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77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该轮胎相对于车辆的安装位置是指定的,该轮胎包括胎面部分,该胎面部分具有第一胎面边缘和第二胎面边缘并且设置有三个主槽和四个陆地部分。主槽包括第一胎肩主槽、第二胎肩主槽和胎冠主槽。陆地部分包括第一中间陆地部分和第二中间陆地部分。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在轮胎赤道上。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有第一横向窄槽。第一横向窄槽包括第一深部、第二深部和位于第一深部与第二深部之间的第一浅部,以提高转向稳定性和驾乘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更具体地涉及胎面部分被三个周向主槽轴向分成四个陆地部分的轮胎。
技术介绍
下面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轮胎,该轮胎的胎面部分被三个周向主槽轴向分成四个陆地部分,并且每个陆地部分形成为在轮胎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的肋。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040156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通常,当充气轮胎的胎面部分的陆地部分具有高的刚度时,存在提高转向稳定性并同时降低驾乘舒适性的趋势。特别地,在胎面部分如专利文献1的轮胎中那样由四个陆地部分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各个陆地部分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宽度较大且在宽度方向上的刚度较高,因此上述趋势趋于显著。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证明一种这样的轮胎,该轮胎的胎面部分被轴向分成四个陆地部分,并且该轮胎可以发挥优异的转向稳定性和驾乘舒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轮胎包括胎面部分,该胎面部分具有第一胎面边缘和第二胎面边缘,第一胎面边缘和第二胎面边缘在轮胎安装于车辆上时分别位于车辆的外侧和内侧,并且胎面部分设置有三个主槽,所述三个主槽在轮胎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以将胎面部分分成四个陆地部分,其中,所述三个主槽是设置在轮胎赤道与第一胎面边缘之间的第一胎肩主槽、设置在轮胎赤道与第二胎面边缘之间的第二胎肩主槽、以及设置在第一胎肩主槽与第二胎肩主槽之间的胎冠主槽,并且所述四个陆地部分包括位于第一胎肩主槽与胎冠主槽之间的第一中间陆地部分和位于第二胎肩主槽与胎冠主槽之间的第二中间陆地部分,其中,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成使得轮胎赤道定位在第一中间陆地部分的地面接触表面中,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有穿过第一中间陆地部分的多个横向窄槽,横向窄槽包括第一横向窄槽,并且第一横向窄槽各自包括第一深部、第二深部以及位于第一深部与第二深部之间的第一浅部,第一浅部的深度小于第一深部和第二深部。优选的是,横向窄槽包括第二横向窄槽,并且第二横向窄槽各自包括:第三深部,第三深部设置成在第三深部的长度内包括第二横向窄槽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中心;第二浅部,第二浅部的深度小于第三深部,并且第二浅部设置在第三深部的第一胎面边缘所在侧上;以及第三浅部,第三浅部的深度小于第二浅部,并且第三浅部设置在第三深部的第二胎面边缘所在侧上。优选的是,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还设置有非横向窄槽,非横向窄槽从胎冠主槽延伸并且不穿过第一中间陆地部分。优选的是,第二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有穿过第二中间陆地部分的横向窄槽、以及从胎冠主槽延伸并且不穿过第二中间陆地部分的非横向窄槽。优选的是,第二中间陆地部分中的横向窄槽包括第三横向窄槽,并且第三横向窄槽各自在第三横向窄槽的横截面中包括宽度不大于1.5mm的窄部和宽度比该窄部大并且在第二中间陆地部分的地面接触表面处开口的宽部。优选的是,第三横向窄槽各自包括:第一槽部,第一槽部向胎冠主槽开口;第二槽部,第二槽部向第二胎肩主槽开口;以及第三槽部,第三槽部位于第一槽部与第二槽部之间,并且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中的每一者包括上述窄部和在地面接触表面处开口的上述宽部,然而第三槽部仅包括上述宽部而不包括上述窄部。优选的是,第二中间陆地部分中的横向窄槽包括第四横向窄槽,并且第四横向窄槽中的每个第四横向窄槽的槽底部在包括第四横向窄槽的位于胎冠主槽所在侧上的端部的区域中升高。优选的是,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有穿过第一中间陆地部分的第二横向窄槽,第一横向窄槽各自包括第一深部、第二深部以及位于第一深部与第二深部之间的第一浅部,第一浅部的深度小于第一深部和第二深部,并且第二横向窄槽各自包括第二浅部、第三浅部以及位于第二浅部与第三浅部之间的第三深部,第三深部的深度大于第二浅部和第三浅部。优选的是,第二浅部设置在第三深部的第一胎面边缘所在侧上,并且第二浅部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三浅部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长度。优选的是,第二浅部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浅部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长度。优选的是,第三浅部的槽深度小于第一浅部的槽深度。优选的是,第三浅部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浅部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长度。优选的是,第一横向窄槽各自包括宽度不大于1.5mm的窄部、以及宽度比该窄部大并且在第一中间陆地部分的地面接触表面处开口的宽部。优选地,第二横向窄槽各自具有在第二横向窄槽的整个长度和整个深度上不大于1.5mm的宽度。优选的是,第二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有穿过第二中间陆地部分的横向窄槽,并且第二中间陆地部分中的横向窄槽各自包括第四浅部、第五浅部以及位于第四浅部与第五浅部之间的第四深部,第四深部的深度大于第四浅部和第五浅部。优选的是,第五浅部设置在第四深部的第二胎面边缘所在侧上,并且第五浅部的深度大于第四浅部的深度。优选的是,所述四个陆地部分包括位于第一胎面边缘与第一胎肩主槽之间的第一胎肩陆地部分和位于第二胎面边缘与第二胎肩主槽之间的第二胎肩陆地部分,并且第二胎肩陆地部分设置有多个胎肩窄槽。优选的是,第二胎肩陆地部分的地面接触表面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四个陆地部分中是最小的。优选的是,第二胎肩陆地部分的地面接触表面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胎面宽度的0.10倍。优选的是,第一胎肩陆地部分的地面接触表面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四个陆地部分中是最大的。因此,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由于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在轮胎赤道上,因此抑制了胎面部分的过度变形,并且表现出优异的转向稳定性。此外,由于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被横向窄槽穿过,因此第一中间陆地部分的刚度被适度降低,并且获得了优异的驾乘舒适性。此外,由于横向窄槽包括第一横向窄槽、第一横向窄槽各自包括第一深部和第二深部以及位于第一深部与第二深部之间的第一浅部,因此在保持转向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驾乘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分的展开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中间陆地部分和第二中间陆地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2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图5是沿着图2的线C-C截取的横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2的线D-D截取的横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2的线E-E截取的横截面图。