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本技术涉及马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马达通常包括马达主体、汇流条保持架和机壳。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以往的技术中,在汇流条保持架相对马达主体中的定子固定的结构中,由于定子的公差而导致汇流条保持架的配位精度下降,无法保证汇流条保持架相对于轴承与机壳的高同心精度的定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或其他类似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能够保证汇流条保持架相对于轴承与机壳的高同心精度的定位。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具有:马达主体,所述马达主体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通过轴承被相对于所述定子可旋转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覆盖与所述马达主体电连接的汇流条的一部分;以及机壳,所述机壳呈筒状,与所述马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具有:/n马达主体,所述马达主体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通过轴承被相对于所述定子可旋转地支承;/n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覆盖与所述马达主体电连接的汇流条的一部分;以及/n机壳,所述机壳呈筒状,与所述马达主体以及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径向外侧的表面接触;/n其特征在于,/n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包括:/n环状的本体部;/n轴承保持架部,所述轴承保持架部比所述本体部靠径向内侧,支承所述轴承;以及/n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本体部的轴向另一侧的表面凸出;/n所述机壳包括:/n小径部;/n大径部,所述大径部比所述小径部的内径大;/n台阶部,所述台阶部连接所述小径部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具有:
马达主体,所述马达主体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通过轴承被相对于所述定子可旋转地支承;
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覆盖与所述马达主体电连接的汇流条的一部分;以及
机壳,所述机壳呈筒状,与所述马达主体以及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径向外侧的表面接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包括:
环状的本体部;
轴承保持架部,所述轴承保持架部比所述本体部靠径向内侧,支承所述轴承;以及
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本体部的轴向另一侧的表面凸出;
所述机壳包括:
小径部;
大径部,所述大径部比所述小径部的内径大;
台阶部,所述台阶部连接所述小径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大径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以及
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台阶部的轴向一侧的表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凸部的外壁位于所述凹部的内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本体部的径向外侧的表面与所述大径部的径向内侧的表面接触,
所述本体部的轴向另一侧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台阶部的轴向一侧的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凸部的数量为1个,所述凹部的数量为1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在径向上和轴向上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凸部的径向外侧的表面比所述本体部的径向外侧的表面靠径向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凸部与所述轴承在径向上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凹部比所述大径部靠径向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本体部具有:
第1槽,所述第1槽在所述凸部的周向一侧,从所述本体部的轴向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爽,吉田雄策,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