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芯中继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07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芯中继传输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收纳辊和第一承托辊,所述支撑架上还滑移连接有行车,所述行车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收纳辊,所述固定箱内转动连接有第三收纳辊和第四收纳辊,所述第一收纳辊、所述第二收纳辊、所述第三收纳辊以及所述第四收纳辊上分别具有多个盘绕槽,所述固定箱的外部还安装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三收纳辊转动,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四收纳辊转动;当线芯经过线芯中继传输装置时能够有效避免线芯发生堆线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芯中继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芯中继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108147220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线缆生产装置,包括线盘、夹盘机械手、旋转式送膜机构、薄膜卷轮和线缆送线臂,线盘设有4个通孔;夹盘机械手包括机械手左臂和右臂,相互啮合的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夹盘机械手与第二气缸连接和旋转气缸连接,第二气缸驱动其前后平移,旋转气缸驱动其左右旋转,实现旋转式送盘;旋转式送膜机构机盘的中央转轴由气缸带动,实现机构整体上下升降、旋转运动,同时带动薄膜夹持机械臂实现旋转式送膜。上述的这种线缆生产装置可实现线缆送盘、成盘、送膜与包装的一体化。但是上述的这种线缆生产装置存在着一些缺点,如:线芯在传输过程中在每个工位的速度不同,容易造成堆线现象,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而上述的这种装置缺乏解决此问题的线芯中继传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芯中继传输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线芯中继传输装置,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收纳辊和第一承托辊,所述支撑架上还滑移连接有行车,所述行车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收纳辊,所述固定箱内转动连接有第三收纳辊和第四收纳辊,所述第一收纳辊、所述第二收纳辊、所述第三收纳辊以及所述第四收纳辊上分别具有多个盘绕槽,所述固定箱的外部还安装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三收纳辊转动,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四收纳辊转动,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开设有引线穿孔,所述固定箱的一侧开设有引线出口,所述固定箱的顶部还安装固定有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所述第一承托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压紧辊,所述第二承托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压紧辊,线芯在所述第一收纳辊和所述第二收纳辊之间被绕成多股不关联的∞形状,之后绕过所述第一承托辊并经过所述第一压紧辊和所述第二压紧辊从所述引线穿孔进入至所述固定箱内,并经过所述第三收纳辊和所述第四收纳辊从所述引线穿孔离开所述固定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芯经过线芯中继传输装置时,线芯先在第一收纳辊和第二收纳辊之间被绕成多股∞形状,之后绕过第一承托辊并经过第一压紧辊和第二压紧辊从引线穿孔进入至固定箱内,并经过第三收纳辊和第四收纳辊从引线穿孔离开固定箱,由于第二收纳辊的位置可以随着行车在支撑架上的滑动而滑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收纳辊和第二收纳辊之间多股∞形状的松紧,从而能够在线芯发生堆线时启动行车带动第二收纳辊远离。较佳的,所述固定箱的一侧安装固定有玻璃挡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箱一侧的玻璃挡罩能够提高安全性。较佳的,所述行车上固定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带动所述行车滑移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四伺服电机启动时,通过利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能够带动行车在支撑架上滑动,较为可靠方便。较佳的,所述行车上固定有限位链,所述限位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行车底部,所述限位链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车上栓的限位链能够限制行车移动的位置。较佳的,所述第二承托板上安装固定有第三承托板,所述第三承托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三压紧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承托板上的第三压紧辊能够对进入至固定箱内的线芯进行张紧。较佳的,所述第三承托板上转动连接有第四压紧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承托板上的第四压紧辊能够对进入至固定箱内的线芯进行张紧。较佳的,所述第二承托板上开设有腰形槽,所述腰形槽内穿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锁紧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杆插入至第二承托板内的腰形槽后再拧紧锁紧套能够方便对支撑杆进行固定,并能够调整支撑杆的位置。较佳的,所述支撑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垫圈,所述弹簧垫圈位于所述锁紧套与所述第二承托板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垫圈对锁紧套具有止回效果,能够避免其发生松动。