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32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底和结构层,基底上铺设有结构层,通过在磨耗层的下面铺设渗水层,有效将雨天的水流吸收,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面积,降低车轮打滑发生事故的概率,同时在上面层的两侧连接引流管道,将水流引出,避免水流对路面造成的侵蚀,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通过在下面层的内部设置纵钢筋和横钢筋,提升道路对行驶车辆产生重力的抗压力,发生车祸时,不易因车辆的冲力导致路面损坏,在上基层的内部设置钢架,提升基层的稳定性,使道路不易变形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
,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路面不但要承受车轮荷载的作用,而且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行车荷载和大气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作用,一般随深度而逐渐减弱,因而路面通常是多层结构,将品质好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大的上层,品质较差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小的下层,从而形成了路基之上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的路面结构形式,沥青面层,往往由2、3层构成,表面层有时称磨耗层,用来抵抗水平力和轮后吸力引起的磨耗和松散,可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或沥青混凝土铺筑,中面层、下面层为主面层,它是保证面层强度的主要部分,可用沥青混凝土铺筑,修筑高等级道路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地段过往车辆流量较多时,路面结构薄弱,车流产生的重力易导致路面寿命降低,其次,在雨天由于沥青混凝土不能较好的引流雨水,存在安全隐患,车辆打滑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针对上述问题,为解决地段过往车辆流量较多时,路面结构薄弱,车流产生的重力易导致路面寿命降低,其次,在雨天由于沥青混凝土不能较好的引流雨水,存在安全隐患,车辆打滑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底和结构层,基底上铺设有结构层,通过在磨耗层的下面铺设渗水层,有效将雨天的水流吸收,降低车轮打滑发生事故的概率,上面层的两侧连接引流管道,避免水流对路面造成的侵蚀,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在下面层的内部设置纵钢筋和横钢筋,提升基层的稳定性,使道路不易变形开裂从而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底和结构层,基底上铺设有结构层,所述基底设置有底基底层和路床,底基底层铺设在和路床的上表面;所述结构层设置有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下封层、上基层和下基层,上面层铺设在中面层的上表面,下面层铺设在中面层的下表面,下封层铺设在下面层的下表面,上基层铺设在下封层的下表面,下基层铺设在上基层的下表面。优选的,所述上面层设置有磨耗层、渗水层和引流管道,磨耗层铺设在渗水层的上表面,上面层的两侧设置有引流管道,上面层铺设在地表,其余铺设在地底。优选的,所述上面层采用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铺设。优选的,所述下面层设置有纵钢筋和横钢筋,纵钢筋与横钢筋设置在下面层的内部,纵钢筋铺设在横钢筋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下封层设置有底面层,下封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底面层。优选的,所述上基层设置有钢架,上基层的内部设置有钢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通过在磨耗层的下面铺设渗水层,有效将雨天的水流吸收,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面积,降低车轮打滑发生事故的概率,同时在上面层的两侧连接引流管道,将水流引出,避免水流对路面造成的侵蚀,延长道路使用寿命。2、本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通过在下面层的内部设置纵钢筋和横钢筋,提升道路对行驶车辆产生重力的抗压力,发生车祸时,不易因车辆的冲力导致路面损坏,在上基层的内部设置钢架,提升基层的稳定性,使道路不易变形开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引流管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基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底;11、底基底层;12、路床;2、结构层;21、上面层;211、渗水层;212、磨耗层;213、引流管道;22、中面层;23、下面层;231、纵钢筋;232、横钢筋;24、下封层;241、底面层;25、上基层;251、钢架;26、下基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底1和结构层2,基底1上铺设有结构层2,所述基底1设置有底基底层11和路床12,底基底层11铺设在和路床12的上表面。结构层2设置有上面层21、中面层22、下面层23、下封层24、上基层25和下基层26,上面层21铺设在中面层22的上表面,上面层21设置有磨耗层211、渗水层212和引流管道213,磨耗层211铺设在渗水层212的上表面,上面层21的两侧设置有引流管道213,通过在磨耗层212的下面铺设渗水层211,有效将雨天的水流吸收,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面积,降低车轮打滑发生事故的概率,同时在上面层21的两侧连接引流管道213,将水流引出,避免水流对路面造成的侵蚀,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上面层21铺设在地表,其余铺设在地底,上面层21采用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铺设,下面层23铺设在中面层22的下表面,下面层23设置有纵钢筋231和横钢筋232,纵钢筋231与横钢筋232设置在下面层23的内部,纵钢筋231铺设在横钢筋232的上表面,下封层24铺设在下面层23的下表面,上基层25铺设在下封层24的下表面,下封层24设置有底面层241,下封层24的下表面设置有底面层241,上基层25设置有钢架251,上基层25的内部设置有钢架251,通过在下面层23的内部设置纵钢筋231和横钢筋232,提升道路对行驶车辆产生重力的抗压力,发生车祸时,不易因车辆的冲力导致路面损坏,在上基层25的内部设置钢架251,提升基层的稳定性,使道路不易变形开裂,下基层26铺设在上基层25的下表面。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底1和结构层2,基底1上铺设有结构层2,通过在磨耗层212的下面铺设渗水层211,有效将雨天的水流吸收,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面积,降低车轮打滑发生事故的概率,同时在上面层21的两侧连接引流管道213,将水流引出,避免水流对路面造成的侵蚀,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通过在下面层23的内部设置纵钢筋231和横钢筋232,提升道路对行驶车辆产生重力的抗压力,发生车祸时,不易因车辆的冲力导致路面损坏,在上基层25的内部设置钢架251,提升基层的稳定性,使道路不易变形开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底(1)和结构层(2),基底(1)上铺设有结构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设置有底基底层(11)和路床(12),底基底层(11)铺设在和路床(12)的上表面;/n所述结构层(2)设置有上面层(21)、中面层(22)、下面层(23)、下封层(24)、上基层(25)和下基层(26),上面层(21)铺设在中面层(22)的上表面,下面层(23)铺设在中面层(22)的下表面,下封层(24)铺设在下面层(23)的下表面,上基层(25)铺设在下封层(24)的下表面,下基层(26)铺设在上基层(25)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底(1)和结构层(2),基底(1)上铺设有结构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设置有底基底层(11)和路床(12),底基底层(11)铺设在和路床(12)的上表面;
所述结构层(2)设置有上面层(21)、中面层(22)、下面层(23)、下封层(24)、上基层(25)和下基层(26),上面层(21)铺设在中面层(22)的上表面,下面层(23)铺设在中面层(22)的下表面,下封层(24)铺设在下面层(23)的下表面,上基层(25)铺设在下封层(24)的下表面,下基层(26)铺设在上基层(25)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水泥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21)设置有磨耗层(211)、渗水层(212)和引流管道(213),磨耗层(211)铺设在渗水层(212)的上表面,上面层(21)的两侧设置有引流管道(2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健林张帅方博文朱超杰欧阳煜吴益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北极星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