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元芝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770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地梁和训练机构,两个支撑地梁的顶端面左侧均焊接有支撑柱,两根支撑柱的顶端固定焊接有座椅,两根支撑地梁的顶端面右侧之间固定设有安装座,安装座的顶端面中心向焊接有调节套筒,转动杆的底端面连接有第一伞齿轮,训练机构包括有传动轴,传动轴转动贯穿操作凹槽的内腔底端左右侧壁,传动轴固定套接有位于操作凹槽内腔底端的第二伞齿轮,传动轴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与传动轴相互垂直的联动杆,两根联动杆的尖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设有与联动杆相互垂直的踏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对病患的下肢进行康复性训练,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也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神经内科康复训练相关
,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下肢体不灵敏或偏瘫等症状,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疾病带来的后遗症,保持肢体的正常机能;为了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需要通过对患者下肢的锻炼提高康复效果;目前的康复训练多由医护人员搀扶进行,操作较为麻烦,给医务工作带来了负担;现有的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在进行下肢锻炼时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训练效果不明显的缺点,从而影响了神经内科康复训练的效果,所以这里设计生产了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地梁和训练机构,两个所述支撑地梁前后正对,且相对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焊接有连杆,两个所述支撑地梁的顶端面左侧均焊接有支撑柱,两根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焊接有座椅,两根所述支撑地梁的顶端面右侧之间固定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端面向左下方倾斜45度,所述安装座的顶端面中心向焊接有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的顶端面中心同体向下凹陷有操作凹槽,所述操作凹槽的内腔竖直方向转动套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顶端面固定设有位于调节套筒上方的转盘,所述转动杆的底端面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训练机构包括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贯穿操作凹槽的内腔底端左右侧壁,所述传动轴固定套接有位于操作凹槽内腔底端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相互垂直,且相互啮合,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与传动轴相互垂直的联动杆,且两根联动杆分别位于传动轴的上下两侧,两根所述联动杆的尖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设有与联动杆相互垂直的踏板。优选的,两根所述支撑柱呈八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调节套筒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且与安装座的顶端面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操作凹槽为倒立T型结构。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顶端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内腔固定插接有按摩靠板,两个所述按摩靠板相对侧壁均内嵌有若干个呈矩形分布且可自由转动的按摩磁石。优选的,每个所述踏板靠近按摩靠板的一侧侧壁与按摩靠板的按摩磁石侧壁之间的间隙为5mm。优选的,所述转盘的顶端面边缘位置设有可自转的辅助套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为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便于对病患的下肢进行康复性训练,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也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简单方便。2.本技术,通过设置按摩靠板,且按摩靠板上设有按摩磁石,病患的两只脚跟随踏板发生位置变化的同时,与按摩磁石之间产生滑动摩擦,利用按摩磁石对病患的腿部进行按摩,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按摩靠板侧面剖视图。