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37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包括定位座、门禁柱、反光条、第一连接座、转轴、支撑体和驱动盒,所述支撑体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定位座相对的面连接,第一连接座和驱动盒的背部与支撑体的正侧面连接,第一连接座的内侧与转轴的外表面连接,转轴在远离第一连接座的一端与门禁柱的内侧连接,门禁柱的外表面与反光条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部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杆连接有支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随着小区车流量增加,因此对门禁使用量加大,导致门禁容易损坏,下雨潮湿天气,门禁也容易生锈,或被酸雨腐蚀,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维护的门禁设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
本技术涉及门禁
,具体为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
技术介绍
门禁管理系统是非接触式IC卡一卡通系统的组系统之一,同时也是小区综合保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车辆出入权限控制及出入信息获取,随着小区车流量增加,因此对门禁使用量加大,导致门禁容易损坏,下雨潮湿天气,门禁也容易生锈,或被酸雨腐蚀,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维护的门禁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达到门禁防护性能得到提升,以及便于对门禁运行设备进行检修,提升门禁的使用寿命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包括定位座、门禁柱、反光条、第一连接座、转轴、支撑体和驱动盒,所述支撑体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定位座相对的面连接,第一连接座和驱动盒的背部与支撑体的正侧面连接,第一连接座的内侧与转轴的外表面连接,转轴在远离第一连接座的一端与门禁柱的内侧连接,门禁柱的外表面与反光条的背面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盒的内侧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座,固定螺栓分别贯穿驱动盒和第二连接座,固定螺栓的外表面连接有螺纹限位环。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部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杆连接有限位座,限位座的内侧连接有支撑块。优选的,所述驱动盒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壁连接有滑块,两侧的滑块相对的面分别与支撑块的两侧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连接有推杆,限位座的两侧均连接有螺母,螺母的内侧连接有螺纹杆,推杆的底部与门禁柱的顶部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盒的内侧设置有通口,推杆位于通口的内侧。优选的,所述驱动盒的正侧面连接有六角螺栓柱,六角螺栓柱在远离驱动盒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外壁连接有防护盖。本技术提供了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门禁柱的表面采用反光条,便于驾驶人员在夜间更能直观的察觉到门禁装置,而门禁的开启,门卫人员只需操控电动推杆的运行,便可使门禁进行运行,但电动推杆的输出杆进行输出的时候,支撑块便会在驱动盒内部进行滑动,以及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推杆在推动门禁柱的时候稳定性更佳,以及通过转轴能够使门禁柱在第一连接座上进行转动,电动推杆的输出杆延伸到极限时,此时门禁柱与支撑体之间的角度呈九十度,此时车辆无法通行,电动推杆的输出杆回收到起始位置处时,门禁柱向右进行转动,门禁柱与支撑体之间的角度呈一百八十度,此时车辆可通行,便于控制小区内部的车辆,避免小区以外的车进入到小区内。(2)、本技术通过采用电动推杆的运行,来实现门禁柱的运行,而电动推杆设置在驱动盒的内侧,使电动推杆处于密闭空间内,对电动推杆的起到了防护作用,待电动推杆出现故障的时候,作业人员只需将六角螺栓柱从驱动盒的内部转离出来,便可使防护盖脱离驱动盒,手动将固定螺栓转离螺纹限位环,螺纹杆转离螺母,便可实现将电动推杆从驱动盒的内部取出,从而便于作业人员对其进行维修,使门禁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驱动盒的内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定位座、2门禁柱、3反光条、4第一连接座、5转轴、6防护盖、7限位块、8支撑体、9固定螺栓、10驱动盒、11六角螺栓柱、12推杆、13第二连接座、14螺纹限位环、15滑槽、16滑块、17电动推杆、18通口、19支撑块、20螺纹杆、21螺母、22限位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包括定位座1、门禁柱2、反光条3、第一连接座4、转轴5、支撑体8和驱动盒10,支撑体8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定位座1相对的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4和驱动盒10的背部与支撑体8的正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4的内侧与转轴5的外表面活动连接,转轴5在远离第一连接座4的一端与门禁柱2的内侧活动连接,门禁柱2的外表面与反光条3的背面粘接。