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41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包括预制板(4)及其内支撑装置;预制板竖直安装在垫层(5)上,内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支撑杆组件、托平组件(2)和立杆(3);若干根立杆沿两块预制板的内侧立面纵向间隔设置,托平组件的一端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杆上,伸缩支撑杆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杆的托平组件上,且伸缩支撑杆组件能绕托平组件水平转动,使伸缩支撑杆组件垂直或倾斜支撑在两块预制板之间;若干根伸缩支撑杆组件位于同一平面内,构成内支撑体系,内支撑体系呈一层或两层布置在预制板胎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拆装,可重复利用,减少投入,节省施工工序,降低人力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支撑体系,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砖胎模是地下室基础施工时利用砖砌体代替木模板或钢模板支模的一种施工方式,其主要应用于地下室基础梁、承台、集水井等侧模不易拆除的地方。但大规模砖胎模砌筑施工时土方开挖量大,砖及砂浆价格较高,如有防水要求时还需在砖胎模内侧进行抹灰,人工投入量大,需等砌体砂浆强度达到以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周期长。相比较传统的砖砌体砖胎模,预制成品的混凝土板能够做到快速拼装,省时省力,不需进行抹灰,混凝土预制板强度比传统砖砌体强度高,承台周围土方回填时不易出现裂缝及坍塌,综合价格较传统砖胎模低廉等优点,不仅降低了成本,同时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缩短工序工期。由于混凝土板强度远远高于砖砌体强度,在承台四周土方回填过程中不易产生裂缝及坍塌,可有效提高砖胎模的施工质量。在现有技术的采用预制板作为新型模板体系的施工中,预制板之间大多采用木方或钢管横向支撑,不利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木方或钢管使用量大,且支撑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能快速拆装,并可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木方、钢管的投入,省去了筏板施工时砌筑砖胎模、砖胎模抹灰等施工工序,降低人力和施工成本。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包括预制板及其内支撑装置;预制板竖直安装在垫层上,内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支撑杆组件、托平组件和立杆;若干根立杆沿两块预制板的内侧立面纵向间隔设置,托平组件的一端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杆上,伸缩支撑杆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杆的托平组件上,且伸缩支撑杆组件能绕托平组件水平转动,使伸缩支撑杆组件垂直或倾斜支撑在两块预制板之间;若干根伸缩支撑杆组件位于同一平面内,构成内支撑体系,内支撑体系呈一层或两层布置在预制板胎模之间。伸缩支撑杆组件包括中空管状结构的第一支撑杆、中空管状结构的第二支撑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杆的内径大于第二支撑杆的外径,使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能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同轴插接且相对移动;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上下贯通的调节长孔,第二支撑杆上间隔设有若干组定位孔组,第一支撑杆通过定位组件经调节长孔和其中一组定位孔组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托平组件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托平组件连接。所述的定位孔组包括上下贯通第二支撑杆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定位组件包括长螺栓、短螺栓、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长螺栓通过第一定位孔和调节长孔贯穿相互插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并通过第一螺母锁紧固定;短螺栓通过第二定位孔和调节长孔贯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并通过第二螺母锁紧固定。所述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与第一支撑杆之间均设有垫片。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均设有封口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的封口板上,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支撑杆的封口板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边角处均为圆角结构。所述的托平组件包括托平角钢、第一托平板和第二托平板;托平角钢的竖直段固定贴合在立杆上,第一托平板和第二托平板分别固定连接在L形的托平角钢的顶部和中部,构成E形的托平组件;第二托平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螺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经螺孔固定连接在第二托平板上。所述的内支撑体系的若干根伸缩支撑杆组件依次连接呈Z形结构,若干根伸缩支撑杆组件垂直或倾斜设置在两块相互平行的预制板之间,形成稳定的Z形结构的内支撑体系。所述的内支撑体系的若干根伸缩支撑杆组件首尾相接或交错设置呈三角形结构,若干根伸缩支撑杆组件倾斜设置在复数块相互不平行的预制板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的内支撑体系。所述的垫层的边缘处预留凹槽,预制板的底部设置咬合槽,且在咬合槽内匹配插入咬合齿,咬合齿的长度大于咬合槽的深度,使预制板安装在垫层上时,咬合齿的外露端能匹配插入在凹槽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预制板代替砖胎模,降低用砖量,节省了砌筑、抹灰环节,比砖胎模更加环保,环境污染小,解决了做地下室塔吊难的问题;采用砖胎模塔吊往往需要一整天进行调运砖块及砂浆,而采用预制板只需1小时,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吊运泥土回填工作,并且节约大量劳动力,加快进度。