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摆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00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摆渡装置,所述移动摆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轨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轨道设在地面上,每个所述第一轨道包括至少两个子轨道,相邻两个所述子轨道之间设有基坑;至少一个托板,所述托板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托板上设有第二轨道,所述托板可上下升降,当所述托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托板的上表面适于与所述地面在同一平面内以使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子轨道对接构成第三轨道;至少一个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第四轨道,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移动板在所述第三轨道上可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摆渡装置,提高了施工效率,便于车辆通过,且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摆渡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运输
,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摆渡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轨道桥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输送装置使预制件在各工位之间输送流转。目前输送装置的横向移动所采用的方案是挖设基坑配套摆渡小车,作业量大,施工周期长,且不便于人员和车辆通过,影响厂区内的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摆渡装置,所述移动摆渡装置需要挖设的基坑面积较小,提高了施工效率,便于车辆和人员通过,提高了安全性,且降低了成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摆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轨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轨道适于设在地面上,每个所述第一轨道包括至少两个子轨道,相邻两个所述子轨道之间设有基坑;至少一个托板,所述托板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托板上设有第二轨道,所述托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上下升降,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托板的上表面适于与所述地面在同一平面内以使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子轨道对接构成第三轨道,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地面的上表面以下;至少一个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第四轨道,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移动板在所述第三轨道上可移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摆渡装置,通过在地面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轨道,并在相邻两个子轨道之间设有基坑,基坑的挖掘面积较小,从而使土工作业量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而且,通过在基坑内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上下升降的托板并使移动板可移动地设在托板上的第二轨道上,托板和移动板可以对基坑起到很好的遮挡作用,使基坑不外露,便于人员以及车辆通过,且提高了整个移动摆渡装置的安全性。另外,移动板的重量较小,便于维修更换。此外,整个移动摆渡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适于与所述地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摆渡装置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托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升降。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器;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器相连;至少一个升降丝杠,所述升降丝杠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所述升降丝杠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升降丝杠的下端与所述基坑的底部相连,所述升降丝杠的上端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当所述驱动器工作时,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升降丝杠上下移动以使所述托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升降。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吊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所述吊环,所述吊环的顶面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平齐或位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以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托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孔,当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托板的正上方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孔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孔上下正对,所述移动摆渡装置进一步包括:定位插杆,所述定位插杆的下端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孔插入所述第二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插杆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孔的内径,所述第二杆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内径且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内径,所述第二杆段适于支撑在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杆段配合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孔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板的对角处;所述第二孔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板的对角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板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牵引孔,每个所述牵引孔内设有定位销。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摆渡装置进一步包括: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钢丝绳适于套设在所述定位销上,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卷扬机工作以带动所述移动板沿所述第三轨道移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摆渡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摆渡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摆渡装置的另一个局部立体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移动摆渡装置的定位插杆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摆渡装置的局部爆炸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板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移动板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托板的立体图;图9是图8中所示的托板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卷扬机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轨道;11:子轨道;2:基坑;3:托板;31:第二轨道;32:第三轨道;33:吊环;34:凹槽;35:第二孔;36:连接板;361:安装定位杆;4:移动板;41:第四轨道;42:第一孔;43:牵引孔;431:定位销;44:轮组;45:轮组架;5:驱动装置;51:驱动器;52:传动机构;521:蜗杆;522:蜗轮;53:升降丝杠;531:定位孔;54:减速器;6:定位插杆;61:第一杆段;62:第二杆段;7:卷扬机;71:钢丝绳;8:地面;81:第五轨道;9:台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摆渡装置。移动摆渡装置可以用于移动台车9。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移动摆渡装置用于移动台车9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摆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轨道1、至少一个托板3和至少一个移动板4。具体而言,至少一个第一轨道1适于设在地面8上,每个第一轨道1包括至少两个子轨道11,相邻两个子轨道11之间设有基坑2。托板3设在基坑2内,托板3上设有第二轨道31,托板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上下升降,当托板3位于第一位置时,托板3的上表面适于与地面8在同一平面内以使第二轨道31的两端与两个子轨道11对接构成第三轨道32,当托板3位于第二位置时托板3位于地面8的上表面以下。移动板4可移动地设在第二轨道31上,移动板4上设有第四轨道41,当托板3位于第一位置时移动板4在第三轨道32上可移动。例如,在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摆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个第一轨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轨道适于设在地面上,每个所述第一轨道包括至少两个子轨道,相邻两个所述子轨道之间设有基坑;/n至少一个托板,所述托板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托板上设有第二轨道,所述托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上下升降,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托板的上表面适于与所述地面在同一平面内以使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子轨道对接构成第三轨道,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地面的上表面以下;/n至少一个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第四轨道,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移动板在所述第三轨道上可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摆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轨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轨道适于设在地面上,每个所述第一轨道包括至少两个子轨道,相邻两个所述子轨道之间设有基坑;
至少一个托板,所述托板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托板上设有第二轨道,所述托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上下升降,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托板的上表面适于与所述地面在同一平面内以使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子轨道对接构成第三轨道,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地面的上表面以下;
至少一个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第四轨道,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移动板在所述第三轨道上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摆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适于与所述地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摆渡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托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摆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器;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器相连;
至少一个升降丝杠,所述升降丝杠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所述升降丝杠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升降丝杠的下端与所述基坑的底部相连,所述升降丝杠的上端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
当所述驱动器工作时,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升降丝杠上下移动以使所述托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摆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超谢通周通平高克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