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71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整流模块、第一滤波模块、SIC管开关、第二整流模块以及第二滤波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与第二整流模块分别通过一检测保护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SIC管开关连接,控制模块还通过散热控制模块与散热模块连接,散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散热模块对电源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检测保护电路检测高温电源的温度并输出温度信息至控制模块进行判断,通过判断后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散热模块对高温电源进行散热,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保护高温电源,解决了现有的DC‑DC电源模块因芯片发热量大而无法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路保护
,具体是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地下勘探、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制造中大都会使用到电子设备,且这些电子设备通常是在极端高温环境下进行工作。在这些电子设备中,电源系统是设备工作的基础。由于开关电源相对于线性电源具有小型化、高频化、高效率的优势,使得开关电源在电源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市场上的开关电源多采用DC-DC电源模块,DC-DC电源模块可为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但是,DC-DC电源模块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DC-DC电源模块的芯片发热量大,进而导致不能满足高温环境(如地下勘探、井下作业、航空航天以及汽车运行)下的使用需求。因此,设计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DC-DC电源模块因芯片发热量大而无法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问题,通过采用检测保护电路进行过温保护,同时可以进行宽范围的调整输入电压,使其可以在井下恶劣环境中使用,且发热低,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包括用于对电源进行散热的散热模块,该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整流模块、第一滤波模块、SIC管开关、第二整流模块以及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第二整流模块分别通过一检测保护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SIC管开关连接,控制模块还通过散热控制模块与散热模块连接,所述散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散热模块对电源进行散热;所述检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1A、第二比较器U2A、三极管Q1、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VCC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控制模块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和第一电阻R1一端以及第一比较器U1A的2管脚连接,且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一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还与第二比较器U2A的2管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以及第二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GND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第一MOS管Q2以及第二MOS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A的1管脚与控制模块连接,且第一比较器U1A的3管脚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U2A的1管脚与控制模块连接,且第二比较器U2A的3管脚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来改变测量的准确度,同时通过第一比较器U1A与第二比较器U2A的1管脚输出比较结果并送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发出信号来控制第一MOS管Q2与第二MOS管Q3的工作,进而可以对温度进行精准调节,使高温电源有更宽的温度适用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保护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源的温度并输出温度信息至控制模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提供驱动波形来驱动SIC管开关的开通关断。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用于对输入交流电进行整流形成直流电,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用于对SIC管开关的输出进行整流,所述SIC管开关用于对直流电进行斩波,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第二滤波模块均用于对前一级的输出进行杂波滤除;通过第一滤波模块与第二滤波模块对变压器输出的脉动电流进行整流储能,把具有脉动的电流转化成平滑的、满足性能要求的直流电并提供给负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检测保护电路输出的温度信息并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驱动模块、散热控制模块和散热模块的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了检测保护电路、控制模块、散热控制模块与散热模块,通过检测保护电路检测所述高温电源的温度并输出温度信息至控制模块,进而通过控制模块判断检测保护电路输出的温度信息并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驱动模块、散热控制模块和散热模块进行工作,通过散热模块对高温电源进行散热,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保护高温电源,可以用于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解决了现有的DC-DC电源模块因芯片发热量大而无法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中检测保护电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整流模块、第一滤波模块、SIC管(碳化硅管)开关、第二整流模块以及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第二整流模块分别通过一检测保护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SIC管开关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通过散热控制模块与散热模块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整流模块与第一滤波模块相连,第一滤波模块与SIC管开关相连的同时与一检测保护电路相连,且该检测保护电路与控制模块双向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SIC管开关相连,所述SIC管开关与第二整流模块相连的同时,该第二整流模块与一检测保护电路相连,且该检测保护电路与第二滤波模块相连。进一步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1A、第二比较器U2A、三极管Q1、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所述三极管Q1可以采用BC846,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的三极管,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这里并不作限定。进一步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VCC(电源)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控制模块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和第一电阻R1一端以及第一比较器U1A的2管脚连接,且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一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还同时与第二比较器U2A的2管脚连接。进一步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以及第二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GND(地线)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第一MOS管Q2以及第二MOS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A的1管脚与控制模块连接,且第一比较器U1A的3管脚与控制模块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包括用于对电源进行散热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整流模块、第一滤波模块、SIC管开关、第二整流模块以及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第二整流模块分别通过一检测保护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SIC管开关连接,控制模块还通过散热控制模块与散热模块连接,所述散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散热模块对电源进行散热;/n所述检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1A、第二比较器U2A、三极管Q1、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包括用于对电源进行散热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整流模块、第一滤波模块、SIC管开关、第二整流模块以及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第二整流模块分别通过一检测保护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SIC管开关连接,控制模块还通过散热控制模块与散热模块连接,所述散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散热模块对电源进行散热;
所述检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1A、第二比较器U2A、三极管Q1、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范围高温电源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VCC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控制模块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和第一电阻R1一端以及第一比较器U1A的2管脚连接,且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一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还与第二比较器U2A的2管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以及第二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GND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剑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航电新能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