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烟台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852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其包括炉腔和若干个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及散热层,P‑N半导体贴片的正负极连接蓄电池的正负极,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电灯、转换开关和CO报警器等用电设备;所述炉腔由设有上层炉盖和烟囱口的上层炉腔、设有隔断层和炉渣抽屉的中层炉腔、设有检修口、排气口、支座脚的下层炉腔连接构成,上层炉腔、中层炉腔、下层炉腔的外径依次增加;两层之间设有上层孔板、分层隔板;上层炉腔的外壁面均匀设有若干列卡槽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投资低、安装使用灵活、使用寿命长、不消耗自然资源,有效地回收热量,快速降低煤渣温度,节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尤其涉及一种能回收炉渣、炉壁、排烟余热温差发电的新式炉子,属于能源回收利用

技术介绍
:小型燃煤炉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全年烧饭或冬季供暖的工具,燃煤炉燃烧时外炉壁温度很高,燃烧生成含有较多热量的炉渣,而炉渣中含有大量热,炉子燃烧的烟气中也含有大量余热,目前一直没有被有效利用,造成废热浪费的问题。这些高温的余热是良好的高位热源,应该设法加以利用。而农村地区在使用燃煤炉时常常因为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CO中毒,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其包括炉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若干个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及散热层,吸热层连接P-N半导体贴片,P-N半导体贴片连接散热层,P-N半导体贴片的正负极连接蓄电池的正负极,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电灯、转换开关、CO报警器和用电设备;所述炉腔由上层炉腔、中层炉腔、下层炉腔连接构成,上层炉腔、中层炉腔、下层炉腔的外径依次增加;上层炉腔和中层炉腔之间设有上层孔板,中层炉腔和下层炉腔之间设有分层隔板;所述上层炉腔的上端设有上层炉盖,上层炉腔的上部设有烟囱口,上层炉腔的外壁面均匀设有若干列卡槽轨道;所述中层炉腔的上部插接有隔断层,下部设有炉渣抽屉;所述下层炉腔的侧面设有检修口,底部设有排气口,下层炉腔下端连接支座脚。进一步地,所述的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设在下层炉腔内,并均匀布置;P-N半导体贴片上端设有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下端设有散热层,炉渣抽屉连接吸热层,炉渣抽屉、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散热层构成底层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的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设在上层炉腔的外壁处,P-N半导体贴片内侧设有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外侧设有散热层,围绕上层炉腔的外壁面均匀设有若干列卡槽轨道,卡槽轨道内置均匀分布的竖向凹槽,竖向凹槽内设有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通过卡槽轨道贴附在上层炉腔的炉壁两侧,卡槽轨道连接吸热层,上层炉腔外壁面,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散热层和卡槽轨道构成侧壁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层炉腔的烟囱口接入烟囱,烟囱的烟道壁面上交错嵌有若干个以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的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P-N半导体贴片内侧设有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外侧设有散热层,烟囱、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散热层构成烟囱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层炉腔的烟囱口接入烟囱,烟囱的烟道壁面上交错嵌有若干个以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方式连接的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P-N半导体贴片内侧设有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外侧设有散热层,烟囱、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散热层构成烟囱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本技术设有三层炉腔、煤渣抽屉、可拆卸式烟道、卡槽轨道和由吸热层、P-N半导体贴片及散热层组成的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为了充分的回收燃煤余热,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分别布置在煤渣抽屉底部、外炉壁面以及烟道壁面。其中,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在煤渣抽屉底部的下层炉腔均匀布置;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在炉壁外壁面以上下竖直列为单位沿炉外壁面卡槽轨道凹槽均匀布置,每列可单独取下或加入发电,冬季供热时壁面上只保留二到四列,其余取下,留有空处便于散热,炉壁外壁面设置卡槽轨道方便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安装和拆卸,将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安装在炉壁的外围,所吸收的热量均为炉壁散失的能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炉壁改造成为温差发电系统造成燃煤炉供暖能力下降难以满足正常供暖需求的问题;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在烟道壁面上交错嵌套布置,可以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连接后将电量储存在蓄电池中,向电灯、电热器等用电设备供电,满足农村地区基本的用电要求,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在烟道上才有交错嵌套布置,不是置于烟道内部,便于减少烟气排气阻力和提高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是利用塞贝克效应,通过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将二者的一端放置于热源吸热,另一端放置于冷源散热,两种半导体材料因为冷热两端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发生塞贝克效应从而产生足够的电势差,输出电量。