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顶盖及其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1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顶盖及其二次电池,其中,二次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所述顶盖片设有第一电极引入孔和第二电极引入孔,第一电极引入孔连接有第一电极单元,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极柱、电阻和套设于第一极柱的第一密封件,第一极柱穿设第一电极引入孔且通过电阻电连接顶盖片,第二电极单元包括第二极柱和套设于第二极柱的第二密封件,第二极柱绝缘固定于第二电极引入孔,第一极柱包括第一端子和与第一端子相连的第一连接件,且于竖直向下的方向第一端子依次连接第一密封件、顶盖片、电阻和第一连接件。此二次电池顶盖可确保其于装配压铆时,顶盖片、电阻和第一连接件接触得更紧密,从而于顶盖片和第一极柱之间形成稳定的电阻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顶盖及其二次电池
本技术涉及储能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顶盖及其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电动工具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驱动电源向着高容量、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这为二次电池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次电池一般采用金属壳体,通常为铝,铝材质的壳体由于具有成本低、重量轻以及散热性好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于二次电池中。但是由于铝的电位和电池正极电位存在电位差,会造成铝壳腐蚀问题。因而为了解决铝壳腐蚀问题,必须要使铝壳和正极柱电导通以消除电位差。如果用金属直接导通,由于其电阻一般都是毫欧姆级别,当电池发生短路时其回路电流很大,易出现打火进而引发着火等安全隐患,因而,现有的常见做法是通过套设在正极柱上的电阻来电导通正极柱和顶盖片。同时,二次电池于挤压、外力撞击等滥用条件下使用,或者进行穿钉、过冲测试时,可能会导致电芯的负极与壳体接触而产生安全隐患,因而也需要通过电阻将正极和顶盖片电连接,从而可以在正极、顶盖片和负极之间形成合适、稳定的外电流,通过电阻慢慢过流散热将动力电池内部的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所述顶盖片设有第一电极引入孔和第二电极引入孔,所述第一电极引入孔连接有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极柱、电阻和套设于所述第一极柱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极柱穿设所述第一电极引入孔且通过所述电阻电连接所述顶盖片,所述第二电极引入孔连接有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第二极柱和套设于所述第二极柱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极柱绝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极引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端子相连的第一连接件,且于竖直向下的方向所述第一端子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顶盖片、所述电阻和所述第一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所述顶盖片设有第一电极引入孔和第二电极引入孔,所述第一电极引入孔连接有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极柱、电阻和套设于所述第一极柱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极柱穿设所述第一电极引入孔且通过所述电阻电连接所述顶盖片,所述第二电极引入孔连接有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第二极柱和套设于所述第二极柱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极柱绝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极引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端子相连的第一连接件,且于竖直向下的方向所述第一端子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顶盖片、所述电阻和所述第一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端子板和由所述端子板向下延伸形成的柱体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柱体部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片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引入孔向下内凹形成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容置于所述凹槽且上侧和下侧分别抵接所述端子板和所述顶盖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片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引入孔向下内凹形成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平华谭婷黄大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百思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