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结构及封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22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封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封装结构及封装装置。封装结构包括两封头,各封头包括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第一封装件包括第一封装部和第一挤压部,第二封装件包括第二封装部和第二挤压部,两个第一挤压部于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挤压部于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同一封头的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封装结构通过两封头的第一容纳空间分别容纳一部分融解态的粘合树脂,以减少流向封头两侧的粘合树脂量,从而减少封装区的局部厚度的增幅程度,避免对后续的封装区折边等作业造成不利影响;还缩小了融解态的粘合树脂的总流动距离,降低粘合树脂层和铝层分离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装结构及封装装置
本技术属于封装
,尤其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及封装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在软包电池的封装工序中,会通过加热过的上封头100’和下封头200’对两片铝塑膜300’进行加压以实现封装。封装时,铝塑膜300’的粘合树脂层310’会受热融解,且在上封头100’和下封头200’的挤压下,会有一部分融解态的粘合树脂流向封头的两侧,从而使封装区如区域a和区域b局部变厚,其会对后续的封装区折边等作业造成不利影响;且随着融解态的粘合树脂的流动,铝塑膜300’的粘合树脂层310’和铝层320’的粘结强度会降低,导致粘合树脂层310’和铝层320’存在分离的风险,在粘合树脂层310’和铝层320’分离时,铝层320’易与电解液接触并被腐蚀,从而造成绝缘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融解态的粘合树脂易流向并堆积于封头的两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装结构,用于封装电池,包括两封头,两所述封头在平行于封装方向的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各所述封头包括: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所述第一封装件包括第一封装部和与所述第一封装部连接的第一挤压部,所述第二封装件包括第二封装部和与所述第二封装部连接的第二挤压部,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同一所述封头的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所述第二挤压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将一封头的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共同抵持于铝塑膜的同一侧,且将另一封头的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共同抵持于铝塑膜的另一侧,随后通过同一封头的第一封装部将热量传递至第一挤压部,且通过第二封装部将热量传递至第二挤压部,即可通过两相对设置的封头共同对覆于电池外周的铝塑膜进行热压,以实现电池封装。其中,同一封头的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于其间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基于此,在两封头对铝塑膜进行热压的过程中,铝塑膜的粘合树脂层受热融解,此时,第一容纳空间可容纳一部分溢出的、融解态的粘合树脂,从而可大幅减少流向封头两侧的粘合树脂的含量,以减少封装区的局部厚度的增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对后续的封装区折边等作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且,还可大幅缩小融解态的粘合树脂的总流动距离,从而可降低对粘合树脂层和铝层的粘结强度的影响,即降低了粘合树脂层和铝层分离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保障并提高封装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所述封头的所述第一封装部与所述第二封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将相互独立,在制造时可分别成型,制造便利性较高,且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共同对铝塑膜的一侧进行加压作业,使用性能也相对较高。此外,同一封头的第一封装部与第二封装部还于其间形成有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设置的第二容纳空间,基于此,可通过第二容纳空间扩大化能够用于容纳溢出的粘合树脂的空间,以进一步减少流向封头两侧的粘合树脂的含量,以进一步减少封装区的两侧的厚度增幅情况,并进一步缩小融解态的粘合树脂的总流动距离,从而可进一步避免对后续的封装区折边等作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并进一步降低粘合树脂层和铝层分离的风险。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所述封头中,所述第一封装部面向所述第二封装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挤压部面向所述第二挤压部的侧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封装部面向所述第一封装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挤压部面向所述第一挤压部的侧面平齐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容纳空间将和第二容纳空间上下对齐且连通设置,如此,有利于操作人员精确把控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之间所间隔的距离,以对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大小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可实现对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容纳的粘合树脂的含量的精确控制,以进一步均衡化封装区的各区域的局部厚度的增幅程度,并均衡化融解态的粘合树脂的流动程度,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封装结构的封装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部和所述第二封装部之间设有间距调节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间距调节组件调整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之间的间距,有利于操作人员分别对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的作业条件进行精确控制,且利于对第二容纳空间的大小进行精确调整,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并提高封装结构的封装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部与所述第二封装部一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使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为一体结构,使用者可通过一体的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共同对铝塑膜进行加压作业。基于此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在作业时的同步性,从而可有效提高封装结构的封装效果的均衡性和精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挤压部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3mm。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降低第二挤压部所对应的封印宽度,以降低流向第二挤压部靠近电池一侧的粘合树脂的含量,从而可进一步降低第二挤压部靠近电池一侧的铝塑膜的厚度增幅情况,以及降低流向第二挤压部靠近电池一侧的融解态的粘合树脂的流动程度,从而可进一步降低第二挤压部靠近电池一侧的粘合树脂层和铝层分离的风险,以保障绝缘性,提高封装可靠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挤压部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挤压部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的1~2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对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于第二方向上的总封印宽度进行保障,从而可保障封装结构整体的封装效果;另一方面,还可协调第一容纳空间所容纳的来自第一挤压部所对应的封装区域内的粘合树脂以及来自第二挤压部所对应的封装区域内的粘合树脂的含量比,从而可在侧重降低流向第二挤压部靠近电池一侧的粘合树脂的含量的同时,也相应降低流向第一挤压部远离电池一侧的粘合树脂的含量,从而可在降低第二挤压部靠近电池一侧的粘合树脂层和铝层分离的风险的基础上,避免对后续的封装区折边等作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挤压部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挤压部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的1.5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对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于第二方向上的总封印宽度进一步进行保障,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封装结构整体的封装效果;另一方面,还可进一步协调第一容纳空间所容纳的来自第一挤压部所对应的封装区域内的粘合树脂以及来自第二挤压部所对应的封装区域内的粘合树脂的含量比,从而可进一步降低第二挤压部靠近电池一侧的粘合树脂层和铝层分离的风险,并进一步避免对后续的封装区折边等作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所述封头的所述第一挤压部的工作面和所述第二挤压部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第一挤压部对铝塑膜的工作面和第二挤压部对铝塑膜的工作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利于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平整地对铝塑膜进行作业,从而可均衡化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对铝塑膜的加压效果,并均衡化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装结构,用于封装电池,包括两封头,两所述封头在平行于封装方向的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封头包括: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所述第一封装件包括第一封装部和与所述第一封装部连接的第一挤压部,所述第二封装件包括第二封装部和与所述第二封装部连接的第二挤压部,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同一所述封头的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所述第二挤压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装结构,用于封装电池,包括两封头,两所述封头在平行于封装方向的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封头包括: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所述第一封装件包括第一封装部和与所述第一封装部连接的第一挤压部,所述第二封装件包括第二封装部和与所述第二封装部连接的第二挤压部,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同一所述封头的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所述第二挤压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封头的所述第一封装部与所述第二封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封头中,所述第一封装部面向所述第二封装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挤压部面向所述第二挤压部的侧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封装部面向所述第一封装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挤压部面向所述第一挤压部的侧面平齐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龙庞松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