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屏蔽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95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屏蔽罩,属于电气设备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屏蔽罩屏蔽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断路器屏蔽罩包括同轴设置且相固连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底壁和下筒体顶壁相贴靠,上筒体的下端外壁和下筒体的上端外壁上分别具有上翻边和下翻边,上翻边和下翻边均呈环状,上翻边和下翻边贴在一起且两者的外侧壁齐平;上翻边和下翻边组成一个定位环,定位环外套有电磁屏蔽密封圈,电磁屏蔽密封圈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屏蔽槽,屏蔽槽由正对设置的两槽壁和处于两槽壁之间的槽底壁构成,定位环插在屏蔽槽内,两槽壁分别与定位环的两端面紧密接触,且槽底壁与定位环外侧壁紧密接触。本断路器屏蔽罩屏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屏蔽罩
本技术属于电气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是一种断路器屏蔽罩。
技术介绍
高压断路器中,由于静触头、静主触头表面尖角、毛刺较多,为了减少尖角、毛刺形成的电场强度集中造成绝缘击穿,大多数断路器灭弧室内设置了屏蔽罩。目前高压断路器常见的屏蔽罩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结构,利用金属旋转件包在静主触头外侧,以实现对静主触头的屏蔽,同时也对静弧触头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但这种结构对静弧触头的屏蔽作用比较弱;另一种结构是断口间设置屏蔽罩,其主要特点是屏蔽罩位于静弧触头与动弧触头构成的断路器断口之间布置。现有的屏蔽罩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断路器用屏蔽筒【申请号:201920708009.6】,包括筒体,筒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的下端口和下筒体的上端口分体式连接,上筒体和下筒体外壁的接缝处固定有完全覆盖接缝的电磁屏蔽密封圈;上筒体的上端口向内翻边形成内筒,下筒体的下端口向内翻卷形成弧形翻沿,弧形翻沿至少包括两个圆弧过渡的翻折段,翻折段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减小。在上述的屏蔽罩中,电磁屏蔽密封圈通过粘结方式实现固定,长期使用下,电磁屏蔽密封圈容易脱胶脱落,影响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断路器屏蔽罩,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磁屏蔽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断路器屏蔽罩,包括同轴设置且相固连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底壁和下筒体顶壁相贴靠,其特征在于,上筒体的下端外壁和下筒体的上端外壁上分别具有上翻边和下翻边,上翻边和下翻边均呈环状,上翻边和下翻边贴在一起且两者的外侧壁齐平;上翻边和下翻边组成一个定位环,定位环外套有电磁屏蔽密封圈,电磁屏蔽密封圈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屏蔽槽,屏蔽槽由正对设置的两槽壁和处于两槽壁之间的槽底壁构成,定位环插在屏蔽槽内,两槽壁分别与定位环的两端面紧密接触,且槽底壁与定位环外侧壁紧密接触。在电磁屏蔽密封圈内壁上设置轴向截面呈“凵”形的屏蔽槽用于卡设定位环,这样既可有效延长屏蔽路径,来提高屏蔽效果,同时又通过定位环来支撑定位电磁屏蔽密封圈,来有效提高电磁屏蔽密封圈定位稳定性以及保持稳定性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在上述的断路器屏蔽罩中,上述的定位环的两端面边缘均具有呈锥形的导向面,且两导向面均延伸至定位环外侧壁。在导向面作用下,起导向作用,使定位环顺畅卡入屏蔽槽内。在上述的断路器屏蔽罩中,所述的上筒体底壁上设有呈环状的插槽,下筒体顶壁上一体成型有形状和尺寸均与插口匹配的插环,插环插嵌在插槽内,且插环顶壁和插槽底壁相抵。在上述的断路器屏蔽罩中,插环和插槽的接触面上均涂覆有导电胶,以提高上筒体和下筒体连接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断路器屏蔽罩中,所述的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外侧壁均与电磁屏蔽密封圈的内侧壁相贴靠,以进一步延长屏蔽路径,来提高屏蔽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断路器屏蔽罩通过在电磁屏蔽密封圈内壁上设置轴向截面呈“凵”形的屏蔽槽用于卡设定位环,这样既可有效延长屏蔽路径,来提高屏蔽效果,同时又通过定位环来支撑定位电磁屏蔽密封圈,来有效提高电磁屏蔽密封圈定位稳定性以及保持稳定性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断路器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筒体;1a、内筒;1b、上翻边;2、下筒体;2a、插环;2b、弧形翻沿;2c、下翻边;3、定位环;3a、导向面;4、电磁屏蔽密封圈;4a、屏蔽槽;4a1、槽壁;4a2、槽底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断路器屏蔽罩包括同轴设置且相固连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底壁和下筒体2顶壁相贴靠。