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灶内部循环负压物料输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879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灶内部循环负压物料输送结构,包括生物质灶主体,所述生物质灶主体的腔内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物料仓和抽风机,所述物料仓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输料管,所述第一输料管的内侧安装有螺旋输料杆,且所述燃烧器的外壁上设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抽风机的进风口相连,且所述燃烧器的内壁上交错设有多个通风孔,多个所述通风孔依次贯穿所述燃烧器和所述风道,所述第一输料管的后端安装有第二输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输料管、螺旋输料杆、燃烧器、第二输料管、风道、通风孔、抽风机和水箱,实现了物料的自动输送和负压循环供氧,提高了燃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灶内部循环负压物料输送结构
本技术主要涉及生物质灶的
,具体为一种生物质灶内部循环负压物料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生物质灶能利用秸秆等生物质物料燃烧,燃烧效果好,没有黑烟,降低了环境污染,但是生物质物料的加入不便,且容易堵塞输料管,不仅不易清理,而且降低了人们的使用体验。根据专利文献申请号201620424751.0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灶,包括炉体外壳,所述炉体外壳内部设置有下承托网,上侧设置有上承托网,所述炉体外壳内部在下承托网的作用下分成燃烧腔、排灰腔,所述燃烧腔一侧上设置有进料板,所述排灰腔侧壁上设置有排料板,所述排灰腔对应在炉体外壳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进气孔,所述燃烧腔内部设置有集气管,所述集气管通过输气管与吸附泵相连接,所述吸附泵与过滤箱相连接,虽然能使秸秆充分燃烧,提高了对秸秆的利用,但是物料的加入不便。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生物质灶内部循环负压物料输送结构,实现物料的自动输送,提高物料燃烧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灶内部循环负压物料输送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灶内部循环负压物料输送结构,包括生物质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灶主体(1)的腔内垂直安装有燃烧器(3),所述燃烧器(3)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物料仓(2)和抽风机(6),所述物料仓(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输料管(21),所述第一输料管(21)的内侧安装有螺旋输料杆(25),且所述燃烧器(3)的外壁上固定包裹有风道(31),所述风道(31)远离所述燃烧器(3)的一端连接有水箱(4),所述水箱(4)远离所述风道(31)的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抽风机(6)的进风口相连,且所述燃烧器(3)的内壁上交错设有多个通风孔(32),多个所述通风孔(32)依次水平贯穿所述燃烧器(3)和所述风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灶内部循环负压物料输送结构,包括生物质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灶主体(1)的腔内垂直安装有燃烧器(3),所述燃烧器(3)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物料仓(2)和抽风机(6),所述物料仓(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输料管(21),所述第一输料管(21)的内侧安装有螺旋输料杆(25),且所述燃烧器(3)的外壁上固定包裹有风道(31),所述风道(31)远离所述燃烧器(3)的一端连接有水箱(4),所述水箱(4)远离所述风道(31)的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抽风机(6)的进风口相连,且所述燃烧器(3)的内壁上交错设有多个通风孔(32),多个所述通风孔(32)依次水平贯穿所述燃烧器(3)和所述风道(31);
所述第一输料管(21)的后端贯穿安装有第二输料管(27),所述第二输料管(27)的出料口与所述燃烧器(3)相连,所述第二输料管(27)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输料管(21)出料口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灶内部循环负压物料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仓(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3),所述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4),所述第一齿轮(24)位于所述支撑架(22)的内侧,所述第一齿轮(24)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6),所述第二齿轮(26)的顶端中心处安装有所述螺旋输料杆(25),所述螺旋输料杆(25)的底端贯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刘婷刘俊峰满都拉苏毅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景丰泰农林科技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