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85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包括驱动电源模块、散热灯体、套设在散热灯体上的卡座、以及与驱动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的光源组件;其中,散热灯体包括安装卡座的卡座安装段、以及分别设置在卡座安装段相对两端的光源安装段和末端散热段;光源组件包括条状的金属基板以及设置在金属基板两个相对表面的LED发光元件,金属基板的至少一个纵向侧边焊接有沿其纵向延伸的热管;光源安装段包括相对独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以在金属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直接夹持金属基板和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金属基板的纵向侧边焊接热管,既提高了散热效率,又使得该LED汽车灯具有匹配于传统卤素汽车灯的光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
本技术涉及LED汽车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配置有热管的LED汽车灯。
技术介绍
车灯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车辆行驶及保证行车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汽车、电动汽车照明大灯一般采用大功率的卤素灯,缺点是耗电量大,光通量及整灯的光效很低,需要经常更换,维修成本高。随着LE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节能环保产品的更高要求,LED汽车灯已大规模地取代传统的卤素汽车灯。LED汽车灯的使用寿命和发光效率与其工作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散热性能的好坏成为制约LED汽车灯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技术公开了采用热管改善散热性能的LED汽车灯,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7270219A,该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LED车灯,其中,热管与散热器连接,扁平热管的两个相对表面设置有铜基板,铜基板上固定有LED发光芯片;外壳包裹在热管、铜基板、LED发光芯片以及散热器外围,外壳与LED发光芯片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使光线传播的第一结构;外壳与散热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散热的第一开口。如该专利文献的公开,现有技术中采用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是在热管的相对两侧设置LED光源,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该两侧LED光源之间的间距因热管的设置而相对较大,导致LED汽车灯的光型较难匹配卤素汽车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热管散热且同时能够较好地匹配卤素汽车灯光型的LED汽车灯。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及其他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包括驱动电源模块、散热灯体、套设在所述散热灯体上的卡座、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的光源组件;所述散热灯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卡座的卡座安装段、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座安装段相对两端的光源安装段和末端散热段;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条状的金属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基板两个相对表面的LED发光元件;所述金属基板的至少一个纵向侧边焊接有沿其纵向延伸的热管;所述光源安装段包括相对独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以在所述金属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直接夹持所述金属基板和所述热管。上述技术方案中,金属基板与热管焊接连接而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传热部件,有效地减少LED发光元件与散热灯体之间的热阻,使得该LED汽车灯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特别地,热管设置在金属基板的纵向侧边,金属基板两个相对表面的LED发光元件之间的间距完全取决于金属基板的厚度而与热管的尺寸无关,使得金属基板两个相对表面的LED发光元件之间可以获得较小的间距,有利于较好地匹配卤素汽车灯的光型。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基板的两个纵向侧边均焊接有所述热管,以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末端散热段、所述卡座安装段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三者形成为一体,使该三者之间的热阻最小化,进一步促进LED汽车灯散热性能的提升。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通过螺钉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优选实施方式,LED汽车灯还包括与所述末端散热段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和所述末端散热端限定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风扇;所述末端散热段具有沿其周向阵列设置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具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空气对流间隙。通过风扇旋转加速空气流动而快速地带走散热鳍片内的热量,更进一步促进LED汽车灯散热性能的提升。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转接电路板,所述转接电路板与所述金属基板、所述风扇和所述LED汽车灯的外部导线之间电性连接。更具体地,所述金属基板和所述热管的长度相等,以利于金属基板上各点温度的均衡性;所述金属基板和所述热管均延伸到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金属基板深入所述容置腔内的一端焊接至所述转接电路板,以在所述金属基板和所述转接电路板之间建立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基板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LED汽车灯还包括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驱动电源模块信号连接的智能温控保护模块,所述智能温控保护模块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控制所述驱动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和/或电压。更优选地,所述智能温控保护模块和所述驱动电源模块构成智能驱动电源组件,所述智能驱动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LED汽车灯的外部导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卡座相邻于光源安装段的一侧具有圆形台阶,卡座安装段相邻于光源安装段的一端设置有与圆形台阶抵接的凸台;卡座和末端散热段之间设置有弹性胶圈,该弹性胶圈使得圆形台阶与凸台之间形成弹性抵接。这样,卡座可绕卡座安装段进行360度旋转,从能能够视情况灵活地调整卡座的方位角,使LED汽车灯安装于不同的车型,适用范围更广。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LED汽车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LED汽车灯的灯体部分的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LED汽车灯的灯体部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LED汽车灯的光源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LED汽车灯的灯体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5,本技术实施例的LED汽车灯包括散热灯体10、套设在散热灯体10上的卡座20、光源组件30和智能驱动电源组件40;散热灯体10包括用于安装卡座20的卡座安装段11、以及分别设置在卡座安装段11相对两端的光源安装段12和末端散热段13。其中,光源安装段12包括相对独立的第一夹持部121和第二夹持部122,末端散热段13、卡座安装段12和第一夹持部121三者形成为一体,第一夹持部121与第二夹持部123则通过两颗螺钉124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LED汽车灯还包括与末端散热段13连接的盖体14,盖体14和末端散热段13限定有一容置腔131,容置腔131内设置有风扇50;末端散热段13具有沿其周向阵列设置的散热鳍片132,散热鳍片132之间具有与容置腔131连通的空气对流间隙。其中,风扇50优选采用高速旋转风扇,风扇高速旋转时产生的风量能快速的吹走散热鳍片132内的热量,更为快速地进行散热。容置腔131中还设置有转接电路板60,转接电路板60与金属基板31、风扇50和LED汽车灯的外部导线70之间电性连接。请结合图3和5所示,卡座安装段11相邻于光源安装段12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凸台111,卡座20相邻于光源安装段12的一侧具有与凸台111抵接的圆形台阶21,卡座20和末端散热段13之间设置有弹性胶圈23,弹性胶圈23使得圆形台阶21与凸台111之间形成弹性抵接。卡座20的内周面具有两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导槽22,组装卡座20时,先使导槽22对准凸台111,以将卡座20套设在卡座安装段11上;然后,旋转卡座20而使圆形台阶21与凸台111抵接,圆形台阶21与凸台111之间在弹性胶圈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包括驱动电源模块、散热灯体、套设在所述散热灯体上的卡座、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的光源组件;所述散热灯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卡座的卡座安装段、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座安装段相对两端的光源安装段和末端散热段;其特征在于:/n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条状的金属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基板两个相对表面的LED发光元件;所述金属基板的至少一个纵向侧边焊接有沿其纵向延伸的热管;所述光源安装段包括相对独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以在所述金属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直接夹持所述金属基板和所述热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包括驱动电源模块、散热灯体、套设在所述散热灯体上的卡座、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的光源组件;所述散热灯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卡座的卡座安装段、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座安装段相对两端的光源安装段和末端散热段;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条状的金属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基板两个相对表面的LED发光元件;所述金属基板的至少一个纵向侧边焊接有沿其纵向延伸的热管;所述光源安装段包括相对独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以在所述金属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直接夹持所述金属基板和所述热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板的两个纵向侧边均焊接有所述热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散热段、所述卡座安装段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三者形成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通过螺钉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管散热的LED汽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汽车灯包括与所述末端散热段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和所述末端散热端限定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风扇;所述末端散热段具有沿其周向阵列设置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具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空气对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裕丽邓登罗苑刘成文严董邦
申请(专利权)人:裕鑫丰广东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