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41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包括行走小车和设于行走小车上的除尘器、运行轨道和轨道护罩,轨道护罩三面或四面包围运行轨道,所述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可沿运行轨道各自移动,其中,爆破时所述轨道护罩可至少遮挡靠近掌子面的一定长度的运行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可在运行轨道上移动,爆破前将轨道护罩移动至靠近掌子面的运行轨道一端并遮挡一定长度的运行轨道,可以将飞石阻挡在外,避免飞石进入轨道,爆破后可远程控制轨道护罩退出,控制设有除尘器的行走小车进入隧洞进行除尘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隧洞除尘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和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洞除尘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隧洞除尘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隧洞施工中,常采用钻爆法进行隧洞掘进,但爆破后会产生大量炮烟,含有细微颗粒和有害气体,隧洞中的烟尘会严重威胁到隧洞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一般情况下,隧洞爆破后通风排烟15分钟后,经检测隧洞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都降到允许浓度后,施工人员才可以进入施工,而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降到标准线以下之前,包括除尘人员和设备也无法进入,因此随着隧洞的加深,通风排烟将十分困难,因此通风排烟尘的效率也影响隧洞掘进的速度。另一方面,爆破会产生飞石,飞石会进入隧洞掌子面附近用于行走小车移动的轨道内,破坏轨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洞轨道式除尘装置,该装置能够在爆破时保护运行轨道,避免飞石进入,爆破完成后无需清理轨道,轨道式除尘器就可以迅速进入隧洞进行除尘,将隧洞内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降低到容许工作人员进入的浓度,从而节省等待时间,提高隧洞施工的效率和进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一种隧洞除尘装置的使用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包括行走小车、设于行走小车上的除尘器、运行轨道和轨道护罩,轨道护罩三面或四面包围运行轨道,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可沿运行轨道移动,其中,爆破时所述轨道护罩可至少遮挡靠近掌子面的一定长度的运行轨道。优选的,行走小车与除尘器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轨道护罩内轮廓尺寸,行走小车设有与运行轨道轨头配合的滚轮,运行轨道轨腰设有凹槽,所述轨道护罩设有与运行轨道凹槽配合的滚轮,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分别通过滚轮与运行轨道的配合互不干涉的在运行轨道上移动。进一步的,运行轨道为单轨轨道并固定在隧洞壁上,所述行走小车下部具有倒凹形的底盘,底盘内侧设有与运行轨道配合的滚轮,滚轮轮面与运行轨道轨头表面接触;所述轨道护罩横截面成带缺口的回字形并包围所述运行轨道,轨道护罩设有与凹槽或运行轨道表面配合的滚轮。进一步的,运行轨道设在隧洞侧壁的中部。进一步的,轨道护罩滚轮设在距离所述轨道护罩一端一定距离之外。进一步的,一种隧洞除尘装置还包括:用于收集隧洞环境信息的电子监视器,电子监视器包括摄像头和测深仪,测深仪设在朝向隧洞方向无遮挡的小车车体上,所述摄像头设在小车车顶上;驱动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移动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分别设在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上,所述动力系统设有刹车装置和移动控制装置;主控芯片和供电系统,主控芯片和供电系统分别设在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上,主控芯片、供电系统、电子监视器及移动控制装置通过导线相连,所述主控芯片具有信号接收、传输、处理模块,电子监视器探测到环境信号后,通过导线即时将信息传输给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即时通过导线或无线将信息传输并输出到控制室的输出装置上。控制器,控制器与主控芯片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相连,所述控制器可以向主控芯片发出指令,主控芯片接收指令后可控制移动控制装置做出对应的动作。进一步的,所述除尘器包括水管和调节式喷头,水管固定在行走小车的圆形卡槽上,调节式喷头与水管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式喷头为旋转喷头,旋转喷头上设有旋转控制装置,所述旋转控制装置与主控芯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可以通过主控芯片向旋转控制装置下达旋转喷头的指令。