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调度服务提供者的系统和方法
本申请主要涉及线上到线下(O2O)服务平台,具体地说,涉及O2O服务平台中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O2O服务,如在线打车服务和送货服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不同区域的服务需求和服务供应可能不同。例如,如果一个区域中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数量大于服务请求者的数量,则该区域可能存在剩余服务供应,这可能导致所述区域中的服务资源浪费。相反,如果另一个区域中服务请求者的数量大于可用服务提供者的数量,则在该另一个区域中可能存在服务供应不足,这可能导致需要经历长时间等待才有可用服务提供者。因此,希望提供用于在不同区域之间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的有效系统和方法,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请求者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O2O服务平台中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的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包括一组指令和与所述至少一个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线上到线下(O2O)服务平台中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的系统,包括:/n至少一个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组指令;/n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至少一个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其中,当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至少有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指导所述系统:/n将一个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子区域形成至少一对子区域,所述至少一对子区域包括一个第一子区域和一个第二子区域;/n对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中的每个子区域,确定预设时间段中所述子区域的供需缺口;/n确定所述预设时间段中,从所述第二子区域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到所述第一子区域的调度成本;以及/n基于所述预设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在线上到线下(O2O)服务平台中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的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组指令;
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至少一个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其中,当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至少有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指导所述系统:
将一个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子区域形成至少一对子区域,所述至少一对子区域包括一个第一子区域和一个第二子区域;
对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中的每个子区域,确定预设时间段中所述子区域的供需缺口;
确定所述预设时间段中,从所述第二子区域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到所述第一子区域的调度成本;以及
基于所述预设时间段中第一子区域的供需缺口、所述预设时间段中第二子区域的供需缺口,以及所述调度成本,确定所述预设时间段中从所述第二子区域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到所述第一子区域的调度效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子区域是至少两对子区域,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指导所述系统:
对于所述至少两对子区域中的每对子区域,确定所述预设时间段中,从所述子区域对的第二子区域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到所述子区域对的第一子区域的调度效用;
对所述至少两个对子区域的调度效用进行排序;以及
基于所述调度效用的排序结果,确定在至少两个子区域之间的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的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确定预设时间段中所述子区域的所述供需缺口,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指导所述系统:
获取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至少两个第一数据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集对应于第一历史时间片,并且至少包括在对应的第一历史时间片中所述子区域中发起的服务订单的历史数量;
将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集输入到服务需求预测模型,以预测在所述预设时间段中在子区域中发起的服务订单数量;
获取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至少两个第二数据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集对应于第二历史时间片,并且至少包括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所述子区域中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历史数量;
将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数据集输入服务供应预测模型,以预测所述在所述预设时间段中所述子区域中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数量;以及
基于在所述预设时间段中子区域发起的服务订单数量以及在所述预设时间段中子区域中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数量,确定所述预设时间段中的子区域的供需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数据集,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指导所述系统:
对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至少两个第二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集,
获取在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进入所述子区域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第一数量;
获取在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离开所述子区域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第二数量;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确定在所述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所述子区域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历史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确定在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所述子区域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历史数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指导所述系统:
获取所述子区域的大小;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所述子区域的大小,对在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子区域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历史数量进行归一化。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至少两个第一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集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子区域中的高峰时段有关的信息、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位置信息、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道路信息、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一历史时间片中的交通信息、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一历史时间片中的天气信息、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一历史时间片中的新闻信息、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一历史时间片中的政策信息,或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一历史时间片中的日期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至少两个第二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集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子区域中的高峰时段有关的信息、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位置信息、与所述子区域相关的道路信息、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的交通信息、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的天气信息、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的新闻信息、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的政策信息、所述子区域在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相关的日期信息、在所述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进入所述子区域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第一数量,或在所述对应的第二历史时间片中离开所述子区域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第二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需求预测模型是根据服务需求预测模型培训过程生成的,所述服务需求预测模型培训过程包括:
获取与至少两个样本子区域相关的至少两个第一样本数据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样本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集对应于样本历史时间片,并且至少包括所述对应样本历史时间片中所述至少两个样本子区域中的每个区域中发起的服务订单的历史数量;
获取初始模型;以及
使用与所述至少两个样本子区域相关的至少两个第一样本数据集,训练所述初始模型来生成所述服务需求预测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供应预测模型是根据服务供应预测模型培训过程生成的,所述服务供应预测模型培训过程包括:
获取与至少两个样本子区域相关的至少两个第二样本数据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样本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集对应于样本历史时间片,并且至少包括所述对应样本历史时间片中所述至少两个样本子区域中的每个区域中的可用服务提供者的历史数量;
获取初始模型;以及
使用与所述至少两个样本子区域相关的至少两个第二样本数据集,训练所述初始模型生成所述服务供应预测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需求预测模型或所述服务供应预测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是递归神经网络(RNN)模型。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历史时间片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历史时间片在所述预设时间段之前1小时至72小时之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确定从所述第二子区域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到所述第一子区域的所述调度成本,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指导所述系统:
确定从所述第二子区域到所述第一子区域的路线;
获取与所述路线有关的道路条件信息;以及
基于与所述路线有关的道路条件信息,确定从所述第二子区域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到所述第一子区域的所述调度成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路线相关的道路条件信息包括所述路线的长度、所述路线的预估行驶时间,或所述路线的交通状况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预设时间段中,从所述第二子区域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到所述第一子区域的所述调度效用是根据如下公式执行的:
其中G[1]是指在所述预设时间段中第一子区域的供需缺口,G[2]是指在所述预设时间段中第二子区域的供需缺口,eta(1,2)是指所述路线的预估行驶时间,θ指与所述路线的交通状况有关的惩罚系数,以及表示从所述第二子区域调度可用服务提供者到所述第一子区域的所述调度成本。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路线相关的道路条件包括所述路线的交通状况,以及
为了获取所述路线的交通状况,所述至少有一个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指导所述系统:
将所述路线分成至少两个道路段;
对所述至少两个道路段中的每个道路段,确定通过所述道路段的一个或以上服务提供者的行驶速度;以及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道路段对应的所述行驶速度,确定所述路线的交通状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道路段中的每个道路段,所述确定通过所述道路段的一个或以上服务提供者的行驶速度根据如下公式执行:
其中i指的是所述至少两个道路段的第i个道路段,Vi指通过所述第i个道路段的一个或以上服务提供者的行驶速度,J指通过所述第i个路段的服务提供者的数量,j指通过第i个路段的服务提供者中的所述第j个服务提供者,Trajj,i指的是第i个路段上第j个服务提供者的行程轨迹,Length(Trajj,i)指的是Trajj,i的长度,Time(Trajj,i)指的是Trajj,i对应的行驶时间,以及Wj指的是Trajj,i的权值。
17.一种在计算设备上实现的方法,具有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连接到网络的通信平台,包括:
将一个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子区域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仇辉,秦宇皓,江梦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