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无动力气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15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无动力气浮装置,包括罐体,溶气水释放器,集油槽,罐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依次为进水区、接触区、分离区、清水区和集油仓,进水区、接触区、分离区和清水区顶部连通,进水区和接触区下部连通,接触区和分离区中上部连通,溶气水释放器设置于接触区底部,集油槽设置于接触区和分离区的上部,集油槽的两头固定在隔板上,集油槽的底部通过一贯穿清水区的管道与集油仓相连,进水区和接触区之间的隔板中部设有一挡板,挡板斜向下且覆盖接触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设置额外机械排渣设备,实现无动力排渣,出水水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无动力气浮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闭无动力气浮装置。
技术介绍
气浮装置是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水中悬浮的油(渣),形成水-气-固三相混合体系,油(渣)粘附上气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形成浮油(渣)层,从水中分离出去。传统敞口式气浮装置接触区上部的浮油(渣)均是通过上部设置机械刮渣装置进行油(渣)水的分离,达到气浮的浮选分离效果,使出水水质澄清。但在一些特殊使用环境下,如防爆区域,废水中含有有毒气体,且使用溶气介质为氮气,氮气可循环利用,只有在气体压力不够时适当补足就行,但常规敞口式气浮则起不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因此将气浮设计成密闭形式,但由于使用环境与条件复杂,密闭气浮不能设置机械刮油(渣)装置,只能依靠水的气、固、液的特性进行分离,这种气浮出水水质不稳定,将会带有较多的油、渣,使出水水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闭无动力气浮装置,无需设置额外机械排渣设备,实现无动力排渣,出水水质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闭无动力气浮装置,包括罐体,溶气水释放器,集油槽,罐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依次为进水区、接触区、分离区、清水区和集油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接触区、分离区和清水区顶部连通,进水区和接触区下部连通,接触区和分离区中上部连通,进水区的罐体上设有一进水口,清水区的底部设有一出水口,溶气水释放器设置于接触区底部,集油槽设置于接触区和分离区的上部,集油槽的两头固定在隔板上,集油槽的底部通过一贯穿清水区的管道与集油仓相连,进水区和接触区之间的隔板中部设有一挡板,挡板斜向下且覆盖接触区,挡板末端与接触区和分离区之间的隔板间留有水流通道,清水区内设有一套筒阀,其调节杆伸出罐体外,套筒阀通过槽钢固定在清水区底部,套筒阀底部的进水管穿过隔板伸入分离区,清水区底部通过管道连接罐外的循环泵与溶气水释放器相连,非集油仓外的罐体顶部开设氮气入口和氮气循环口,氮气循环口通过管道与溶气水释放器相连,集油仓底部设有一排渣口。循环泵将清水区的水加压进入溶气水释放器和氮气形成溶气水一起喷出,溶气水进入罐体后形成微小气泡,将油(渣)带至水面,加压的溶气水碰到挡板进入分离区,使分离区形成旋流场,从而使水面油(渣)往中央的集油槽聚集,从集油槽进入集油仓再从排渣口排出,分离区的液位可通过清水区的套筒阀调节,当气体压力不够时,从氮气入口补充气体。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区、接触区、分离区的底部均设有若干排泥口。沉到罐底的污泥则通过排泥口定期排放。进一步地,所述集油槽为U型槽。进一步地,所述集油槽的两侧边顶部为锯齿状,锯齿状的侧边顶部能减少水进入集油槽。