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电缆通道的测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012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电缆通道的测控系统,包括地面监控中心以及在地下电缆通道内自由移动的若干移动节点;所述移动节点上均设有环境监测设备,用于采集电缆通道内的环境信息;所述移动节点上还设有无线网络设备和距离监测设备,用于所述移动节点之间互相连接以形成无线自组网;所述移动节点通过多跳方式将环境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实现对整个地下电缆通道的环境监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成本低、结构灵活、检测方便,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电缆通道的测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监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电缆通道的测控系统。
技术介绍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启动了一项的新颖的研究项目——分组无线网络技术。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网络技术,可不受固定或有线的基础设施限制的环境下运行的无线分组通信网络,旨在满足军事应用需要的、快速展开的、高抗毁的移动信息系统需要,其研究促进无线自组网研发的开展。无线自组织网络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通信终端组成的一个多跳临时自治系统,终端不仅具有收发信号的功能,还具有路由和报文转发功能,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构成任意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不需要固定的基础设施支持,节点一般为可携带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电设备获取节点位置、实现节点的通信,因此无线自组织网络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临时通信却没有有线设备的情况。由于节点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非常有限,不能直接通信的两个节点就需要依靠其他的中继节点进行数据的转发实现通信。网络中每个节点具有路由的功能,能够按照目的节点的方向寻找中继节点并进行数据的转发。与其他通信网络相比,自组网具有以下特点:1)网络的自组性——自组网相对常规通信网络而言,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不需要现有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的支持,快速构建起一个移动通信网络;2)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自组网中,移动通信用户终端可以以任意速度和任意方式在网中移动,移动终端之间通过无线信道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3)有限的无线传输带宽——由于自组网采用无线传输模块技术作为底层通信手段,而由于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它所能提供的网络带宽相对有线信道要低得多;4)移动终端的局限性——自组网中,用户终端通常以PAD、掌上型电脑或手持式电脑为主要形式;5)分布式控制网络——自组网中的用户终端都兼备独立路由和主机功能,不存在一个网络中心控制点,用户终端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网络路由协议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因而具有很强的抗毁性。电缆通道位于地下,不易与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形成联动,依靠基站的无线信息传输技术很难应用。再加上电缆通道狭长,无线设备覆盖的面积有效,很难实现对整个电缆通道进行环境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地下电缆通道的测控系统,在不依靠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的情形下实现对整个电缆通道的环境监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电缆通道的测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地面监控中心以及在地下电缆通道内自由移动的若干移动节点;所述移动节点上均设有环境监测设备,用于采集电缆通道内的环境信息;所述移动节点上还设有无线网络设备和距离监测设备,用于所述移动节点之间互相连接以形成无线自组网;所述移动节点将环境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实现对整个地下电缆通道的环境监测。进一步的,所述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用于采集电缆通道内温湿度信息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用于采集电缆通道内的图像信息的红外摄像机。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节点采用体积适用于电缆通道的移动机器人。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节点通过多跳方式将环境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移动节点对电缆通道实现全段内环境监测,不需要依靠信息基础网络设施,能够利用无线移动节点自主形成通信网络,实现利用尽可能少的无线节点对整个电缆通道的环境信息进行监测,降低了自组网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移动自组网测控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地下电缆通道的移动自组网测控系统,结合电缆通道的具体情况,采用多个移动无线节点,在电缆通道中构成无线自组网,然后通过移动节点上设置的环境监测设备完成地下电缆通道的监控,并将数据传输给地面监控中心。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系统包括地面监控中心和多个移动节点。每个移动节点均携带有无线网络设备和距离监测设备,每个无线网络设备可以互相连接以便于形成无线自组网。移动无线节点可以使用体积适用于电缆通道的移动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可在通道内自由移动,其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者图像传感器,能够采集电缆通道内的温湿度和/或图像信息。距离监测设备可采用无线距离监测设备。随着节点的出网和入网形成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且根据节点之间的距离和无线设备的监测范围,可以实现利用尽可能少的节点实现对整个电缆通道的环境信息监测。移动节点以多跳的方式与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控制信号与环境信息的无线传输,实现对整个地下电缆通道的环境监测。当网络中出现节点数量变化时,网络中现有的节点会根据新增节点/丢失节点的位置自动调整与该节点距离最近的节点,同时其他节点跟随运动,形成新的网络拓扑结构,本次设计中规定相邻节点最大距离不超过无线极限传输距离的一半(根据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无线模块距离确定该距离为25m),用来保证系统的抗毁伤性和无线传输的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电缆通道的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地面监控中心以及在地下电缆通道内自由移动的若干移动节点;所述移动节点上均设有环境监测设备,用于采集电缆通道内的环境信息;所述移动节点上还设有无线网络设备和距离监测设备,用于所述移动节点之间互相连接以形成无线自组网;所述移动节点将环境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实现对整个地下电缆通道的环境监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电缆通道的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地面监控中心以及在地下电缆通道内自由移动的若干移动节点;所述移动节点上均设有环境监测设备,用于采集电缆通道内的环境信息;所述移动节点上还设有无线网络设备和距离监测设备,用于所述移动节点之间互相连接以形成无线自组网;所述移动节点将环境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实现对整个地下电缆通道的环境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电缆通道的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用于采集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刘洋李鸿泽夏睿谭笑李陈莹胡丽斌曹京荥高丙团何嘉弘贾勇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京楚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