2、本技术采用的预制板可以随意切割、任意拼接,便于在施工难度大地方使用,能加快生产进度;预制板的几何尺寸准确、结构稳定,回填土过程中不易出现任何变形、坍塌,且具有不透水性及抗冻性,方便,快捷。3、本技术的预制板通过匹配咬合的咬合齿、咬合槽和凹槽结构固定安装在垫层上,进一步提高了预制板的安装稳定性和整体结构的可靠性。4、本技术的内支撑体系能根据预制板的设置间距和角度调节长度和安装角度,并配合调节长孔和定位孔组进行锁定,使内支撑体系能灵活应用于工程中任意预制板之间的相互支撑,支撑可靠性高。5、本技术的内支撑体系拆装方便,可重复回收利用,能大大减少木方和钢管的投入,省去了筏板施工时砌筑砖胎模、砖胎模抹灰等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Z形结构的内支撑体系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第一支撑杆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第二支撑杆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第一支撑杆的连接节点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第一连接板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第二托平板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第二支撑杆的连接节点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第二连接板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插接处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剖面图;图12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一种三角形结构的内支撑体系的平面图;图13是本技术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中另一种三角形结构的内支撑体系的平面图。图中,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调节长孔,16定位孔组,17定位组件,171长螺栓,172短螺栓,173第一螺母,174第二螺母,175垫片,2托平组件,21托平角钢,22第一托平板,23第二托平板,3立杆,4预制板,5垫层,51凹槽,52咬合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包括预制板4及其内支撑装置;预制板4竖直安装在垫层5上,两块预制板4之间通过内支撑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预制板(4)及其内支撑装置;预制板(4)竖直安装在垫层(5)上,内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支撑杆组件、托平组件(2)和立杆(3);若干根立杆(3)沿两块预制板(4)的内侧立面纵向间隔设置,托平组件(2)的一端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杆(3)上,伸缩支撑杆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杆(3)的托平组件(2)上,且伸缩支撑杆组件能绕托平组件(2)水平转动,使伸缩支撑杆组件垂直或倾斜支撑在两块预制板(4)之间;若干根伸缩支撑杆组件位于同一平面内,构成内支撑体系,内支撑体系呈一层或两层布置在预制板胎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预制板(4)及其内支撑装置;预制板(4)竖直安装在垫层(5)上,内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支撑杆组件、托平组件(2)和立杆(3);若干根立杆(3)沿两块预制板(4)的内侧立面纵向间隔设置,托平组件(2)的一端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杆(3)上,伸缩支撑杆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杆(3)的托平组件(2)上,且伸缩支撑杆组件能绕托平组件(2)水平转动,使伸缩支撑杆组件垂直或倾斜支撑在两块预制板(4)之间;若干根伸缩支撑杆组件位于同一平面内,构成内支撑体系,内支撑体系呈一层或两层布置在预制板胎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伸缩支撑杆组件包括中空管状结构的第一支撑杆(11)、中空管状结构的第二支撑杆(12)、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和定位组件(17),第一支撑杆(11)的内径大于第二支撑杆(12)的外径,使第二支撑杆(12)的一端能与第一支撑杆(11)的一端同轴插接且相对移动;第一支撑杆(11)的一端设有上下贯通的调节长孔(15),第二支撑杆(12)上间隔设有若干组定位孔组(16),第一支撑杆(11)通过定位组件(17)经调节长孔(15)和其中一组定位孔组(16)与第二支撑杆(1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11)的另一端,第一连接板(13)的另一端与托平组件(2)连接;第二连接板(1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杆(12)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板(14)的另一端与托平组件(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胎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孔组(16)包括上下贯通第二支撑杆(12)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定位组件(17)包括长螺栓(171)、短螺栓(172)、第一螺母(173)和第二螺母(174);长螺栓(171)通过第一定位孔和调节长孔(15)贯穿相互插接的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并通过第一螺母(173)锁紧固定;短螺栓(172)通过第二定位孔和调节长孔(15)贯穿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的顶部,并通过第二螺母(174)锁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树东刘恩志刘涛牛刚梁名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