图8是沿着图2的线F-F截取的横截面图。图9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胎肩陆地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沿着图9的线G-G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1是图1中所示的第二胎肩陆地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线H-H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3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分的展开图。图14是比较示例1的横向窄槽的横截面图。图15是比较示例2的胎面部分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分2的展开图。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例如为乘用车、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胎面部分,所述胎面部分具有第一胎面边缘和第二胎面边缘,所述第一胎面边缘和所述第二胎面边缘在所述轮胎安装于车辆上时分别位于所述车辆的外侧和内侧,所述胎面部分设置有三个主槽,所述三个主槽在轮胎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以将所述胎面部分分成四个陆地部分,其中,/n所述三个主槽是设置在轮胎赤道与所述第一胎面边缘之间的第一胎肩主槽、设置在所述轮胎赤道与所述第二胎面边缘之间的第二胎肩主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胎肩主槽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槽之间的胎冠主槽,并且所述四个陆地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槽与所述胎冠主槽之间的第一中间陆地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胎肩主槽与所述胎冠主槽之间的第二中间陆地部分,/n其中,/n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成使得所述轮胎赤道定位在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的地面接触表面中,/n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的多个横向窄槽,/n所述横向窄槽包括第一横向窄槽,并且/n所述第一横向窄槽各自包括第一深部、第二深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深部与所述第二深部之间的第一浅部,所述第一浅部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深部和所述第二深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3 JP 2019-071436;20190403 JP 2019-071437;201.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胎面部分,所述胎面部分具有第一胎面边缘和第二胎面边缘,所述第一胎面边缘和所述第二胎面边缘在所述轮胎安装于车辆上时分别位于所述车辆的外侧和内侧,所述胎面部分设置有三个主槽,所述三个主槽在轮胎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以将所述胎面部分分成四个陆地部分,其中,
所述三个主槽是设置在轮胎赤道与所述第一胎面边缘之间的第一胎肩主槽、设置在所述轮胎赤道与所述第二胎面边缘之间的第二胎肩主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胎肩主槽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槽之间的胎冠主槽,并且所述四个陆地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槽与所述胎冠主槽之间的第一中间陆地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胎肩主槽与所述胎冠主槽之间的第二中间陆地部分,
其中,
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成使得所述轮胎赤道定位在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的地面接触表面中,
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的多个横向窄槽,
所述横向窄槽包括第一横向窄槽,并且
所述第一横向窄槽各自包括第一深部、第二深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深部与所述第二深部之间的第一浅部,所述第一浅部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深部和所述第二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横向窄槽包括第二横向窄槽,并且
所述第二横向窄槽各自包括:
第三深部,所述第三深部设置成在所述第三深部的长度内包括所述第二横向窄槽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中心,
第二浅部,所述第二浅部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深部,并且所述第二浅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深部的所述第一胎面边缘所在侧上,以及
第三浅部,所述第三浅部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浅部,并且所述第三浅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深部的所述第二胎面边缘所在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还设置有非横向窄槽,所述非横向窄槽从所述胎冠主槽延伸并且不穿过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分设置有:
穿过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分的横向窄槽,以及
从所述胎冠主槽延伸并且不穿过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分的非横向窄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分中的所述横向窄槽包括第三横向窄槽,并且
所述第三横向窄槽各自在所述第三横向窄槽的横截面中包括宽度不大于1.5mm的窄部和宽度比所述窄部大并且在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分的地面接触表面处开口的宽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三横向窄槽各自包括:
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向所述胎冠主槽开口,
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向所述第二胎肩主槽开口,以及
第三槽部,所述第三槽部位于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二槽部之间,并且
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的每一者包括所述窄部和在地面接触表面处开口的所述宽部,
然而所述第三槽部仅包括所述宽部而不包括所述窄部。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分中的所述横向窄槽包括第四横向窄槽,并且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好祐藤田将之青木大亮今井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