图中:1、座椅;2、支撑柱;3、支撑地梁;4、连杆;5、训练机构;51、传动轴;52、联动杆;53、踏板;54、第二伞齿轮;6、安装槽;7、安装座;8、按摩靠板;81、按摩磁石;9、调节套筒;91、转盘;92、辅助套轴;93、转动杆;94、第一伞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使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地梁3和训练机构5,两个支撑地梁3前后正对,且相对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焊接有连杆4,两个支撑地梁3的顶端面左侧均焊接有支撑柱2,两根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焊接有座椅1,两根支撑地梁3的顶端面右侧之间固定设有安装座7,安装座7的顶端面向左下方倾斜45度,安装座7的顶端面中心向焊接有调节套筒9,调节套筒9的顶端面中心同体向下凹陷有操作凹槽,操作凹槽的内腔竖直方向转动套接有转动杆93,且转动杆93的顶端面固定设有位于调节套筒9上方的转盘91,转动杆93的底端面连接有第一伞齿轮94,训练机构5包括有传动轴51,传动轴51转动贯穿操作凹槽的内腔底端左右侧壁,传动轴51固定套接有位于操作凹槽内腔底端的第二伞齿轮54,第一伞齿轮94与第二伞齿轮54相互垂直,且相互啮合,传动轴51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与传动轴51相互垂直的联动杆52,且两根联动杆52分别位于传动轴51的上下两侧,两根联动杆52的尖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设有与联动杆52相互垂直的踏板53。其中,安装座7的顶端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6,两个安装槽6的内腔固定插接有按摩靠板8,两个按摩靠板8相对侧壁均内嵌有若干个呈矩形分布且可自由转动的按摩磁石81。本实施例中,病患可坐在座椅1上,两脚分别踩踏在两个踏板53上端面同时,病患将两腿部与两个按摩靠板8的按摩磁石81接触,单手转动转盘91,转盘91带动转动杆93转动,第一伞齿轮94跟随转动杆93同步转动,与第一伞齿轮94相互啮合的第二伞齿轮54同步转动,第二伞齿轮54的转动带动了传动轴51的转动,传动轴51分别转动贯穿操作凹槽的内腔底端左右侧壁,使得传动轴51两端上下两侧的两根联动杆52分别带动踏板53转动,而踏板53与联动杆52之间相对转动,所以病患的两只脚踩踏在踏板53上端面,只是跟随踏板53做圆周运动,踏板53本身不发生转动,使得病患的两只脚交替上下变化位置,便于对病患的下肢进行康复性训练,提高病患腿部的能动性,肢体的正常机能,减小疾病带来的后遗症,另外,通过设置按摩靠板8,且按摩靠板8上设有按摩磁石81,病患的两只脚跟随踏板53发生位置变化的同时,与按摩磁石81之间产生滑动摩擦,利用按摩磁石81对病患的腿部进行按摩,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实施例2请参阅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中,两根支撑柱2呈八字形结构,提高支撑稳定性。调节套筒9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且与安装座7的顶端面相互垂直,这样使得调节套筒9与安装座7顶端面相互垂直,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45度,也便于病患坐在座椅1上,来操作转盘91。操作凹槽为倒立T型结构,便于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第一伞齿轮94与第二伞齿轮54相互啮合。每个踏板53靠近按摩靠板8的一侧侧壁与按摩靠板8的按摩磁石81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地梁(3)和训练机构(5),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地梁(3)前后正对,且相对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焊接有连杆(4),两个所述支撑地梁(3)的顶端面左侧均焊接有支撑柱(2),两根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焊接有座椅(1),两根所述支撑地梁(3)的顶端面右侧之间固定设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顶端面向左下方倾斜45度,所述安装座(7)的顶端面中心向焊接有调节套筒(9),所述调节套筒(9)的顶端面中心同体向下凹陷有操作凹槽,所述操作凹槽的内腔竖直方向转动套接有转动杆(93),且转动杆(93)的顶端面固定设有位于调节套筒(9)上方的转盘(91),所述转动杆(93)的底端面连接有第一伞齿轮(94),所述训练机构(5)包括有传动轴(51),所述传动轴(51)转动贯穿操作凹槽的内腔底端左右侧壁,所述传动轴(51)固定套接有位于操作凹槽内腔底端的第二伞齿轮(54),所述第一伞齿轮(94)与第二伞齿轮(54)相互垂直,且相互啮合,所述传动轴(51)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与传动轴(51)相互垂直的联动杆(52),且两根联动杆(52)分别位于传动轴(51)的上下两侧,两根所述联动杆(52)的尖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设有与联动杆(52)相互垂直的踏板(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地梁(3)和训练机构(5),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地梁(3)前后正对,且相对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焊接有连杆(4),两个所述支撑地梁(3)的顶端面左侧均焊接有支撑柱(2),两根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焊接有座椅(1),两根所述支撑地梁(3)的顶端面右侧之间固定设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顶端面向左下方倾斜45度,所述安装座(7)的顶端面中心向焊接有调节套筒(9),所述调节套筒(9)的顶端面中心同体向下凹陷有操作凹槽,所述操作凹槽的内腔竖直方向转动套接有转动杆(93),且转动杆(93)的顶端面固定设有位于调节套筒(9)上方的转盘(91),所述转动杆(93)的底端面连接有第一伞齿轮(94),所述训练机构(5)包括有传动轴(51),所述传动轴(51)转动贯穿操作凹槽的内腔底端左右侧壁,所述传动轴(51)固定套接有位于操作凹槽内腔底端的第二伞齿轮(54),所述第一伞齿轮(94)与第二伞齿轮(54)相互垂直,且相互啮合,所述传动轴(51)的两端均转动设有与传动轴(51)相互垂直的联动杆(52),且两根联动杆(52)分别位于传动轴(51)的上下两侧,两根所述联动杆(52)的尖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设有与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元芝罗承帅杨华荣
申请(专利权)人:汪元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