在本实施例中,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连接方式如下:上筒体1底壁上设有呈环状的插槽,且插槽和上筒体1同轴设置;下筒体2顶壁上一体成型有形状和尺寸均与插口匹配的插环2a,插环2a与插槽正对,插环2a插嵌在插槽内,且插环2a顶壁和插槽底壁相抵。进一步说明,插环2a和插槽的接触面上均涂覆有导电胶(未图示),以提高上筒体1和下筒体2连接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上筒体1的上端口向内翻边形成内筒1a,下筒体2的下端口向内翻卷形成弧形翻沿2b,弧形翻沿2b至少包括两个圆弧过渡的翻折段,翻折段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减小。上筒体1的下端外壁和下筒体2的上端外壁上分别具有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均呈环状,且上翻边1b、下翻边2c和上筒体1同轴设置。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贴在一起且两者的外侧壁齐平。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组成一个定位环3,定位环3外套有电磁屏蔽密封圈4,电磁屏蔽密封圈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屏蔽槽4a,且屏蔽槽4a在上筒体1轴向上的截面呈“凵”形。该屏蔽槽4a由正对设置的两槽壁4a1和处于两槽壁4a1之间的槽底壁4a2构成,定位环3插在屏蔽槽4a内,两槽壁4a1分别与定位环3的两端面紧密接触,且槽底壁4a2与定位环3外侧壁紧密接触。在电磁屏蔽密封圈4内壁上设置轴向截面呈“凵”形的屏蔽槽4a用于卡设定位环3,这样既可有效延长屏蔽路径,来提高屏蔽效果,同时又通过定位环3来支撑定位电磁屏蔽密封圈4,来有效提高电磁屏蔽密封圈4定位稳定性以及保持稳定性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定位环3的两端面边缘均具有呈锥形的导向面3a,且两导向面3a均延伸至定位环3外侧壁,起导向作用,使定位环3顺畅卡入屏蔽槽4a内。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外侧壁均与电磁屏蔽密封圈4的内侧壁相贴靠,以进一步延长屏蔽路径,来提高屏蔽效果。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屏蔽罩,包括同轴设置且相固连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底壁和下筒体(2)顶壁相贴靠,其特征在于,上筒体(1)的下端外壁和下筒体(2)的上端外壁上分别具有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均呈环状,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贴在一起且两者的外侧壁齐平;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组成一个定位环(3),定位环(3)外套有电磁屏蔽密封圈(4),电磁屏蔽密封圈(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屏蔽槽(4a),屏蔽槽(4a)由正对设置的两槽壁(4a1)和处于两槽壁(4a1)之间的槽底壁(4a2)构成,定位环(3)插在屏蔽槽(4a)内,两槽壁(4a1)分别与定位环(3)的两端面紧密接触,且槽底壁(4a2)与定位环(3)外侧壁紧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屏蔽罩,包括同轴设置且相固连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底壁和下筒体(2)顶壁相贴靠,其特征在于,上筒体(1)的下端外壁和下筒体(2)的上端外壁上分别具有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均呈环状,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贴在一起且两者的外侧壁齐平;上翻边(1b)和下翻边(2c)组成一个定位环(3),定位环(3)外套有电磁屏蔽密封圈(4),电磁屏蔽密封圈(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屏蔽槽(4a),屏蔽槽(4a)由正对设置的两槽壁(4a1)和处于两槽壁(4a1)之间的槽底壁(4a2)构成,定位环(3)插在屏蔽槽(4a)内,两槽壁(4a1)分别与定位环(3)的两端面紧密接触,且槽底壁(4a2)与定位环(3)外侧壁紧密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通奎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玮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