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区和接触区之间的隔板与挡板呈60-70度角,最佳为67.5度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无需设置额外机械排渣设备,实现无动力排渣,通过循环泵加压溶气水释放器释放出的溶气水,形成旋流场,使油(渣)往集油槽聚集,提高油(渣)、水分离的效果,使出水水质大大提高;氮气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整体容器密闭可在一些特殊使用环境安全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区;2、接触区;3、分离区;4、清水区;5、集油仓;6、进水口;7、溶气水释放器;8、集油槽;9、挡板;10、进水管;11、套筒阀;12、循环泵;13、排渣口;14、排泥口;15、出水口;16、氮气入口;17、氮气循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密闭无动力气浮装置,包括罐体,溶气水释放器7,集油槽8,罐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依次为进水区1、接触区2、分离区3、清水区4和集油仓5,进水区1、接触区2、分离区3和清水区4顶部连通,进水区1和接触区2下部连通,接触区2和分离区3中上部连通,进水区1的罐体上设有一进水口6,清水区4的底部设有一出水口15,溶气水释放器7设置于接触区2底部,集油槽8设置于接触区2和分离区3的上部,集油槽8的两头固定在隔板上,集油槽8的底部通过一贯穿清水区4的管道与集油仓5相连,进水区1和接触区2之间的隔板中部设有一挡板9,挡板9斜向下且覆盖接触区2,挡板9末端与接触区2和分离区3之间的隔板间留有水流通道,清水区4内设有一套筒阀11,其调节杆伸出罐体外,套筒阀11通过槽钢固定在清水区4底部,套筒阀11底部的进水管10穿过隔板伸入分离区3,清水区4底部通过管道连接罐外的循环泵12与溶气水释放器7相连,非集油仓5外的罐体顶部开设氮气入口16和氮气循环口17,氮气循环口17通过管道与溶气水释放器7相连,集油仓5底部设有一排渣口13。循环泵12将清水区4的水加压进入溶气水释放器7和氮气形成溶气水一起喷出,溶气水进入罐体后形成微小气泡,将油(渣)带至水面,加压的溶气水碰到挡板9进入分离区3,使分离区3形成旋流场,从而使水面油(渣)往中央的集油槽8聚集,从集油槽8进入集油仓5再从排渣口13排出,分离区3的液位可通过清水区4的套筒阀11调节,当气体压力不够时,从氮气入口16补充气体。进水区1、接触区2、分离区3的底部均设有若干排泥口14,沉到罐底的污泥则通过排泥口14定期排放,集油槽8为U型槽,集油槽8的两侧边顶部为锯齿状,锯齿状的侧边顶部能减少水进入集油槽8,进水区1和接触区2之间的隔板与挡板9呈67.5度角。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闭无动力气浮装置,包括罐体,溶气水释放器,集油槽,罐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依次为进水区、接触区、分离区、清水区和集油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接触区、分离区和清水区顶部连通,进水区和接触区下部连通,接触区和分离区中上部连通,进水区的罐体上设有一进水口,清水区的底部设有一出水口,溶气水释放器设置于接触区底部,集油槽设置于接触区和分离区的上部,集油槽的两头固定在隔板上,集油槽的底部通过一贯穿清水区的管道与集油仓相连,进水区和接触区之间的隔板中部设有一挡板,挡板斜向下且覆盖接触区,挡板末端与接触区和分离区之间的隔板间留有水流通道,清水区内设有一套筒阀,其调节杆伸出罐体外,套筒阀通过槽钢固定在清水区底部,套筒阀底部的进水管穿过隔板伸入分离区,清水区底部通过管道连接罐外的循环泵与溶气水释放器相连,非集油仓外的罐体顶部开设氮气入口和氮气循环口,氮气循环口通过管道与溶气水释放器相连,集油仓底部设有一排渣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无动力气浮装置,包括罐体,溶气水释放器,集油槽,罐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依次为进水区、接触区、分离区、清水区和集油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接触区、分离区和清水区顶部连通,进水区和接触区下部连通,接触区和分离区中上部连通,进水区的罐体上设有一进水口,清水区的底部设有一出水口,溶气水释放器设置于接触区底部,集油槽设置于接触区和分离区的上部,集油槽的两头固定在隔板上,集油槽的底部通过一贯穿清水区的管道与集油仓相连,进水区和接触区之间的隔板中部设有一挡板,挡板斜向下且覆盖接触区,挡板末端与接触区和分离区之间的隔板间留有水流通道,清水区内设有一套筒阀,其调节杆伸出罐体外,套筒阀通过槽钢固定在清水区底部,套筒阀底部的进水管穿过隔板伸入分离区,清水区底部通过管道连接罐外的循环泵与溶气水释放器相连,非集油仓外的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春周丽顾法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水泽森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