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274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展纤装置,用以展开碳纤维束。展纤装置包括出料卷、收料卷、振动滚轮以及第一气嘴。振动滚轮设置在出料卷与收料卷之间。振动滚轮接触碳纤维束。振动滚轮依旋转轴线旋转,且振动滚轮沿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振动方向振动。第一气嘴设置在振动滚轮与收料卷之间,并对碳纤维束吹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展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展纤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碳纤维的展纤装置。
技术介绍
碳纤维是一种兼具高强度(tensilestrength)与高模数(tensilemodulus)等特性的复合材料,且碳纤维相较于金属或合金材料具备重量轻的优势,故逐渐广为各产业所采用,例如:运动产业、医疗产业、航太产业、电子产业、或民生产业等。碳纤维束是由多条纤维组成,实际应用上,碳纤维束必须先经展纤处理以形成碳纤维布,以达到薄化厚度与增加包覆面积等目的。之后,将碳纤维布包覆在工件的表面上,以强化工件的结构强度。具体而言,若碳纤维束的展开面积越大,则制作所得的碳纤维布的厚度越薄,相应地,每单位面积内的碳纤维布的重量越轻。因欲强化的工件是由多层碳纤维布包覆在其表面上,在相同的包覆厚度的设定下,若碳纤维布越薄,则包覆在工件的表面上的碳纤维布的层数越多,使得工件的强化品质越优异。因此,如何提高碳纤维束的展开均匀度与展开宽度,并达到薄化厚度与增加包覆面积等目的,实为业界不断投入研发的主要项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展纤装置,用以展开碳纤维束。展纤装置包括出料卷、收料卷、振动滚轮以及第一气嘴。振动滚轮设置在出料卷与收料卷之间。振动滚轮接触碳纤维束。振动滚轮依旋转轴线旋转,且振动滚轮沿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振动方向振动。第一气嘴设置在振动滚轮与收料卷之间,并对碳纤维束吹气。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展纤装置还包括辅助滚轮,其中辅助滚轮设置在振动滚轮与收料卷之间,且辅助滚轮接触碳纤维束。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气嘴位于振动滚轮与辅助滚轮之间,且碳纤维束具有第一表面与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振动滚轮接触第一表面,且辅助滚轮接触第二表面,第一气嘴对第二表面吹气。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滚轮相距出料卷第一距离,且振动滚轮相距出料卷第二距离,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的比值介于0.92至0.9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气嘴吹出的气流落在碳纤维束上的位置相距出料卷第三距离,且第三距离与第一距离的比值介于0.93至0.9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展纤装置还包括载台,其中出料卷、收料卷、振动滚轮以及第一气嘴设置在载台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展纤装置还包括载架与设置在载架上的振动器,其中载架滑设在载台上,且振动滚轮枢设在载架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载台具有滑槽,且载架滑接滑槽,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振动方向。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展纤装置还包括第二气嘴,其中第二气嘴位于第一气嘴与收料卷之间,且第一气嘴位于振动滚轮与第二气嘴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展纤装置还包括第二气嘴,其中第二气嘴设置在出料卷与振动滚轮之间,且振动滚轮位于第二气嘴与第一气嘴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振动滚轮的每分钟行程次数介于5000至25000次。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振动滚轮的振动行程介于0.3至3毫米。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展纤装置采用先振动后吹气的展纤机制,且振动滚轮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振动滚轮的旋转轴线。据此,经过本技术实施例的展纤装置展纤处理的碳纤维束的展开均匀度与展开宽度得以提高,并达到薄化碳纤维布的厚度与增加碳纤维布的包覆面积等目的。