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线芯经过线芯中继传输装置时,线芯先在第一收纳辊和第二收纳辊之间被绕成多股∞形状,之后绕过第一承托辊并经过第一压紧辊和第二压紧辊从引线穿孔进入至固定箱内,并经过第三收纳辊和第四收纳辊从引线穿孔离开固定箱,由于第二收纳辊的位置可以随着行车在支撑架上的滑动而滑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收纳辊和第二收纳辊之间多股∞形状的松紧,从而能够在线芯发生堆线时启动行车带动第二收纳辊远离,能够有效防止堆线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线芯中继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线芯中继传输装置中固定箱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是用于展示线缆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21、固定箱;210、玻璃挡罩;22、支撑架;221、第一收纳辊;222、第一承托辊;23、行车;231、第二收纳辊;211、第三收纳辊;212、第四收纳辊;213、第二伺服电机;214、第三伺服电机;215、引线穿孔;216、引线出口;217、第一承托板;218、第二承托板;2171、第一压紧辊;2181、第二压紧辊;232、第四伺服电机;233、限位链;2182、腰形槽;2183、支撑杆;2184、锁紧套;2185、弹簧垫圈;2186、第三承托板;2187、第三压紧辊;2188、第四压紧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4,一种线芯中继传输装置,包括固定箱21,其中在固定箱21的一侧安装固定有玻璃挡罩210,固定箱21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收纳辊221和第一承托辊222,支撑架22上还滑移连接有行车23,行车23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收纳辊231,固定箱21内转动连接有第三收纳辊211和第四收纳辊212,第一收纳辊221、第二收纳辊231、第三收纳辊211以及第四收纳辊212上分别具有多个盘绕槽,固定箱21的外部还安装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213和第三伺服电机214,第二伺服电机213驱动第三收纳辊211转动,第三伺服电机214驱动第四收纳辊212转动,固定箱21的顶部开设有引线穿孔215,固定箱21的一侧开设有引线出口216,固定箱21的顶部还安装固定有第一承托板217和第二承托板218,第一承托板217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压紧辊2171,第二承托板218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压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芯中继传输装置,包括固定箱(2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21)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收纳辊(221)和第一承托辊(222),所述支撑架(22)上还滑移连接有行车(23),所述行车(23)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收纳辊(231),所述固定箱(21)内转动连接有第三收纳辊(211)和第四收纳辊(212),所述第一收纳辊(221)、所述第二收纳辊(231)、所述第三收纳辊(211)以及所述第四收纳辊(212)上分别具有多个盘绕槽,所述固定箱(21)的外部还安装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213)和第三伺服电机(21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13)驱动所述第三收纳辊(211)转动,所述第三伺服电机(214)驱动所述第四收纳辊(212)转动,所述固定箱(21)的顶部开设有引线穿孔(215),所述固定箱(21)的一侧开设有引线出口(216),所述固定箱(21)的顶部还安装固定有第一承托板(217)和第二承托板(218),所述第一承托板(217)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压紧辊(2171),所述第二承托板(218)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压紧辊(2181),线芯在所述第一收纳辊(221)和所述第二收纳辊(231)之间被绕成多股不关联的∞形状,之后绕过所述第一承托辊(222)并经过所述第一压紧辊(2171)和所述第二压紧辊(2181)从所述引线穿孔(215)进入至所述固定箱(21)内,并经过所述第三收纳辊(211)和所述第四收纳辊(212)从所述引线穿孔(215)离开所述固定箱(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芯中继传输装置,包括固定箱(2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21)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收纳辊(221)和第一承托辊(222),所述支撑架(22)上还滑移连接有行车(23),所述行车(23)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收纳辊(231),所述固定箱(21)内转动连接有第三收纳辊(211)和第四收纳辊(212),所述第一收纳辊(221)、所述第二收纳辊(231)、所述第三收纳辊(211)以及所述第四收纳辊(212)上分别具有多个盘绕槽,所述固定箱(21)的外部还安装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213)和第三伺服电机(21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13)驱动所述第三收纳辊(211)转动,所述第三伺服电机(214)驱动所述第四收纳辊(212)转动,所述固定箱(21)的顶部开设有引线穿孔(215),所述固定箱(21)的一侧开设有引线出口(216),所述固定箱(21)的顶部还安装固定有第一承托板(217)和第二承托板(218),所述第一承托板(217)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压紧辊(2171),所述第二承托板(218)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压紧辊(2181),线芯在所述第一收纳辊(221)和所述第二收纳辊(231)之间被绕成多股不关联的∞形状,之后绕过所述第一承托辊(222)并经过所述第一压紧辊(2171)和所述第二压紧辊(2181)从所述引线穿孔(215)进入至所述固定箱(21)内,并经过所述第三收纳辊(211)和所述第四收纳辊(212)从所述引线穿孔(215)离开所述固定箱(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比特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