排错开且电气绝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功率单元组件,将引脚以只穿设一层母排的形式与被穿设的母排连接,且该引脚与其它的母排错开,由此可以减少其它母排上的打孔数量,简化母排的生产制造工序,并且有利于保证引脚与其它母排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较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母排具有母排连接部,所述功率单元的至少一个引脚只穿设一层所述母排连接部与所述母排连接,且所述母排连接部构造为片状。可选地,所述母排和对应所述母排连接部处在同一平面。可选地,所述母排和对应所述母排连接部通过冲裁工艺形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母排连接部凸出对应所述母排的至少一侧边缘并且所述母排连接部与对应所述母排直接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母排连接部上开设有允许所述引脚穿设的母排连接部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引脚对应的两个所述母排连接部中,其中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上的母排连接部通孔位于另外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的轮廓之外。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同一个所述功率结构中的其中两个所述引脚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母排的所述母排连接部相连,且每一个所述引脚只与对应的所述母排连接部穿设连接。进一步地,该其中两个所述引脚中的任意一个与对应的所述母排连接部连接且与另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并排邻接或间隔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该其中两个所述引脚中的任意一个与对应的所述母排连接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上的母排连接部通孔位于另外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的轮廓之外。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同一个所述功率结构中的剩余一个所述引脚适于与驱动电路板连接,且该剩余一个所述引脚与所述驱动电路板之间以无所述母排连接部遮挡的形式直接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功率结构具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位于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三引脚相对所述功率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的外侧,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的间隙允许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插入并与所述第三引脚穿设连接。进一步地,穿设所述第一引脚的所述母排连接部与穿设所述第三引脚的所述母排连接部在多个所述母排的层叠方向上部分地层叠或者错开,所述第二引脚适于直接与驱动电路板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母排包括:第一母排、第二母排和第三母排;所述母排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母排连接的第一母排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母排连接的第二母排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三母排连接的第三母排连接部,所述第一母排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母排的一侧,所述第二母排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母排的与所述第一母排连接部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母排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母排的两侧。具体地,所述第一母排和所述第二母排中的一个为正母排且另一个为负母排。进一步地,所述功率单元组件还包括:用于夹紧所述第一母排和所述第二母排的母排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母排、所述第二母排和所述第三母排中的每一个均为矩形形状且在所述母排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母排连接部形成在对应所述母排的纵向长边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功率结构包括:第一功率结构和第二功率结构,所述第一功率结构的所述引脚和所述第二功率结构的所述引脚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功率结构和所述第二功率结构的相对外侧,所述第一功率结构的所述引脚与所述第一母排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母排上位于所述母排的第一侧的所述第三母排连接部同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功率结构的所述引脚与所述第二母排连接部和所述第三母排上位于所述母排的第二侧的所述第三母排连接部同在所述第二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母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母排转接端板,所述第二母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母排转接端板,所述第一母排转接端板和所述第二母排转接端板位于同一端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三母排的与所述第一母排转接端板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母排转接端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母排、所述第二母排和所述第三母排均为平板母排。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母排连接部上开设有允许所述引脚穿设的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向远离所述母排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母排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母排的外边缘。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母排表面整体覆盖有绝缘薄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保持结构包括第二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2是保持结构包括第二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装配侧视图;图3是保持结构包括第二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保持结构包括第二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分解侧视图;图5是基板上设置有凸条且保持结构包括第二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6是基板上设置有凹槽且保持结构包括第二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基板上设置有凹槽且保持结构包括第二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8是基板上设置有凹槽且保持结构包括第二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装配侧视图;图9是压片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保持结构包括第三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11是保持结构包括第三保持结构时,功率单元的装配侧视图;图12是保持结构包括第四保持结构时,具有定位片的功率单元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13是保持结构包括第四保持结构时,具有定位片的功率单元的装配侧视图;图14是保持结构包括第四保持结构时,不具有定位片的功率单元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15是保持结构包括第四保持结构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包括:功率结构,所述功率结构具有多个引脚;/n多个层叠设置的母排,至少一个所述引脚以只穿设一层所述母排的形式与被穿设的所述母排连接,且该至少一个所述引脚与其它的所述母排错开且电气绝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包括:功率结构,所述功率结构具有多个引脚;
多个层叠设置的母排,至少一个所述引脚以只穿设一层所述母排的形式与被穿设的所述母排连接,且该至少一个所述引脚与其它的所述母排错开且电气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排具有母排连接部,所述功率单元的至少一个引脚只穿设一层所述母排连接部与所述母排连接,且所述母排连接部构造为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排和对应所述母排连接部处在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排和对应所述母排连接部通过冲裁工艺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排连接部凸出对应所述母排的至少一侧边缘并且所述母排连接部与对应所述母排直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排连接部上开设有允许所述引脚穿设的母排连接部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引脚对应的两个所述母排连接部中,其中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上的母排连接部通孔位于另外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的轮廓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功率结构中的其中两个所述引脚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母排的所述母排连接部相连,且每一个所述引脚只与对应的所述母排连接部穿设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其中两个所述引脚中的任意一个与对应的所述母排连接部连接且与另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并排邻接或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其中两个所述引脚中的任意一个与对应的所述母排连接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上的母排连接部通孔位于另外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的轮廓之外。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功率结构中的剩余一个所述引脚适于与驱动电路板连接,且该剩余一个所述引脚与所述驱动电路板之间以无所述母排连接部遮挡的形式直接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功率结构具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位于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三引脚相对所述功率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的外侧,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的间隙允许一个所述母排连接部插入并与所述第三引脚穿设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文杰徐佳巍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