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展纤装置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振动器、载架、振动滚轮以及载台于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展纤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展纤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展纤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展纤装置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碳纤维束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00、100A~100D:展纤装置110:出料卷120:收料卷130:振动滚轮140:第一气嘴141:第二气嘴150:第一辅助滚轮160:第二辅助滚轮170:载台171:第一滑槽172:第二滑槽173:第三滑槽180:载架190:振动器AF:气流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D3:第三距离ED:延伸方向VD:振动方向RA:旋转轴线具体实施方式图1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展纤装置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振动器、载架、振动滚轮以及载台于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展纤装置100包括出料卷110与收料卷120,其中出料卷110用以朝收料卷120所在侧输出碳纤维束10,且经展纤处理后所形成的碳纤维布由收料卷120卷收。举例来说,出料卷110与收料卷120可以是主动卷轴,用以提供输送碳纤维束10所需的动力。具体而言,展纤装置100还包括振动滚轮130与第一气嘴140,其中振动滚轮130与第一气嘴140设置在出料卷110与收料卷120之间,且第一气嘴140设置在振动滚轮130与收料卷120之间。换句话说,在出料卷110输出碳纤维束10后,碳纤维束10先输送通过振动滚轮130,接着输送通过第一气嘴140,最后由碳纤维束10展开形成的碳纤维布由收料卷120卷收。在本实施例中,振动滚轮130接触碳纤维束10,且第一气嘴140对碳纤维束10吹气。进一步来说,碳纤维束10具有第一表面11与相对于第一表面11的第二表面12,其中振动滚轮130接触碳纤维束10的第一表面11,且第一气嘴140对碳纤维束10的第二表面12吹气。也就是说,振动滚轮130与第一气嘴140分别位于碳纤维束10的两侧。另一方面,展纤装置100还包括辅助滚轮,其中辅助滚轮可包括第一辅助滚轮150与第二辅助滚轮160,且第一辅助滚轮150与第二辅助滚轮160设置在振动滚轮130与收料卷120之间。在碳纤维束10的输送路径上,振动滚轮130、第一气嘴140、第一辅助滚轮150以及第二辅助滚轮160依序排列。详细而言,振动滚轮130接触碳纤维束10的第一表面11,第一辅助滚轮150接触碳纤维束10的第二表面12,且第二辅助滚轮160接触碳纤维束10的第一表面11。在上述接触关系的设定下,输送中的碳纤维束10的张力得以被维持,以避免发生碳纤维束10松弛的情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滚轮的数量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增减。举例来说,若出料卷与振动滚轮之间的距离较长,则出料卷与振动滚轮之间可增设辅助滚轮,以协助输送碳纤维束,并维持输送中的碳纤维束的张力。若出料卷与收料卷之间的距离较短,在足以维持输送中的碳纤维束10的张力的前提下,出料卷与振动滚轮之间或振动滚轮与收料卷之间可不设置辅助滚轮。在本实施例中,展纤装置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展纤装置,用以展开碳纤维束,其特征在于,该展纤装置包括:/n出料卷;/n收料卷;/n振动滚轮,设置在该出料卷与该收料卷之间,该振动滚轮接触该碳纤维束,其中该振动滚轮依旋转轴线旋转,且该振动滚轮沿垂直于该旋转轴线的振动方向振动;以及/n第一气嘴,设置在该振动滚轮与该收料卷之间,并对该碳纤维束吹气。/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2 TW 1081425101.一种展纤装置,用以展开碳纤维束,其特征在于,该展纤装置包括:
出料卷;
收料卷;
振动滚轮,设置在该出料卷与该收料卷之间,该振动滚轮接触该碳纤维束,其中该振动滚轮依旋转轴线旋转,且该振动滚轮沿垂直于该旋转轴线的振动方向振动;以及
第一气嘴,设置在该振动滚轮与该收料卷之间,并对该碳纤维束吹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展纤装置还包括辅助滚轮,其中该辅助滚轮设置在该振动滚轮与该收料卷之间,且该辅助滚轮接触该碳纤维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展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气嘴位于该振动滚轮与该辅助滚轮之间,且该碳纤维束具有第一表面与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振动滚轮接触该第一表面,且该辅助滚轮接触该第二表面,该第一气嘴对该第二表面吹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展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滚轮相距该出料卷第一距离,且该振动滚轮相距该出料卷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与该第一距离的比值介于0.92至0.9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展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气嘴吹出的气流落在该碳纤维束上的位置相距该出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刚陈世明陈铀征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