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锁控系统,包括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核心CPU模块和锁控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核心CPU模块和锁控模块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串口与核心CPU模块相连接,所述核心CPU模块与锁控模块相连接。电源模块具有反接保护、过流保护和恒定电流输出,为整个锁控系统提供正常使用所需要的能耗;通信模块采用的485通信系统和核心CPU模块采用的STM32处理器,性价比高,成本低,能够很好地满足锁控系统的要求;锁控模块采用的三极管和MOS管搭配,成本远低于工业常用的继电器方式,且MOS管不管负载接多高的电压,都能够接通和关断负载电流,不会发生因基极电流而引起的电荷存储效应,开关速度快,是理想的开关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锁控
,具体为一种智能锁控系统。
技术介绍
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具有数据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等特点,近年来在高校、科研院所、机关单位、大型工厂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物联网智能下发指令等软件命令,作为底层端还要有控制系统去执行动作,所以智能锁控系统就应运而生,这样在底层阶段就能完美地把物联网系统链接起来去执行动作。本技术旨在研究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控制灵活准确的智能锁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控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智能锁控系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锁控系统,包括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核心CPU模块和锁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核心CPU模块和锁控模块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串口与核心CPU模块相连接,所述核心CPU模块与锁控模块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V/I转换模块和保护模块,V/I转换模块采用V/I转换电路对外部电源进行电压电流参数转换,保护模块采用二极管和保险丝搭配使用完成反接和过流保护。优选的,所述通信模块采用工业领域成熟的485通信系统。优选的,所述核心CPU模块采用STM32处理器。优选的,所述锁控模块包括三极管、MOS管和智能锁,三极管和MOS管串联,MOS管作为智能锁的开关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源模块具有反接保护、过流保护和恒定电流输出,为整个锁控系统提供正常使用所需要的能耗;通信模块采用的485通信系统和核心CPU模块采用的STM32处理器,性价比高,成本低,能够很好地满足锁控系统的要求;锁控模块采用的三极管和MOS管搭配,成本远低于工业常用的继电器方式,且MOS管不管负载接多高的电压,都能够接通和关断负载电流,不会发生因基极电流而引起的电荷存储效应,开关速度快,是理想的开关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V/I转换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锁控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源模块;2、通信模块;3、核心CPU模块;4、锁控模块;5、三极管;6、MOS管;7、智能锁;8、V/I转换模块;9、保护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锁控系统,包括电源模块1、通信模块2、核心CPU模块3和锁控模块4,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1分别与通信模块2、核心CPU模块3和锁控模块4相连接,电源模块1为整个锁控系统提供正常使用所需要的能耗,通信模块2通过串口与核心CPU模块3相连接,核心CPU模块3与锁控模块4相连接。本技术中:电源模块1包括V/I转换模块8和保护模块9,V/I转换模块8采用V/I转换电路对外部电源进行电压电流参数转换,主要是把输入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满足一定关系的电流信号,转换后的电流相当于一个输出可调的恒流源,其输出电流能够保持稳定而不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为整个锁控系统提供稳定恒流,保护模块9采用二极管和保险丝搭配使用完成反接和过流保护,这样设计既能满足功能设计,还能大大降低设计成本,在工业领域大部分工程师采用复杂的设计来完成反接和过流保护,但成本大大提高,本设计的保护系统能在传统设计上降低几十倍的成本。本技术中:通信模块2采用工业领域成熟的485通信系统,本系统具有长距离,多节点、半双工模式等特点,最大优点在于信号传输采用差分方式,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且通信线路只需两根线就能完成数据传输,这样既能满足通信需要,也能减少布线的繁琐和大大降低线缆的成本。通信模块2用于接收工控机、电脑、系统平台、服务器、企事业单位的大数据平台、移动端的APP软件发出的指令,并将指令传递与之串口连接的核心CPU模块3。本技术中:核心CPU模块3采用STM32处理器,STM32处理器采用STM32F103RBT6型号的STM32处理器,本处理器完全能够满足锁控系统的要求,核心CPU模块3主要完成程序逻辑控制的转化,将接收到的指令转化为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信号传递给锁控模块4。本技术中:锁控模块4包括三极管5、MOS管6和智能锁7,三极管5和MOS管6串联,MOS管6作为智能锁7的开关器件,锁控模式4接收到核心CPU模块3传输到控制电流信号,首先经过三极管5,三极管5将控制电流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并传输给MOS管6,利用MOS管6栅极(g)控制MOS管6源极(s)和漏极(d)通断,MOS管6的漏极开路电路不管负载接多高的电压,都能够接通和关断负载电流,使理想的模拟开关器件,MOS管6作为开关不会发生因基极电流引起的电荷存储效应,开关速度快,最后MOS管6根据接通和关断负载电流状态控制智能锁7的打开和关闭。工作原理:电源模块1为整个锁控系统提供稳定恒定电流能耗,通信模块2接收外部控制指令并将指令通过串口传输给核心CPU模块3,核心CPU模块3将指令转化为控制信号并传输给锁控模块4,锁控模块4接收到控制信号,经三极管5放大控制信号传输给串联的MOS管6控制MOS管6源极(s)和漏极(d)通断,最后借此控制智能锁7的打开和关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锁控系统,包括电源模块(1)、通信模块(2)、核心CPU模块(3)和锁控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分别与通信模块(2)、核心CPU模块(3)和锁控模块(4)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2)通过串口与核心CPU模块(3)相连接,所述核心CPU模块(3)与锁控模块(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控系统,包括电源模块(1)、通信模块(2)、核心CPU模块(3)和锁控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分别与通信模块(2)、核心CPU模块(3)和锁控模块(4)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2)通过串口与核心CPU模块(3)相连接,所述核心CPU模块(3)与锁控模块(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包括V/I转换模块(8)和保护模块(9),V/I转换模块(8)采用V/I转换电路对外部电源进行电压电流参数转换,保护模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强,张海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之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