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调节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753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0
本案公开一种电压调节模块,包含印刷电路板组件、磁芯组件及塑封层。印刷电路板组件包含印刷电路板、至少一开关电路、至少一第一铜柱、至少一第二铜柱以及至少一第三铜柱,印刷电路板包含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铜柱、第二铜柱及第三铜柱设置于第二面上,开关电路设置于第一面上,磁芯组件设置于第二面上,且包含第一孔洞,以供第一铜柱穿设,使第一铜柱与磁芯组件相互配合而形成电感,塑封层对印刷电路板组件及磁芯组件双面塑封,并形成相对的第一塑封面及第二塑封面,第一铜柱、第二铜柱及第三铜柱的各端面分别暴露于第二塑封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压调节模块
本案为一种电压调节模块,尤指一种可减少尺寸的电压调节模块。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A及图1B,其中图1A为第一种习知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及图1B所示,习知第一种电子装置1采用水平供电结构,且包含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11、电压调节模块12、系统板13及输出电容14。系统板13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电压调节模块12用以转换所接收的输入电压为调节电压,并提供给中央处理器11,且电压调节模块12与中央处理器11皆设置于系统板13的第一表面上。另外,为了满足负载动态切换的要求,电压调节模块12的输出端靠近中央处理器11的供电输入端。输出电容14设置于系统板13的第二表面上,并与中央处理器11的供电输入端相邻。此外,电压调节模块12更包括印刷电路板15及磁性组件16。磁性组件16设置于印刷电路板15上,且在印刷电路板15和磁性组件16之间的空隙里可设置开关组件。印刷电路板15设置于系统板13的第一表面上,借此电压调节模块12产生的热能可通过印刷电路板15传送至系统板13,进而利用系统板13的散热系统(未图标)进行散热。然而随着中央处理器11所需的电流越来越大,电子装置的体积要求越来越小,图1A所示的中央处理器11及电压调节模块12放置在系统板13的同一侧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负载动态切换的要求。请参阅图2,其为习知第二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为了减小电子装置的体积,并有效地提升电压调节模块的动态切换性能,习知第二种电子装置1’将传统水平供电结构改变为垂直供电结构,而将电压调节模块12改为设置于系统板13的第二表面,使电压调节模块12与中央处理器11位于系统板13的相对表面上,如此一来,可有效地减小了电子装置1’的体积,并且因输出电容(未图标)就近放置在电压调节模块12的输出端和中央处理器11的供电输入端,更可以有效地提升电压调节模块12的动态切换性能。虽然上述习知第二种电子装置1’可以有效地提升电压调节模块12的动态切换性能,然由于电压调节模块12的磁性组件16及开关组件皆设置于印刷电路板15的同一侧,且开关组件设置于印刷电路板15与磁性组件16之间的空隙中,使得电压调节模块12的磁性组件16不能进一步优化其结构及尺寸,从而使得第二种习知电子装置1’之电压调节模块12仍存在尺寸较大的问题,并且电压调节模块12在系统板13进行回流焊接时,再次受热容易发生内部器件脱落或移位。因此,实有必要发展一种电压调节模块,以解决先前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电压调节模块,其可达到减少尺寸的功效。本案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电压调节模块,其可达到简化装配流程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一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电压调节模块,包含印刷电路板组件、磁芯组件及塑封层。印刷电路板组件包含印刷电路板、至少一开关电路、至少一第一铜柱、至少一第二铜柱以及至少一第三铜柱。印刷电路板包含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铜柱、第二铜柱及第三铜柱设置于第二面上,第一铜柱构成电压调节模块的正输出端,第二铜柱构成电压调节模块的正输入端,第三铜柱构成电压调节模块的负输出端。开关电路设置于第一面上。磁芯组件设置于第二面上,且磁芯组件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孔洞,每一第一孔洞供对应的第一铜柱穿设,使至少一第一铜柱与磁芯组件相互配合而形成至少一个电感。塑封层用以对印刷电路板组件及磁芯组件进行双面塑封,并形成第一塑封面及第二塑封面,第一塑封面和第二塑封面相对设置,且第一铜柱、第二铜柱及第三铜柱的各端面分别暴露于第二塑封面。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另一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电压调节模块,包含印刷电路板组件及磁芯组件。印刷电路板组件包含多层印刷电路板、至少一开关电路及至少一第一铜柱。多层印刷电路板包含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开关电路设置于第一面上。第一铜柱嵌设于多层印刷电路板。第一铜柱构成电压调节模块的正输出端。磁芯组件嵌设于多层印刷电路板,且包含至少一第一孔洞。每一第一孔洞供对应的第一铜柱穿设,使至少一第一铜柱与磁芯组件相互配合而形成至少一个电感。附图说明图1A为第一种习知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习知第二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压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C为图3B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A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的等效电路图。图5为图3B所示的第四铜柱制作成一导线架的一示范性结构图。图6显示多个图5所示的导线架设置于多个电压调节模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A为图3A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设置塑封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3A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案图3A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设置塑封层,且印刷电路板包含内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的内层板的剖面上视图。