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8141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涉及电能计量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通信模块检测单元,用于运输、检测通信模块,并且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由两条互相平行的检测单元输送线构成的可扩展、可延伸的柔性检定线体,并且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上设置有自动定位接线单元,用于实现通信模块的精确定位和自动化接线或拆线;上下料单元,用于移载检测完毕或者待检测的通信模块;周转箱输送单元,用于运输或周转承载通信模块的箱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兼容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等不同外观尺寸和接口规范的通信模块,定位准确度高,接线成功率高,方便分拣,具有较好的扩展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或民用计量电能的计量仪表
,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测技术
中,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对各信息采集点用电信息采集的设备,简称采集终端。该终端能够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输以及转发或执行控制命令的设备。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按应用场所分为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包括集中器、采集器)、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等类型。通信模块是安装在电能表、采集终端、集中器上,采用宽带电力线载波、窄带电力线载波、无线通信、GPRS通信等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或通信设备。电能表和采集终端是智能电网的计量和管理的核心信息节点,其能够确保电能表和采集终端的用电信息能够自动、及时、准确上传到管理平台,以实现智能电网信息化。电测的完成离不开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在投入工作时,需要检测其质量的好坏,这关系到通信工作能否正常进行。现有技术主要有三种通信模块的检测方式:1、采用人工检测装置的方式进行检测,这种方式采用固定的检测测试装置,包含有一个连接器底座、电气测试单元、控制计算机及软件等,需要人工将模块插到连接器底座,再通过软件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人工取下模块,此种方法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可靠性差,检测量大时需要大量人工和设备,自动化程度差。2、采用一种带托盘的输送及检测系统,一个托盘上可以旋转多个(如6个或9个)模块,托盘输送线将模块送到检测单元,定位机构对托盘和工件进行二次定位后,接线机构自动将连接器接线座接入到每个模块,此种方式由于需要托盘转载,在二次定位后对接线座的定位精度要求高,一个工件没有接线成功时,无法进行二次接线,检测完成后,不方便进行单独的工件处理如工件RFID身份认证、不合格分拣等。3、采用一种柔性输送线体完成模块的直接输送,不需托盘,模块到测试位置后,有专门的二次定位机构进行二次夹紧定位,接线机构再推动接线座完成接线,此种方式实现了模块的单独输送和一对一定位接线,但柔性输送线的对于特定结构模块适应性差,无法输送,定位接线是两套机构,机构复杂,对装配要求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就急需一种新型的通信模块检测流水线实现通信模块的批量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检测单元,该单元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兼容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等不同外观尺寸和接口规范的通信模块,定位准确度高,接线成功率高,方便分拣,具有较好的扩展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信模块检测单元,用于运输、检测通信模块,并且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由两条互相平行的检测单元输送线构成的可扩展、可延伸的柔性检定线体,并且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上设置有自动定位接线单元,用于实现通信模块的精确定位和自动化接线或拆线;上下料单元,用于移载检测完毕或者待检测的通信模块;周转箱输送单元,用于运输或周转承载通信模块的箱体;其中所述上下料单元设置在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和所述周转箱输送单元之间,所述模块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上下料单元的输入端驳接,所述上下料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上下料单元的输入端驳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上还依次设置有检测单元输送线入口、输送进料机构、皮带输送线间隔隔板、外观检测单元、耐压检测单元、通信功能检测单元、输送出料机构和检测单元输送线出口;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为柔性链板输送线或平皮带输送线;所述输送进料机构和所述输送出料机构分别为用于将通信模块从外部输送线送入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或从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送出到外部输送线的辅助进出料装置;所述皮带输送线间隔隔板为等距离布置,用于将通信模块拉开等分间距,以便与检测位对接;所述外观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两侧,用于检测通信模块的正面铭牌内容及反面的接插件的针位;所述耐压检测单元为用于测试通信模块的耐压性能的检测单元;所述通信功能检测单元为用于测试通信模块的通信功能的检测单元。