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上述隧洞除尘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运行轨道通过固定锚杆固定在隧洞壁上;2)运行轨道上润滑剂,将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安装在运行轨道上;3)做好电子设备的防水防尘保护;4)爆破前,使用控制器控制轨道护罩向掌子面移动直至轨道护罩遮挡运行轨道靠近掌子面一端的一段距离,控制轨道护罩滚轮刹止;5)爆破后,使用控制器控制轨道护罩滚轮解除刹止,并向外退出;6)使用控制器控制行走小车向隧洞内前进,打开电子监视器,电子监视器实时传输隧洞内的环境信息,控制人员根据测深仪将行走小车移动至指定区域后,将行走小车刹止,并打开水管开关进行喷洒,根据摄像头传输的信息,通过旋转喷头控制器调整旋转喷头喷洒区域或控制行走小车前进后退调整喷洒区域;7)喷洒结束后,使用控制器控制行走小车退出喷洒工作区域,除尘工作结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在运行轨道上设置轨道护罩,可以防止爆破时,飞石进入,确保运行轨道的正常使用;(2)轨道护罩内轮廓尺寸大于行走小车和除尘器组合外轮廓尺寸,轨道护罩与行走小车可以互不干涉的在运行轨道上移动,爆破完成后,可以远程控制轨道护罩退出指定的除尘作业区域,行走小车在测深仪帮助下远程控制移动到除尘作业区域,利用摄像头探查隧洞环境信息传输至后方,控制者根据电子监视器探查到的信息作出相应的控制调整,从而实现无人进入隧洞,除尘器自动进行除尘的目的,而且可以根据摄像头探查的信息调整旋转喷头,或控制行走小车前进后退以实现除尘较佳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隧洞除尘装置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轨道护罩的滚轮与运行轨道左视图;图3为实施例2轨道护罩左视图;图4为运行轨道凹槽示意图;图5为旋转喷头示意图;图6为水管与水管卡槽示意图;图7为行走小车或轨道护罩控制器示意图;图8为旋转喷头控制器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3运行轨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运行轨道;2、固定锚杆;3、行走小车;4、滚轮;5、主控芯片;6、指示灯;7、水管;8、卡槽;9、摄像头;10、测深仪;11、旋转喷头;12、旋转控制装置;13、行走小车或轨道护罩控制器;14、刹车按钮;15、前进摇杆;16、后退摇杆;17、旋转喷头控制器;18、轨道护罩;19、除尘器;20、凹槽;21、第二轨道;22、垫层;101、轨头;102、轨腰;103、轨底;401、第一主动轮;402、第一辅助轮;403、第二主动轮;404、第二辅助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所示,实施例1中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包括运行轨道1、行走小车3、轨道护罩18和设于行走小车3上的除尘器19,所述行走小车3和轨道护罩18设在运行轨道1上,轨道护罩四面包围运行轨道,并可沿运行轨道1各自移动,轨道护罩18可至少遮挡靠近掌子面一端的一定长度的运行轨道1,本实施例中运行轨道1为单轨,显然运行轨道1也可以为双轨。在上述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行走小车3与除尘器19组合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轨道护罩18内轮廓尺寸,行走小车3设有与运行轨道1轨头101配合的滚轮4,运行轨道轨腰102设有凹槽20,所述轨道护罩18设有与运行轨道凹槽20配合的滚轮4,行走小车3和轨道护罩18分别通过滚轮4与运行轨道的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包括行走小车和设于行走小车上的除尘器,其特征是:还包括运行轨道和轨道护罩,轨道护罩三面或四面包围运行轨道,所述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可沿运行轨道移动,其中,爆破时所述轨道护罩可至少遮挡靠近掌子面的一定长度的运行轨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包括行走小车和设于行走小车上的除尘器,其特征是:还包括运行轨道和轨道护罩,轨道护罩三面或四面包围运行轨道,所述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可沿运行轨道移动,其中,爆破时所述轨道护罩可至少遮挡靠近掌子面的一定长度的运行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其特征是:行走小车与除尘器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轨道护罩内轮廓尺寸,行走小车设有与运行轨道轨头配合的滚轮,运行轨道轨腰设有凹槽,所述轨道护罩设有与运行轨道凹槽配合的滚轮,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分别通过滚轮与运行轨道的配合互不干涉的在运行轨道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行轨道为单轨轨道并固定在隧洞壁上,所述行走小车下部具有倒凹形的底盘,底盘内侧设有与运行轨道配合的滚轮,滚轮轮面与运行轨道轨头表面接触;所述轨道护罩横截面成带缺口的回字形并包围所述轨道,轨道护罩设有与凹槽或运行轨道表面配合的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行轨道设在隧洞侧壁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其特征是:轨道护罩滚轮设在距离所述轨道护罩一端一定距离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隧洞除尘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用于收集隧洞环境信息的电子监视器,电子监视器包括摄像头和测深仪,测深仪设在朝向隧洞方向无遮挡的小车车体上,所述摄像头设在小车车顶上;
驱动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移动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分别设在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上,所述动力系统设有刹车和移动控制装置;
主控芯片和供电系统,主控芯片和供电系统分别设在行走小车和轨道护罩上,主控芯片、供电系统、电子监视器及移动控制装置通过导线相连,所述主控芯片具有信号接收、传输、处理模块,电子监视器探测到环境信号后,通过导线即时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江董合费陈毓慧温正军王生邱浩孙智莉王洲徐温仁林克慧胡晓凡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瓯江引水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