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80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中的触控电极为轮廓未缺失的触控电极,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为轮廓有缺失的触控电极;第一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包括第一交界电极,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包括第二交界电极;第一交界电极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交界电极包括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设置有补偿结构,补偿结构配置为使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形成补偿交界线,补偿交界线的长度大于基准交界线的长度。本公开增加了第一交界电极与第二交界电极之间补偿交界线的长度,使得轮廓有缺失的触控电极的互容值和容差值与轮廓未缺失的触控电极的互容值和容差值趋于一致,提高了触控性能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面板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显示
,尤指一种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技术已经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中。按照工作原理,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可以分为:电容式、电阻式、红外线式、表面声波式、电磁式、振波感应式以及光学感应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屏具有高灵敏度、长寿命、高透光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中。为了实现更大的屏占比,一些显示面板采用屏内挖孔技术,即在有效显示区内设置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等硬件的挖孔区域。但是,对于集成触控技术的显示面板来说,挖孔区域破坏了触控性能的均一性,降低了触控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结构存在触控性能均一性较差的问题。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触控电极为轮廓未缺失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为轮廓有缺失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邻接的第一交界电极,以及至少一个不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邻接的第一非交界电极,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交界电极邻接的第二交界电极;所述第一交界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二交界电极邻接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交界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交界电极邻接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设置有补偿结构,所述补偿结构配置为使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形成补偿交界线,所述补偿交界线的长度大于基准交界线的长度;所述基准交界线是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一个侧边与邻接的触控电极的一个侧边之间形成的交界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凸起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使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形成折线形的补偿交界线;或者,所述补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凹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使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形成折线形的补偿交界线;或者,所述补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使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形成折线形的补偿交界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凹槽之间。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宽度为相邻的第二凹槽之间距离的1/5~2/3,所述第二凸起的宽度为相邻的第一凹槽之间距离的1/5~2/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凸起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凹槽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凸起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凹槽的数量为1个~5个。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三角形、矩形、梯形、半圆形和半椭圆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侧边和邻接的触控电极的侧边设置有基准凸起,或者设置有基准凹槽,或者设置有基准凸起和基准凹槽,形成折线形的基准交界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侧边上设置第一凸起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侧边上设置基准凸起的数量;或者,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侧边上设置第一凹槽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侧边上设置基准凹槽的数量;或者,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侧边上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的数量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侧边上设置基准凸起和基准凹槽的数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基准凸起的高度;或者,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基准凹槽的深度;或者,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凸起的高度和第一凹槽的深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基准凸起的高度和基准凹槽的深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凸起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所述第二交界电极的第二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凸起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或者,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交界电极的第二凸起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或者,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凸起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交界电极的第二凸起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凸起,所述第二交界电极的第二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凸起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四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凸起的宽度为第一凸起的宽度的1/5~2/3,所述第四凸起的宽度为第二凸起的宽度的1/5~2/3,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为第一凹槽的宽度的1/5~2/3,所述第四凹槽的宽度为第二凹槽的宽度L2的1/5~2/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凸起上设置1~3个第三凸起,每个第一凹槽内设置1~3个第三凹槽,每个第二凸起上设置1~3个第四凸起,每个第二凹槽内设置1~3个第四凹槽。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叠设的桥接层、绝缘层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一连接部,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桥接层包括连接桥,所述连接桥与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界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交界电极为第二触控电极;或者,所述第一交界电极为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交界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或者为金属网格。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显示结构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结构层上的触控结构层,所述触控结构层包括前述的触控结构;所述第二区域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显示结构层如下任意一个位置或多个位置:边缘区域、角部区域和安装孔区域。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交界电极和第二交界电极的侧边设置补偿结构,增加了第一交界电极与第二交界电极之间补偿交界线的长度,使得轮廓有缺失的触控电极的互容值和容差值与轮廓未缺失的触控电极的互容值和容差值趋于一致,提高了触控性能均一性,提高了触控性能。在阅读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图1为一种触控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触控电极轮廓有缺失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结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触控电极为轮廓未缺失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为轮廓有缺失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邻接的第一交界电极,以及至少一个不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邻接的第一非交界电极,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交界电极邻接的第二交界电极;/n所述第一交界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二交界电极邻接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交界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交界电极邻接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设置有补偿结构,所述补偿结构配置为使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形成补偿交界线,所述补偿交界线的长度大于基准交界线的长度;所述基准交界线是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一个侧边与邻接的触控电极的一个侧边之间形成的交界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结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触控电极为轮廓未缺失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为轮廓有缺失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邻接的第一交界电极,以及至少一个不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邻接的第一非交界电极,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交界电极邻接的第二交界电极;
所述第一交界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二交界电极邻接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交界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交界电极邻接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设置有补偿结构,所述补偿结构配置为使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形成补偿交界线,所述补偿交界线的长度大于基准交界线的长度;所述基准交界线是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一个侧边与邻接的触控电极的一个侧边之间形成的交界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凸起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使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形成折线形的补偿交界线;或者,
所述补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凹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使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形成折线形的补偿交界线;或者,
所述补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使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形成折线形的补偿交界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凹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宽度为相邻的第二凹槽之间距离的1/5~2/3,所述第二凸起的宽度为相邻的第一凹槽之间距离的1/5~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凸起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凹槽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凸起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凹槽的数量为1个~5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三角形、矩形、梯形、半圆形和半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侧边和邻接的触控电极的侧边设置有基准凸起,或者设置有基准凹槽,或者设置有基准凸起和基准凹槽,形成折线形的基准交界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侧边上设置第一凸起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非交界电极的侧边上设置基准凸起的数量;或者,所述第一交界电极的第一侧边上设置第一凹槽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其张毅王威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