进一步,驱动盒10的内侧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座13,固定螺栓9分别贯穿驱动盒10和第二连接座13,固定螺栓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限位环14。进一步,第二连接座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的输出杆固定连接有限位座22,限位座22的内侧连接有支撑块19。进一步,驱动盒10的内侧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块16,两侧的滑块16相对的面分别与支撑块19的两侧固定连接。进一步,支撑块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2,限位座2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母21,螺母21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推杆12的底部与门禁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进一步,驱动盒10的内侧开设有通口18,推杆12位于通口18的内侧。进一步,驱动盒10的正侧面螺纹连接有六角螺栓柱11,六角螺栓柱11在远离驱动盒1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块7,限位块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盖6。在使用时,通过在门禁柱2的表面采用反光条3,便于驾驶人员在夜间更能直观的察觉到门禁装置,而门禁的开启,门卫人员只需操控电动推杆17的运行,便可使门禁进行运行,但电动推杆17的输出杆进行输出的时候,支撑块19便会在驱动盒10内部进行滑动,以及滑块16和滑槽15的配合,使推杆12在推动门禁柱2的时候稳定性更佳,以及通过转轴5能够使门禁柱2在第一连接座4上进行转动,电动推杆17的输出杆延伸到极限时,此时门禁柱2与支撑体8之间的角度呈九十度,此时车辆无法通行,电动推杆17的输出杆回收到起始位置处时,门禁柱2向右进行转动,门禁柱2与支撑体8之间的角度呈一百八十度,此时车辆可通行,便于控制小区内部的车辆,避免小区以外的车进入到小区内,通过采用电动推杆17的运行,来实现门禁柱2的运行,而电动推杆17设置在驱动盒10的内侧,使电动推杆10处于密闭空间内,对电动推杆17的起到了防护作用,待电动推杆17出现故障的时候,作业人员只需将六角螺栓柱11从驱动盒10的内部转离出来,便可使防护盖6脱离驱动盒10,手动将固定螺栓9转离螺纹限位环14,螺纹杆20转离螺母21,便可实现将电动推杆17从驱动盒10的内部取出,从而便于作业人员对其进行维修,使门禁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伸。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在门禁柱2的表面采用反光条3,便于驾驶人员在夜间更能直观的察觉到门禁装置,而门禁的开启,门卫人员只需操控电动推杆17的运行,便可使门禁进行运行,但电动推杆17的输出杆进行输出的时候,支撑块19便会在驱动盒10内部进行滑动,以及滑块16和滑槽15的配合,使推杆12在推动门禁柱2的时候稳定性更佳,以及通过转轴5能够使门禁柱2在第一连接座4上进行转动,电动推杆17的输出杆延伸到极限时,此时门禁柱2与支撑体8之间的角度呈九十度,此时车辆无法通行,电动推杆17的输出杆回收到起始位置处时,门禁柱2向右进行转动,门禁柱2与支撑体8之间的角度呈一百八十度,此时车辆可通行,便于控制小区内部的车辆,避免小区以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包括定位座(1)、门禁柱(2)、反光条(3)、第一连接座(4)、转轴(5)、支撑体(8)和驱动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8)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定位座(1)相对的面连接,第一连接座(4)和驱动盒(10)的背部与支撑体(8)的正侧面连接,第一连接座(4)的内侧与转轴(5)的外表面连接,转轴(5)在远离第一连接座(4)的一端与门禁柱(2)的内侧连接,门禁柱(2)的外表面与反光条(3)的背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包括定位座(1)、门禁柱(2)、反光条(3)、第一连接座(4)、转轴(5)、支撑体(8)和驱动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8)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定位座(1)相对的面连接,第一连接座(4)和驱动盒(10)的背部与支撑体(8)的正侧面连接,第一连接座(4)的内侧与转轴(5)的外表面连接,转轴(5)在远离第一连接座(4)的一端与门禁柱(2)的内侧连接,门禁柱(2)的外表面与反光条(3)的背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10)的内侧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座(13),固定螺栓(9)分别贯穿驱动盒(10)和第二连接座(13),固定螺栓(9)的外表面连接有螺纹限位环(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社区折叠式门禁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13)的底部连接有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的输出杆连接有限位座(22),限位座(22)的内侧连接有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合嘉源生活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