图10A为图8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10B为图8所示的电压调节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电子装置11:中央处理器12:电压调节模块13:系统板14:输出电容15:印刷电路板16:磁性组件2:电压调节模块21:Dr.MOSL:电感Cin:输入电容Cout:输出电容SW:第一端Vin+:正输入端Vin-:负输入端Vo+:正输出端Vo-:负输出端D:控制电路PWM1、PWM2:脉宽控制信号20:印刷电路板组件30:磁芯组件30a:表面30b:第一孔洞30c:气隙30d:外环侧壁30e:内环侧壁30f:上表面30g:下表面31:环形磁芯4:电压调节模块4a:电压调节模块半成品20:印刷电路板组件22:印刷电路板22a:第一面22b:第二面22c:侧壁21:Dr.MOS23:第一间隙24:第二间隙51:第一铜柱51a:第一焊盘52:第二铜柱52a:第二焊盘53:第三铜柱53a:第三焊盘54:第四铜柱54a:第四焊盘55:导线架56:外框60:塑封层60a:第一塑封面60b:第二塑封面60c:塑封侧面60d:侧面电镀区域80:内层板81:开关区域82:磁芯区域83:正输入端区域84:负输出端区域91:第一通孔92:第二通孔9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调节模块,包含:/n一印刷电路板组件,包含一印刷电路板、至少一开关电路、至少一第一铜柱、至少一第二铜柱以及至少一第三铜柱,该印刷电路板包含相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一铜柱、该第二铜柱及该第三铜柱设置于该第二面上,该第一铜柱构成该电压调节模块的一正输出端,该第二铜柱构成该电压调节模块的一正输入端,该第三铜柱构成该电压调节模块的一负输出端,该开关电路设置于该第一面上;/n一磁芯组件,设置于该第二面上,且该磁芯组件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孔洞,每一该第一孔洞供对应的该第一铜柱穿设,使至少一该第一铜柱与该磁芯组件相互配合而形成至少一个电感;以及/n一塑封层,用以对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及该磁芯组件双面塑封,并形成一第一塑封面及一第二塑封面,该第一塑封面和该第二塑封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一铜柱、该第二铜柱及该第三铜柱的各端面分别暴露于该第二塑封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调节模块,包含:
一印刷电路板组件,包含一印刷电路板、至少一开关电路、至少一第一铜柱、至少一第二铜柱以及至少一第三铜柱,该印刷电路板包含相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一铜柱、该第二铜柱及该第三铜柱设置于该第二面上,该第一铜柱构成该电压调节模块的一正输出端,该第二铜柱构成该电压调节模块的一正输入端,该第三铜柱构成该电压调节模块的一负输出端,该开关电路设置于该第一面上;
一磁芯组件,设置于该第二面上,且该磁芯组件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孔洞,每一该第一孔洞供对应的该第一铜柱穿设,使至少一该第一铜柱与该磁芯组件相互配合而形成至少一个电感;以及
一塑封层,用以对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及该磁芯组件双面塑封,并形成一第一塑封面及一第二塑封面,该第一塑封面和该第二塑封面相对设置,且该第一铜柱、该第二铜柱及该第三铜柱的各端面分别暴露于该第二塑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第一铜柱的该端面暴露于该第二塑封面且形成一正输出端导接部,该第二铜柱的该端面暴露于该第二塑封面且形成一正输入端导接部,以及该第三铜柱的该端面暴露于该第二塑封面且形成一负输出端导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正输出端导接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铜柱的该端面的截面积,该正输入端导接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该第二铜柱的该端面的截面积,以及该负输出端导接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该第三铜柱的该端面的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塑封层包含一塑封侧面,该塑封侧面介于该第一塑封面及该第二塑封面之间,其中该第二铜柱及该第三铜柱通过打磨该塑封侧面而部分露出于该塑封侧面,其中露出于该塑封侧面的该第二铜柱及该第三铜柱的侧表面上进行电镀,以分别与该正输入端导接部及该负输出端导接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第二塑封面以打磨方式使该第一铜柱、该第二铜柱及该第三铜柱的各该端面分别暴露于该第二塑封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磁芯组件通过打磨该第二塑封面以暴露该磁芯组件的一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包含至少一第四铜柱,该第四铜柱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面上,该第四铜柱构成该电压调节模块的一信号端,其中该第四铜柱利用一导线架而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面上,该第四铜柱通过打磨该塑封侧面而部分露出于该塑封侧面,露出于该塑封侧面的该第四铜柱的侧表面上进行电镀,以分别与一信号导接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磁芯组件利用一导热胶固设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二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磁芯组件的一外环侧壁与该第二铜柱及该第三铜柱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该磁芯组件的一内环侧壁与该第一铜柱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该电压调节模块包含一底胶,该底胶填充于该第一间隙及该第二间隙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磁芯组件还包含至少一气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开关电路通过打磨该塑封层而暴露出于该塑封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包含两个该开关电路及两个该第一铜柱,两个该第一铜柱位于该印刷电路板的一中心位置上,该磁芯组件包含两个该第一孔洞,每一该第一铜柱分别穿设对应的该第一孔洞而与该磁芯组件相互配合而形成对应的该电感,且每一该开关电路串联连接于对应的该电感而构成一相降压电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包含两个该第二铜柱,两个该第二铜柱设置于两个该第一铜柱的中心位置的两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印刷电路板组件包含两个该第三铜柱,两个该第三铜柱设置于两个该第一铜柱的中心位置的两侧。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磁芯组件为包含两个环形磁芯,其中两个该环形磁芯为一体成型以构成8字型。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压调节模块,其中该电压调节模块包含一输入电容,该输入电容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的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雅红陈绍军金达宿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