煤炉的煤渣因为经过高度燃烧具备很高的温度,炉渣、炉外壁及烟气含有或散发的大量余热都可以作为高温热源,而外界空气的温度较低且能保持恒定,因此两者间产生较大的温差作为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温差发电装置装在储存煤渣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回收煤渣所带有的巨大热量,有利于能量的合理利用,有很好的节能效果。2、将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安装在炉壁的外围,所吸收的热量均为炉壁所流失的能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炉壁改造成为温差发电系统可能会造成热量的不合理利用,难以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的问题。3、将装置镶嵌于烟囱,利用炉内烟气余热发电对烟囱排气效率影响很小,减小了阻力损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汽车尾气余热的装置阻力损失导致排气效率降低的缺陷。4、电路中额外装入CO报警器装置,降低农村居民使用燃煤炉时造成CO中毒的安全隐患。本技术在供暖的同时利用炉子余热发电,实现余热的利用,解决现行的燃煤炉废热浪费的问题,作为农村的燃煤炉使用时也可解决因燃烧不充分产生CO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投资低、安装使用灵活、使用寿命长、不消耗自然资源,可广泛适用于农村等地区。本技术既充分利用了煤炭燃烧释放的能量,也为燃烧过后的煤渣进行有效迅速的降温提供了方式方法,发出的电量供应用电设备,有效地回收煤渣、烟气及炉子壁面含有的巨大热量,快速降低煤渣温度,有利于能量的合理利用,有很好的节能效果。本技术综合利用煤渣废热、炉壁散热以及烟气余热,充分利用热量的同时,也为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提供了稳定的热能供应,保证其持久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炉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4、图5所示,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其包括炉腔,炉腔分成上下三层,由上层炉腔1、中层炉腔2、下层炉腔3连接构成,上层的上层炉腔1为燃烧区,中间层的中层炉腔2为炉渣存储区,下层的下层炉腔3可为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安装区,上层炉腔1、中层炉腔2、下层炉腔3外径依次增加,有利于炉体的稳定性,也随三层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用增大换热面积增强换热,改善发电性能。上层炉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其包括炉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若干个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吸热层(12)、P-N半导体贴片(13)及散热层(14),吸热层(12)连接P-N半导体贴片(13),P-N半导体贴片(13)连接散热层(14),P-N半导体贴片(13)的正负极连接蓄电池(6)的正负极,蓄电池(6)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电灯(8)、转换开关(9)、CO报警器(22)和用电设备(10);所述炉腔由上层炉腔(1)、中层炉腔(2)、下层炉腔(3)连接构成,上层炉腔(1)、中层炉腔(2)、下层炉腔(3)的外径依次增加;上层炉腔(1)和中层炉腔(2)之间设有上层孔板(19),中层炉腔(2)和下层炉腔(3)之间设有分层隔板(11);所述上层炉腔(1)的上端设有上层炉盖(20),上层炉腔(1)的上部设有烟囱口(21),上层炉腔(1)的外壁面均匀设有若干列卡槽轨道(17);所述中层炉腔(2)的上部插接有隔断层(4),下部设有炉渣抽屉(5);所述下层炉腔(3)的侧面设有检修口(18),底部设有排气口(16),下层炉腔(3)下端连接支座脚(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其包括炉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若干个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吸热层(12)、P-N半导体贴片(13)及散热层(14),吸热层(12)连接P-N半导体贴片(13),P-N半导体贴片(13)连接散热层(14),P-N半导体贴片(13)的正负极连接蓄电池(6)的正负极,蓄电池(6)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电灯(8)、转换开关(9)、CO报警器(22)和用电设备(10);所述炉腔由上层炉腔(1)、中层炉腔(2)、下层炉腔(3)连接构成,上层炉腔(1)、中层炉腔(2)、下层炉腔(3)的外径依次增加;上层炉腔(1)和中层炉腔(2)之间设有上层孔板(19),中层炉腔(2)和下层炉腔(3)之间设有分层隔板(11);所述上层炉腔(1)的上端设有上层炉盖(20),上层炉腔(1)的上部设有烟囱口(21),上层炉腔(1)的外壁面均匀设有若干列卡槽轨道(17);所述中层炉腔(2)的上部插接有隔断层(4),下部设有炉渣抽屉(5);所述下层炉腔(3)的侧面设有检修口(18),底部设有排气口(16),下层炉腔(3)下端连接支座脚(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的新式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设在下层炉腔(3)内,并均匀布置;P-N半导体贴片(13)上端设有吸热层(12),P-N半导体贴片(13)下端设有散热层(14),炉渣抽屉(5)连接吸热层(12),炉渣抽屉(5)、吸热层(12)、P-N半导体贴片(13)、散热层(14)构成底层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波丁浩戴家傲梁瑞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