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耐压检测单元和所述通信功能检测单元分别设置为6个检测工位为一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定位接线单元与检测单元输送线垂直交叉设置,并且所述定位接线单元包含垂直固定设置在检测单元输送线的一侧的挡板,所述定位接线单元还包含设置在检测单元输送线的另一侧的接线推进机构122、内侧护栏、接线座和接线转接电路板;其中:所述挡板具有位置光电传感器,用于阻止检测单元输送线的通信模块;所述内侧护栏用于导向检测单元输送线上的通信模块;所述接线转接电路板和所述接线推进机构122分别与所述接线座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接线座上设置有两组不同的接线探针座,以适应两种不同规格、不同插座位置的通信模块,所述接线转接电路板上设置有转接通用插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推进机构122包括固定接线导向定位叉、弹性拨杆活动定位叉、接线座伸缩导向轴和接线伸缩推动气缸,通过所述固定接线导向定位叉和弹性拨杆活动定位叉二者结构的配合实现通信模块的位置定位,所述接线座伸缩导向轴设置成引导接线伸缩推动气缸的运动方向。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伸缩推动气缸为1个伸缩推动气缸,用于为接线座提供前后运动的动力。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接线导向定位叉为带有锲形端部的定位叉,所述弹性拨杆活动定位叉为联接有连杆机构的“T”字型结构,通过连杆机构的工作方式自动向内摆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座为带有喇叭口状导向外沿的弹性探针接线座,探针与所述接线座的定位精度偏差距离小于0.1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下料单元上设置有上下料机器人、上料单元、下料单元和上料箱接驳单元;其中所述上下料机器人设置有间距可调整的六只抓手,通过自动调整抓手间距而柔性兼容两种不同尺寸的通信模块,所述上料单元和下料单元分别与检测单元输送线驳接,所述上料箱接驳单元与所述周转箱输送单元驳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周转箱输送单元上设置在周转箱输送线,所述周转箱输送线上依次设置有检定入口、整箱拆垛单元、第二资产识别单元、资产绑定单元、第一码垛单元、第二码垛单元、第三码垛单元和检定出口。积极有益的效果:本技术通过设计出通信模块检测单元实现多种型号和结构的通信模块检测,能够兼容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等不同外观尺寸和接口规范的通信模块,大大节省了流水线的占地面积,提高了单位面积内的检定产量,从而提高了检定工作效率;本技术通过PLC系统和上位计算机系统,完成通信模块的自动化检测、直接输送,其检测定位准确度高,接线成功率高,且方便分拣;本技术的周转箱输送单元、上下料单元、通信模块检测单元三大单元模块中,其中上下料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通信模块检测单元(1),用于运输、检测通信模块,并且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1)由两条互相平行的检测单元输送线(109)构成的可扩展、可延伸的柔性检定线体,并且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1)上设置有自动定位接线单元(110),用于实现通信模块的精确定位和自动化接线或拆线;/n上下料单元(2),用于移载检测完毕或者待检测的通信模块;/n周转箱输送单元(3),用于运输或周转承载通信模块的箱体;/n其中所述上下料单元(2)设置在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1)和所述周转箱输送单元(3)之间,所述模块检测单元(1)的输出端与所述上下料单元(2)的输入端驳接,所述上下料单元(2)的输出端与所述上下料单元(2)的输入端驳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通信模块检测单元(1),用于运输、检测通信模块,并且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1)由两条互相平行的检测单元输送线(109)构成的可扩展、可延伸的柔性检定线体,并且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1)上设置有自动定位接线单元(110),用于实现通信模块的精确定位和自动化接线或拆线;
上下料单元(2),用于移载检测完毕或者待检测的通信模块;
周转箱输送单元(3),用于运输或周转承载通信模块的箱体;
其中所述上下料单元(2)设置在所述通信模块检测单元(1)和所述周转箱输送单元(3)之间,所述模块检测单元(1)的输出端与所述上下料单元(2)的输入端驳接,所述上下料单元(2)的输出端与所述上下料单元(2)的输入端驳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109)上还依次设置有检测单元输送线入口(101)、输送进料机构(102)、皮带输送线间隔隔板(103)、外观检测单元(104)、耐压检测单元(105)、通信功能检测单元(106)、输送出料机构(107)和检测单元输送线出口(108);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109)为柔性链板输送线或平皮带输送线;
所述输送进料机构(102)和所述输送出料机构(107)分别为用于将通信模块从外部输送线送入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109)或从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109)送出到外部输送线的辅助进出料装置;
所述皮带输送线间隔隔板(103)为等距离布置,用于将通信模块拉开等分间距,以便与检测位对接;
所述外观检测单元(104)设置在所述检测单元输送线(109)两侧,用于检测通信模块的正面铭牌内容及反面的接插件的针位;
所述耐压检测单元(105)为用于测试通信模块的耐压性能的检测单元;
所述通信功能检测单元(106)为用于测试通信模块的通信功能的检测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检测单元(105)和所述通信功能检测单元(106)分别设置为6个检测工位为一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模块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定位接线单元(110)与检测单元输送线(109)垂直交叉设置,并且所述定位接线单元(110)包含垂直固定设置在检测单元输送线(109)的一侧的挡板(111),所述定位接线单元(110)还包含设置在检测单元输送线(109)的另一侧的接线推进机构(122)、内侧护栏(114)、接线座(115)和接线转接电路板(118);其中:
所述挡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冰余义宙韩振杰李长宣张林李会丽董翠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