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和具有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74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变焦镜头和具有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变焦镜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作为整体具有正折光力的后续单元。相邻的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改变。第一透镜单元包括单个透镜,并且后续单元包括在后续单元中最靠近物侧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和在变焦镜头当中最靠近像侧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LP。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焦期间,第二透镜单元朝着物侧移动。预定的条件被满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头和具有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焦镜头和具有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并且适合于具有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装置,诸如摄像机、电子静物相机、广播相机和监控相机。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特开No.(“JP”)2017-156428公开了包括正、负、正、负和正透镜的五单元变焦镜头。JP2017-156428中公开的变焦镜头通过增加变焦期间可移动的透镜单元的数量以增加像差校正的自由度来在整个变焦范围上实现高成像性能。此外,通过在第一透镜单元中仅包括一个或两个透镜来使变焦镜头轻量。JP2016-45491公开了包括正、负、正、正、正和正透镜的六单元变焦镜头。在JP2016-45491中公开的变焦镜头中,第一透镜单元仅包括一个透镜,因此使变焦镜头轻量。然而,JP2017-156428和2016-45491中公开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处相对于传感器尺寸(图像高度)具有长的总光学长度。因此,这些变焦镜头不能被充分使得在整个光学长度方向上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在整个变焦范围上具有高光学性能的紧凑且轻量的变焦镜头、以及具有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作为整体具有正折光力的后续单元。相邻的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改变。所述第一透镜单元包括单个透镜。所述后续单元包括在所述后续单元中最靠近物侧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和在所述变焦镜头当中最靠近像侧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LP。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焦期间,所述第二透镜单元朝着物侧移动。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15.0<νdLP<30.00.50<fLP/ft<2.00其中,νdLP是所述透镜单元LP中包括的正透镜当中具有最高折光力的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ft是望远端处的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并且fLP是所述透镜单元LP的焦距。具有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也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截面图。图2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3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望远端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4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截面图。图5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6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望远端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7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截面图。图8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9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望远端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10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截面图。图11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12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望远端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13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截面图。图14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15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望远端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图16是提供有根据每个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将给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给出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的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a至1e中的每一个的具体描述。图1是当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在广角端(短焦距端)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a的截面图。图2是在变焦镜头1a的广角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图3是在变焦镜头1a的望远端(长焦距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图4是在广角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b的截面图。图5是在变焦镜头1b的广角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图6是在变焦镜头1b的望远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图7是在广角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c的截面图。图8是在变焦镜头1c的广角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图9是在变焦镜头1c的望远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图10是在广角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d的截面图。图11是在变焦镜头1d的广角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图12是在变焦镜头1d的望远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图13是在广角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变焦镜头1e的镜头截面图。图14是在变焦镜头1e的广角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图15是在变焦镜头1e的望远端处无限远处的物体被聚焦时的纵向像差图。根据每个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包括用于诸如摄像机、数字相机或基于胶片的相机的成像装置(图像拾取装置)的成像透镜系统(光学系统)。在图1、4、7、10和13中,左侧是物侧(前侧),并且右侧是像侧(后侧)。在图1中的镜头截面图中,L1是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L2是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3是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并且L4是负折光力,L5是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以及L6是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第三透镜单元L3、第四透镜单元L4、第五透镜单元L5(透镜单元LF)和第六透镜单元L6(透镜单元LP)构成后续单元LR。透镜单元LF在透镜单元LP的物侧与透镜单元LP相邻地部署。在后续单元LR中包括的透镜单元当中,第三透镜单元L3在第二透镜单元L2的像侧与第二透镜单元L2相邻地部署。在图4中的镜头截面图中,L1是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L2是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3是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L4是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L5是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L6是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并且L7是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七透镜单元。第三透镜单元L3、第四透镜单元L4、第五透镜单元L5、第六透镜单元L6(透镜单元LF)和第七透镜单元L7(透镜单元LP)构成后续单元LR。透镜单元LF在透镜单元LP的物侧与透镜单元LP相邻地部署。在后续单元LR中包括的透镜单元当中,第三透镜单元L3在第二透镜单元L2的像侧与第二透镜单元L2相邻地部署。在图7的镜头截面图中,L1是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L2是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3是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L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n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n作为整体具有正折光力的后续单元,/n其中,相邻的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改变,/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由单个透镜组成,/n其中,所述后续单元包括在所述后续单元中最靠近物侧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和在所述变焦镜头当中最靠近像侧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LP,/n其中,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焦期间,所述第二透镜单元朝着物侧移动,/n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n15.0<νdLP<30.0/n0.50<fLP/ft<2.00/n其中,νdLP是所述透镜单元LP中包括的正透镜当中具有最高折光力的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ft是望远端处的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并且fLP是所述透镜单元LP的焦距。/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4 JP 2019-0718921.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
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以及
作为整体具有正折光力的后续单元,
其中,相邻的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变焦期间改变,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由单个透镜组成,
其中,所述后续单元包括在所述后续单元中最靠近物侧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和在所述变焦镜头当中最靠近像侧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镜单元LP,
其中,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焦期间,所述第二透镜单元朝着物侧移动,
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15.0<νdLP<30.0
0.50<fLP/ft<2.00
其中,νdLP是所述透镜单元LP中包括的正透镜当中具有最高折光力的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ft是望远端处的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并且fLP是所述透镜单元LP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单元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透镜单元,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透镜单元中,所述距离在变焦期间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有的透镜单元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焦期间向物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单元包括在所述透镜单元LP的物侧与所述透镜单元LP相邻的透镜单元LF,并且所述透镜单元LF和透镜单元LP之间的距离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焦期间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0.80<f1/ft<2.00
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1.10<f2/fw<-0.50
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焦距,并且fw是广角端处的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畠田隆弘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